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环菌发酵生产胞外漆酶的工艺优化
2018-05-24天津天狮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天津301700
(天津天狮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天津 301700)
蜜环菌(Amillariella mellea)是一种药食两用真菌,多作为药材天麻的伴生菌。工业化生产多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技术[1],发酵液中富含多种活性成分,以蜜环菌液态发酵产物开发出的众多商品[2]。漆酶(EC 1.10.3.2)是蜜环菌发酵液中积累的一种绿色环保型多酚氧化酶,其活性中心含有金属离铜,可以催化酚类及芳胺类物质的聚合、降解及转化,近年来在在工业、农业、食品[3]、废水处理[4-5]和医药[6]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7]。
以深层液态发酵培养可以提高漆酶的产率,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漆酶生产的发酵条件。司静等[8]分别以麦芽糖和蛋白胨作为碳源和氮源,筛选出漆酶高产菌株为东方栓孔菌Trametes orientalis Cui. 6300,一定程度上缩短漆酶生产周期。徐雪霏等[9]对黄多孔菌发酵产漆酶的条件进行优化,提高酶活2.5倍,发现影响该菌产生漆酶的主要营养因素为碳氮比。实验证明漆酶发酵较适pH多集中在4.0~6.0,不同的真菌有它们各自的最佳pH,且底物不同,最适发酵pH也差异明显[10-12]。目前,漆酶的研究还在探索,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对漆酶发酵的研究暂时还主要在实验室中进行,产漆酶培养基的优化和大规模生产是将来发展的趋势,漆酶的价值会紧跟着科技时代的步伐,慢慢地被世人所熟知。
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培养保存的蜜环菌进行发酵培养,改变培养条件,测定发酵液中漆酶的活性,对蜜环菌产漆酶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旨在找出适宜大批生产的操作方案,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株
蜜环菌A9,购于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经天津天狮学院生物工程实验中心扩大培养用于试验。
1.1.2 试验试剂
葡萄糖、可溶性淀粉、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简称ABTS,Sigma-Alorich生产)等,购于上海蓝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七水硫酸镁、氯化钙、氯化铵、硝酸铵、牛肉膏、蛋白胨等,购于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玉米粉、麦麸,购于农贸市场。
1.1.3 仪器设备
恒温培养摇床HNY-200B,天津欧诺产;台式高速离心机TG16K-II,长沙东旺产;赛多利斯天平BSA124S,德国产;高压蒸汽灭菌锅MJ-78A,上海施都凯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1000,上海天美产;超净工作台SW-CJ-2G,苏州净化产。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培养基的制备
将1 L去离子水倒入电磁炉中,分别加入80 g麦麸,200 g马铃薯小块,大火煮沸后温火煮20 min,8层纱布过滤,用去离子水补足溶液至1 L。分别添加1.5 g MgSO4·7H2O、2 g KH2PO4、0.1 g CaCl2,0.01 g 维生素B1,用氢氧化钠和柠檬酸调整培养液的pH至6.0作为基本培养基。
公式中Kjaccard和Ksorensen为科、属、种相似性系数,A、B分别为两地区植物科、属、种数,C为两地区共有植物科、属、种数。
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葡萄糖和蛋白胨分别作为碳源和氮源,添加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溶液见表1。
表1 微量元素溶液成分表
1.2.2 液体菌种制备及接种培养
将蜜环菌斜面菌种接种到综合PDA平板上25 ℃黑暗培养活化14 d。在超净台下,用打孔器取长势一致的菌丝,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25 ℃、180 r/min摇瓶培养7 d,收集菌丝体悬液作为液体菌种。接种时,在超净台下用取液器精确吸取2 mL加入到不同试验组,在25 ℃、180 r/min摇床中培养。
1.2.3 酶活力测定
摇床培养15 d后,取出一定量的发酵液,经5 000 r/min离心20 min后,取上清液测试酶活力[13-14],酶活力单位定义为1 min转化1 μmol ABTS,使ABTS自由基浓度增加量。每个处理做3次重复取平均值作为酶活力。
1.2.4 单因素试验研究
(1)葡萄糖添加量对漆酶酶活的影响。在基础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葡萄糖15、20、25、30 g和35 g,蛋白胨4 g,加入10 mL微量元素溶液,每个水平分别做3次重复,接种培养15 d后,测定酶活力,记录结果(下同)。
(3)初始pH对漆酶酶活的影响。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20 g葡萄糖,C/N为5,添加10 mL微量元素溶液pH为分别调节到5.0、5.5、6.0、6.5和7.0,培养后测定并记录结果。
(4)微量元素添加量对漆酶酶活的影响 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20 g葡萄糖,C/N为5,溶液pH调节6.0,添加微量元素溶液量分别为5、10、15、20 mL和25 mL,培养后测定并记录结果。
1.2.5 正交试验研究
通过单因素优选的四个不同因素的三个水平,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进一步确定因素的主次及发酵产漆酶的最佳工艺。
2 结果与分析
2.1 葡萄糖添加量对漆酶酶活的影响
在基础培养基中分别按1.5%~3.5%的量添加葡萄糖,其他培养条件不变,研究葡萄糖的添加量对产漆酶的酶活的影响,发酵至15 d后取上清液进行测定酶活力,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葡萄糖添加量对蜜环菌胞外漆酶酶活的影响图
由图1可见,葡萄糖添加量对发酵产漆酶的酶活力随着葡萄糖的增加,漆酶的酶活先升高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当1 L培养基中添加2.5%葡萄糖时产漆酶量最多。继续增加含糖量可能对蜜环菌的生长产生部分抑制作用,分泌的胞外漆酶量略微下降。可见,在培养时过高的葡萄糖浓度既不经济,又不利于蜜环菌的生长。
2.2 不同碳氮比对漆酶酶活的影响
