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语言教学与音乐教学整合构建初探

2018-05-24吕海燕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语言教学音乐教学幼儿园

吕海燕

摘 要:相关早教调查数据显示,学龄前是儿童语言训练和音乐感知能力培养和开发的黄金时期。欢快、优美的音乐韵律可以安抚儿童身心,陶冶情操、培养儿童对美的感知和欣赏,在儿童背诵儿歌、古诗、讲故事等语言教学中巧妙的配上恰当的音乐,不仅提高了儿童语言教学的效率,还激发了儿童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关键词:幼儿园 语言教学 音乐教学 整合构建

近年来早教研究者发现:儿童在歌曲学习过程中间接完成了识字、发音等语言技巧训练,由此可见,儿童早期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园也在多年幼儿教育实践总结中发现,语言教学与音乐教学存在密不可分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以下是我园在“语言教学与音乐教学整合构建”探索实践工作的简要分析。

一、古诗背诵与“趣味”音乐情境相融合

儿童是幼儿教育的主体目标,充分调动儿童参与积极性,是语言教学与音乐教学整合构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营造“趣味”教学氛围,是有效激发儿童参与积极性的有力措施[1]。结合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摆放语言教学道具、播放与教学情境相符合的音乐,可以快速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参与的浓厚兴趣。例如:学习背诵古诗《春晓》时,教师提前让儿童准备“小燕子”的头饰或面具,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诗词相符的动画情境,配合班得瑞的《春野》,让儿童通过聆听音乐,欣赏画面来感受古诗的美妙意境,然后教师把“小燕子们”(指所有儿童)分为“可爱的小燕子”和“聪明的小燕子”两组,分别背诵这首古诗,哪个组背诵的最快、发音最準确,哪个组就获胜,获胜的“小燕子”都有可爱的奖品。在古诗背诵中恰当渗透音乐欣赏,不仅提高了语言训练效果,也培养了儿童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同时还激发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二、故事表演与儿童歌曲巧妙融合

故事表演是儿童比较喜欢的语言训练形式,在故事表演过程中巧妙配合儿童歌曲,不仅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有趣,还增强了儿童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和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同时也使单一的故事表演变得更丰富、更有趣,儿童参与表演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2]。例如:故事表演《聪明的小兔子》,在故事表演前,教师先播放儿童歌曲《小兔子乖乖》,并引导儿童一起合唱,酝酿故事表演情绪。然后教师选出三名儿童表演“兔宝宝”、一名儿童表演“大灰狼”,教师表演“兔妈妈”,“兔妈妈”在出门前叮嘱三个“兔宝宝”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于是三个“兔宝宝”乖乖地锁好门在屋子里(教师指定区域内)玩耍,兔妈妈走后“大灰狼来敲门”,聪明的“兔宝宝”听出不是妈妈的声音,没有给陌生人开门。这时兔妈妈回来了,对着门唱“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妈妈回来了,快点儿把门开”。“兔宝宝宝”听到了妈妈熟悉的歌声,打开了门。“大灰狼”第二天便学着“兔妈妈”的声音唱着儿歌来敲门,聪明的兔宝宝发现不是妈妈,让“大灰狼”把尾巴伸进门缝,并借机夹住大灰狼尾巴,“兔妈妈”用大石头砸得“大灰狼”挣断了尾巴逃走了。教师可以在故事表演中穿插播儿童歌曲,并指导儿童互相调换角色,体验不同角色带来的不同表演乐趣,明白故事要讲述的道理。语言训练中巧妙地运用儿童歌曲,既提高了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儿童辨别是非、机智勇敢的思维能力。

三、语言游戏与儿童歌曲相结合

游戏是儿童语言教学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儿童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舞蹈能力、音乐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训练活动。例如:“找朋友”游戏,教师提前准备好游戏道具,如“手帕”、“小红花”或“小玩具”等(便于儿童单手拿放的安全道具),然后教师与儿童手牵手围坐,选出一名儿童以教师为起点顺时针或逆时针在外围走或者慢跑,教师播放歌曲《找朋友》,音乐声音停止后,儿童将手中道具随意放置任何小朋友背后,教师指导得到道具的儿童准确、形象的描述自己身边小伙伴的五官、服饰、身高等外貌特征,然后与小伙伴合唱歌《找朋友》,游戏可以循环进行,教师按教学任务掌握游戏时间[3]。

四、散文欣赏与儿童舞蹈相结合

欣赏精美的散文,让儿童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来理解和诠释自己的所感、所见、所闻,如“欢快的小河”“微笑的花朵”“唱歌的小草”“交谈的小鱼”等等。教师可以借助儿童在欣赏散文时的想象力,指导儿童将自己理解的语言、动作编成简单的舞蹈,巧妙的完成了语言训练和舞蹈训练的完美结合,同时也培养了儿童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例如:欣赏散文《小月亮,笑眯眯》时,教师可以配合古筝乐曲《春江花月夜》,指导儿童在欣赏散文的同时,结合古筝乐曲的节奏,用自己的动作表演“小月亮,真美丽!她捂着脸,笑呀笑眯眯。我走到树荫下,她在树杈里;走到池塘边,她在池塘里;走到家里面,她在院场里;走到房间里,她在镜子里。”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儿童间相互指导动作要领,一方面训练了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儿童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舞蹈能力。

五、整合构建必须以符合儿童心理和兴趣为前提

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与音乐教学整合构建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策略或方式,都要以符合儿童成长心理和培养儿童兴趣为重要前提,无论是设计故事表演内容、选择背景音乐、编排舞蹈动作、选择游戏道具还是创设教学环境,都要尊重儿童的思想和习惯,结合每个儿童的实际情况,指导并选择符合儿童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的游戏、故事、诗歌等,让儿童在适合自己的角色中愉快的完成语言、音乐、舞蹈、美术等综合训练。

结语

以上仅是我园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与音乐教学整合构建方面的初步探索,相关教学实践活动还有待验证和研究,目前很多方面还处于感性认知上。为此,我园在以后教学实践中,将继续针对语言教学与音乐教学整合构建做深入实践探寻。

参考文献

[1]徐思云.幼儿园语言教学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J].新校园(中旬刊),2015(11):164.

[2]郝雅雅.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1):137-137.

[3]潘曦.感悟陶行知教育思想快乐幼儿园语言教学[J].才智,2015(27):86.

[4]杜诗函.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情境创新[J].北极光,2015(11):172-172.

猜你喜欢

语言教学音乐教学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及其与语言习得和教学的关系探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