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化媒体下的新闻客观性

2018-05-23高琦

新媒体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倾向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社会化媒体

高琦

摘 要 在Web3.0时代,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一个主要途径,同时,人人手里都握有麦克风,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发布者。新闻客观性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进行新闻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在社会化媒体时代,新闻客观性也随之有了新的发展,表现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但是,网络舆论中的非理性情绪和虚假新闻对新闻客观性也提出了挑战,无论如何,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进行新闻报道不仅是用户的需求也是媒体的生命之源。在社会化媒体之中如何做到新闻客观性,一方面要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另一方面及时完善新闻工作的内外监督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客观性;倾向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5-0009-03

1 社会化媒体

1.1 何谓社会化媒体

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又被称为“社群媒体”,是基于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建立起来的新型媒体平台,人们通过这一平台或工具分享意见、见解、经验、观点,用户享有更多的主动权。微博、微信是当下最为流行的社会化媒体。

在社会化媒体下,人人都是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新闻事件的报道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新闻记者,每一个人都可以利用社会化媒体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信息,传统媒体有时还要通过社会化媒体来获取新闻线索。

1.2 社会化媒体的特点

彭兰教授认为社会化媒体具有以下两个显著

特点。

一是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即社会关系与内容生产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社会化媒体可以迅速从海量的碎片化信息中将公共性的内容筛选出来提供给用户。

二是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

结合彭兰教授的观点,可以将社会化媒体的特点归纳如下。

1)参与性:社会化媒体下,受众这一概念弱化,为用户概念所取代。在用户时代,用户基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到新闻事件中,既可以做新闻事件的报道者,也可以做新闻事件的评论者。社会化媒体模糊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界限,使得以个人为基本单位的传播能量被激活,个人成为社会传播的基本主体,就算是不知名的小人物,只要其上传的内容获得社会认同,就能产生不可估量的传播效应。

2)公开性:基于网络的公开性,社会化媒体也具有公开性。只要有了手机、电脑等工具,用户就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每个人都被赋予平等的话语权,每一个人都可以公开地表达自己的声音。

3)碎片化:一般用户对于新闻事件的参与大多是碎片式的,这与社会化媒体的本身特点有关,例如,微博将用户发布的文本字数明确规定为120字。这样碎片化的传播方式一方面便捷了用户的参与,但另一方面寥寥数语很可能会损害信息表达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虚拟性:人们可以以虚拟的身份进入社会化媒体,不受社会角色的制约。由于进入门槛低,使用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是这样低门槛、虚拟性的准入机制相应地也缺少强有力的把关机制,信息发布良莠不齐。

5)互动性:社会化媒体实现了媒体与用户之间即时的双向传播互动,媒体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都能随时随地进行意见交换。

2 新闻客观性

2.1 何谓新闻客观性

所谓新聞客观性,是指新闻媒体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如实地报道。客观性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方面,新闻客观性是指新闻报道的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新闻内容客观地反映社会生活,不回避任何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形式方面,新闻的客观性是指新闻所显示的倾向性,作者在阐述新闻时使用的是“客观陈述”的方法。

客观性原则是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只有遵循客观性原则的新闻报道才是满足并尊重用户需求的报道。但是事实上,完全客观的报道是不可能的。首先,任何新闻传播事业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和随心所欲的工作,新闻传播者必然会受到来自社会利益集团的影响;其次,新闻传播者所面临的人和事都是浸染了意义的事实,是报道者对客观生活的反映,也是主体性和客观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性和倾向性是统一的。在新闻报道中只报道事实不考虑立场、观点的纯客观主义是新闻传播者缺乏社会责任的表现,是不可取的。

如今,社会化媒体渗透在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社会化媒体的存在,在其影响之下,新闻客观性也有了新的表现。

2.2 社会化媒体下新闻客观性的新表现

1)数据使新闻客观性获得增强。社会化媒体是数据新闻中数据搜集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社会化媒体呈现新闻的一个重要方式。基于海量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进而发现数据背后的故事,数据新闻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由于所有信息都是基于大数据,其样本又具有广泛性,因此,基于准确、科学的数据新闻报道,在数据调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上都优于传统新闻,其客观性也大大增强了。

2)新闻客观性也接受到新的挑战。在开放性的网络环境中,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力增强,一则新闻一经发布,会被迅速转发,随意转载。例如《春节纪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返乡日记》这篇报道最早由《财经》杂志微信公众号于2016年2月14日发布,随后被光明网、中国青年网以及《大连日报》微博等多家媒体的多个平台频繁转载,引发网友的热议。新闻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的传播以及社会化媒体用户之间的互动,使得一则新闻在最大范围内得到了扩散。这样本是失实的一则新闻报道在短时间的扩散传播中给社会、媒体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3 社会化媒体下影响新闻客观性的因素