保持碳源氮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以葡萄糖作为碳源,蛋白胨做氮源,设置5个不同水平的C/N,研究其对蜜环菌发酵产漆酶酶活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碳氮比对蜜环菌胞外漆酶酶活的影响图
由图2可见,在碳氮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随碳源增加,蜜环菌分泌的胞外漆酶酶活力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反映出同葡萄糖效应同样的影响效果。当1 L培养基中添加22.5 g葡萄糖和7.5 g蛋白胨(即C/N=3)时产漆酶量最多。
2.3 不同初始pH对漆酶酶活的影响
调整配制完毕的培养基的pH在5~7共5个水平,分别测定发酵后的漆酶产量,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不同初始pH对蜜环菌胞外漆酶酶活的影响图
由图3可见,发酵培养基初始pH维持在5~6时,蜜环菌生产的胞外漆酶活性较高。此范围的pH跟基本培养基配制完后的pH接近,在生产漆酶时,可以考虑不用调整pH,保持自然的pH即可。pH继续升高,漆酶产量明显降低,主要是由于较高pH对蜜环菌的生长有一定地抑制作用。
2.4 不同微量元素添加量对漆酶活力的影响
通过只改变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分别加入5~25 mL微量元素溶液,其他培养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培养完成后测定酶活力如图4所示。
图4 不同微量元素溶液添加量对蜜环菌胞外漆酶酶活的影响图
由图4可见,添加适量微量元素对蜜环菌发酵生产漆酶有益,可以促进菌体的生长,进而增加发酵液中漆酶的酶活。当1 L培养基中添加10 mL微量元素溶液时,发酵完成后漆酶活力达到峰值。加入过多的微量元素,漆酶的产量明显下降,可推断其对蜜环菌的生长存在抑制作用。
2.5 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
根据单因素的实验结果,从4个因素中各自选取3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实验设计。因素水平表设计见表2,正交实验的结果见表3。
表2 因素水平表
由表3可知,影响蜜环菌发酵生产漆酶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葡萄糖添加量、C/N、微量元素添加量和初始pH。可见在培养基中的碳源对蜜环菌产漆酶影响较大,需要对添加碳源的种类进一步研究,确定最佳碳氮比以提高漆酶的生产效率。pH对产漆酶的影响相对较小,因而可以考虑配制基本培养基后,按照自然的pH进行发酵。
表3 正交实验的结果表
2.6 验证结果及分析
按照以上结果中最优方案,进行3次重复实验,测得1 L发酵液中漆酶活力为51202.0U,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高于正交表格中实验数值,说明此工艺的优越性。
3 结论与讨论
确定蜜环菌发酵培养生产漆酶的最佳方案为添加葡萄糖2.5%,碳源氮源比为3,基本培养基中附加15 mL/L微量元素,pH5.0为最有利于漆酶的积累。可作为工业生产漆酶的参考方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pH的影响较小,可以直接利用配制完成的培养基进行发酵生产,无需调整pH。
发酵生产胞外漆酶的最适培养时间出现在14 d左右,此时酶活力最高,本次研究统一在15 d采集样品测定活力。比蜜环菌达到最大生长量的时间(10 d左右)有所滞后,说明当蜜环菌达到最大生长量后,胞外积累的漆酶数量才可达到峰值,从动力学角度分析,这种胞外漆酶的合成模型可能属于滞后合成型,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确定,此时是分离纯化漆酶的最佳时间段。培养时间再长漆酶可能发生部分降解,影响产量。
参考文献:
[1]杨海龙.药用真菌深层发酵生产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刘 宇,龚思慧,彭 楠,等.蜜环菌液态发酵培养基及补料分批发酵工艺的优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42(5):187-191.
[3]范文霞,蔡友华,刘学铭,等.毛云芝菌产漆酶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8,27(3):88-93.
[4]吴香波,谢益民,冯晓静.白腐菌漆酶催化聚合造纸废水中木素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1):23-26.
[5]张学才,徐美红,李 丽,等.王剑波白腐真菌漆酶处理几种有毒环境污染物的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6,23(9):40-42.
[6]郭 梅,白东清,蒲 军,等.杂色云芝漆酶用于提取人参总皂甙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6,27(2):166-168.
[7]刘家扬,焦国宝,有小娟,等.真菌漆酶的性质、生产及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6,32(4):24-33.
[8]司 静,崔宝凯,戴玉成.栓孔菌属漆酶高产菌株的初步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的优化[J].微生物学通报,2011,38(3):405-416.
[9]徐雪霏,毕云枫,蒋海芹,等.黄多孔菌产漆酶最佳培养条件的优化[J].纺织学报,2012,33(2):63-67.
[10]万善霞,滑 静,王文平,等.杏鲍菇漆酶部分酶学性质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107-109.
[11]Hakulinen N,Kiiskinen L L, Kruus K, et al. Crystal structure of alaccase from Melano copper site[J]. Nature Structural Biology,2002,9(8):601-605.
[12]J Jordaan,WD Leukes. Isolation of a thermostable laccase with DMAB and MBTH oxidative coupling activity from a mesophilic white rot fungus[J].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2003,33(2):212-219.
[13]吴 涓,李清彪,肖亚中,等.蜜环菌胞外漆酶酶活力的分光光度法测定[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4):893-897.
[14]张 鹏.以ABTS为底物测定漆酶活力的方法[J].印染助剂,2007,24(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