创设情境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刍探
2018-05-24李丽玉
李丽玉
摘 要:情境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文章从选材、侧重具体形象,调控、强化意境渲染,升华、优化知识运用三个方面研究创设情境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学习兴趣;选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1-0079-01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充分运用直观形象的具体材料,生动有趣的实际例子,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设障布疑,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需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问题自主解决”课型模式中,教师在恰当的时机实施情境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心智,激发探求欲望,让学生牢牢把握学习的自主权,变厌学、苦学为喜学、乐学。
一、选材,侧重具体形象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富有动态、形象逼真的直观材料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问题自主解决”中第一步骤是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它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体的、有趣的。情境教学的选材应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调动大脑感官,唤起主动参与的意识,发挥主体性。学生在具体形象的生活情境的对比、想象、联想、猜测中积极进行探索、思考、讨论,能够创造性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工地的沙堆,联想家中的米仓思考并提出问题。教师抓住重点问题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研究重点正是学生心中所想、所问、所疑惑的。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需要,激发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的内在动机,进而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使学习更主动,富有生机。
二、调控,强化意境渲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才是主体。知识的推进需要学生通过猜测、讨论、操作、实践等自主活动来完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兴趣,才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柱,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保持高度的积极性、主动性来维持每堂课的40分钟。调控气氛是教师引导教学、渲染意境的手段,调控的实质是不断增强学生的愉悦情绪体验,营造教学高潮,提高学习兴趣。调控的手段可以是挖掘教材内在魅力,吸引学生,如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动手设计精美图案。可以是利用评价的激励功能,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毅力,如鼓励性评语,你真棒、说得真精彩、想得很独特等。可以通过竞赛抢答,用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抢答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3、5整除。还可通过巧妙的设计,独特的编排,增加学生动手、动脑机会,营造教学高潮。例如,讨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时,先让学生用同一组学具(等底等高)做实验,得出结论。之后调换学具(不等底等高)再做实验,与前一次实验相矛盾,学生产生疑惑,从疑处启发,再深入探讨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必须在等底等高的前提下才成立,很好解决了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情境下左冲右突,最终达到教学的目标。
三、升华,优化知识运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的一个根本任务是提炼数学知识本质,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一次内化的过程,是从学数学到用数学质的飞跃。教学时,教师应创设应用情境,升华数学知识,优化实践运用。首先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迁移。这一过程的实质是知识的总结和疏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概括本质,形成認知系统,以便于运用。所以,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练习题既要面向全体同学,体现基础的知识,又要有层次性,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其次是创设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训练学生实践运用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深刻性。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总结了圆锥的体积与底面积和高有直接关系后,再设计让学生自行选择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计算沙堆或米堆的重量这一开放性问题,可使学生将多点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还有,设计的练习要具有开放性,问题的开放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了“年、月、日”的内容后,教师设计了以下题型,让学生自由选择。第一类题型:填空题。一年有( )天,有( )个月,其中大月有( )个月,小月有( )个月。第二类题型:制作月历。根据所学知识,制作今年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的月历(由教师确定每月第一天是星期几)。第三类题型:查找资料,了解年、月、日的来历,认识平年与闰年的区别,并把这些资料记录下来。
四、结束语
总之,情境的设计贯穿于教学环节的始终,具有激发兴趣、调控气氛、促进运用、优化实践的作用。教学时,教师必须把科学的内容与艺术的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以促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并从中受到美的陶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吉林.为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探索一条有效途径——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下)[J].教育研究,1997(04).
[2]田慧生.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时代特征与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1999(07).
[3]孔凡成.情境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教育评论,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