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方法探析

2018-05-24张欣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方法

张欣

摘 要:在小学阶段当中,学生们对于外界的认知还非常有限,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还处于待开发和培养的时期,教师对于他们的指导和有关读方面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学习并非简单的识字和背词,而是需要让学生们真正感知到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表达思想,这样才是有效阅读。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读的训练 方法

读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方式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读是学习的第一步,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有感情的朗读是最为困难的部分,但是目前许多学校和教师并不能够认识到读的重要性,导致学生们对于文章的感知并不是非常深刻和全面。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仅仅让全班齐声朗读一到两遍,更多的课堂时间都用来分析文章的脉络和主要的思想内容。在字、词、句、篇的讲授当中,课堂氛围是相当热闹的,教师的教学看起来也是面面俱到,但是小学生们本身就有很强的好动性,学生们只是以旁观者和倾听者的立场和态度来学习,这也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在课堂结束之后对于文章的感受和印象并不是很深刻,因而这种教学是低效的,无法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和感知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对学生们进行重点的指导和点拨,让学生们在自我实践和读的过程中学习和体会课文,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他们得语文能力和运用水平。[1]

一、自读中感知

阅读能力是需要在长期实践当中才能够培养起来的,读书是一个与作者对话、与文章主人公对话的过程。小学生们没有一定的思维,他们的思想更多是天马行空、毫无章法可寻的,所以许多教师并不敢把课堂读的时间放给学生,认为学生们在课堂当中的自读是对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在这种概念之下,教师们都选择自己在课堂当中对于课文的脉络、感情和遣词造句进行分析,而学生们在课堂当中更多是听者,而不是对文章进行自我解读的角色。由于学生们在课堂当中自我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十分有限,因而他们对于文章并不能够真正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学生们所接收到的情和理都是教师在阅读之后个人的感受和体会,这就导致了学生们的思维向着教师聚焦,整体班级缺乏思维碰撞和新思想的萌生。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之下,教师们应该真正做到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和中心,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我阅读的过程当中感知所看到的文字,得出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比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首先让学生们自己进行阅读,然后总结出来课文主要讲了一些什么内容。然后再让学生们认真阅读,将其中陌生不认识的字词和无法理解的句子画出来,最后再让学生们小组讨论自己不懂的地方和词语。在学生们自读和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再次让学生们以小组方式总结出疑问。教师在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这样学生们的问题被逐步解决,不仅能够使他们真正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二、精读中领悟

小学生们的认知和知识储备毕竟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将课堂时间完成交给他们并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素养的提升。所以在课堂当中应该将学习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学生们在自读的过程中得出自己的认识和感悟,教师则需要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来观察他们的思维是否进入了误区。教师在引导的时候需要发挥学生们自我思考的能力,在他们精读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对课文进行比较、揣摩,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引导学生们更加深入理解文字的内涵和深义。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而教师则是对于文章整体都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因而教师的指导就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在立足于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和领悟的立场上对学生们进行点拨。比如在学习《司马光砸缸》的时候,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对课文进行初步的分析,然后教师可以问问学生们司马光砸缸这种行为对于小孩而言是最否为合适的救人方式,如果学生们回答不是最为合适的,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再次对于当时的周围环境和在场人员进行具体的分析。通过字词的描述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来体会感情色彩的变化,这样能够让学生们对于文章结构和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诵读中表达

诵读是表达情感的直接方式,真正的阅读是读者和作者进行沟通和对话的过程,情真意切和人文合一是诵读的最高境界。教师在进行分析和讲解的时候,学生们并不會对于课文有明确的理解。在老师对情感分析的过程中,并不包含真切的体验和情感,所以并不能够真正激起情感的共鸣。对于一篇文章最为重要的是情感的传递,在有感情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所以教师就需要向学生们传递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在学生们反复练习和诵读的过程当中能够将课文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在抑扬顿挫的阅读和长短疾徐的朗读过程当中,学生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不仅能够将自己的感情和文章的内涵融为一体,同时真正体会到深层的含义。在诵读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不能单纯求量,而是需要在正确读字词句段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情感。诵读是一个考验阅读成果的过程,因而在进行朗读的时候需要保证声音适度,辅之以对句子的品评和分析,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对于句子的领悟程度,同时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们的阅读思维和能力。

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学校教育也应当相应转变教学理念和方式,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们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各种能力和思维还处于待开发和培养的阶段,因而教师们的教学方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况且语文本身就是最为基础的学科,语言表达和文字能力都会对学生们其他学科起到一定的辅助性作用。在本文当中我主要是从自读中感知、精读中领悟和诵读中表达这三个方面对培养学生们读能力的方式进行了分析。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们语言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能够真正提高学生们读的能力。然而宥于个人知识水平的限制,在文章当中并未能够就相关问题进行全面详尽的阐释,仅希望能够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3]

参考文献

[1]于春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的训练[J].新课程(中旬),2011.

[2]张学东.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读”的训练[J].考试周刊,2013(17).

[3]索南永吉.小学语文教学中“读”的训练[J].学园,2014(9).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小学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用对方法才能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