3.1 受众层面

喻国明教授把舆论定义为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所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存在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是民间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成为社会公众表达倾向、意见、“发声”的最主要场所。在一起重大事件发生以后,人们倾向于在第一时间通过社会化媒体获取信息,也倾向于借助社会化媒体发表观点。网络的及时性和信息的海量性使得一定规模的网络舆论力量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迅速集结。社会公众通过社会化媒体参与到社会事件当中,这些网络民众一方面可以是一股积极的舆论力量,推动官方对于社会事件的关注,有助于社会事件的及时、恰当地得到解决,起到社会监督的作用,例如杨达才事件的处理;另一方面非专业的新闻发布者对待一起新闻事件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考虑周全、辨别真假,事件在短时间的传播中容易受到扭曲,人们在对事件的了解还不全面的情况下就公开发表意见,难免会丧失客观性,从而引发群体非理性情绪爆发。

尤其是在一些“官民事件”中,民众往往将自身定义为弱势群体,将自己与强势的“官”形成对立面,相关事件一经发生,人们凭自身的刻板印象将事件定义为官“欺”民,非理性情绪一触即发,这样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言语必然会影响到客观、公正的话语表达,人们往往会通过这一事件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这时候,当网络情绪过于激烈的情况下,主流传统媒体更应该保持冷静、情绪、客观地思维进行报道,而不被非理性情绪所煽动。

3.2 媒体层面

新闻报道者应恪守新闻客观性的原则,严守新闻专业主义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如实地进行新闻报道,以事实为依据确保所报道事实是客观、准确。然而,在信息更加畅通和便捷的条件下,网络虚假新闻反而大行其道。例如2016年發生的著名的“江西女孩逃离农村”事件。2016年2月6日晚,一名网友在论坛发帖称春节期间与男友回江西老家过年,因无法忍受农村生活条件,决定与男友分手回上海,帖子一出便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甚至引发了关于城市与农村的两级辩论。2月7日《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发布了《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见到第一顿饭后想分手了》的报道。事件爆发后,澎湃等媒体进行了追踪报道,通过一系列细节指出该帖的虚假性,事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华西都市报》做出处罚。

这只是虚假新闻的一个案例,每年都会有多起社会新闻反转为假新闻的新闻事件,甚至每一年媒体都会评选出该年度的十大假新闻。这样的评选值得我们反思,作为具有公信力的媒体机构,任何一则虚假新闻的传播不仅仅损害的是自身的媒介公信力,更严重危害了新闻的客观性,危害了受众的

权益。

网络虚假新闻层出不穷的原因在于媒体之间商业利益的盲目追逐,看到一则能引发社会热议的消息不经核实就去传播转发,忽视客观公正就去表达倾向,为的就是吸引公众的眼球。社会化媒体中“把关人”的缺失,缺乏合理有效的管控机制,让失实的新闻有机可寻。

4 社会化媒体下新闻客观性的必要性

4.1 用户层面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从开放的网络环境中获取到海量的信息,这时,客观性的新闻报道就成为了用户在阅读新闻时的重要选择标准

之一。

在这个众说纷纭的时代,人们需要的不是煽情性的新闻,也不是戏剧般的故事,而是实实在在的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如实地报道地新闻内容。满足用户的需求是新闻报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这便要求任何一个新闻人都要做到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

4.2 媒体层面

在新闻工作中,新闻媒体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是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如果媒体报道的新闻不具有客观性,传递的信息有失偏颇,那么新闻媒介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商品性是客观存在的。

在社会化媒体下,更多的媒介机构、组织参与到新闻传播事业中来,媒介之间的竞争性也愈发的激烈,要想最大限度地争取到更多的用户,新闻媒体就必须坚守新闻客观性的底线,使新闻产品的社会性大于商品性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5 社会化媒体下如何做到新闻客观性

5.1 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把握新闻的客观性是做好新闻工作的重要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强调坚持党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方向正确、立场明确才能把握好新闻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客观、真实、全面地报道事实。新闻媒体要直面社会丑恶现象,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

因此,在社会化媒体之下,我们每一个人在拿起麦克风之时,都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不为非理性情绪所左右,不盲目卷入网络舆论的漩涡之中,理性发言,客观地进行新闻报道与评论。

5.2 提升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素养

任何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就是要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新闻工作。

社会化媒体让人们进入了一个“全民记者”的时代,新闻工作者包括专业的新闻人与网民。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专业的新闻工作者更要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在社会事件爆发之后,在网络舆论铺天盖地之时,不随波逐流,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性,在深入采访和调查之后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如实报道,不将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观点掺入其中,处理好客观性和倾向性关系。而网民要想用好手中的麦克风,也要有足够的新闻素养,这就需要网民主动地提升新闻素质,用新闻专业主义的精神去要求自己。

5.3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与惩罚机制

除了新闻工作者的自我监督,新闻工作离不开外在的监督机制。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监督,社会化媒体本身就具有公开性,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让全体网民参与其中,监督每一则新闻是否真实、客观。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外在机构的监督,强化“把关人”机制,新闻机构监督自己的新闻工作者是否客观地进行新闻报道,而社会化媒体的营运组织也要进行恰当的监督,减少因网络谣言而引发的网络非理性情绪的爆发。

当前对于网络环境下的新闻规范机制还不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但是,通过法律法规的强有力约束并惩罚来控制网络虚假新闻的产生、蔓延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彭兰.社会化媒体、移动终端、大数据:影响新闻生产的新技术因素[J].新闻界,2012(16):3-8.

[2]姚亚楠.社会化媒体时代虚假新闻的新特征与应对策略——以“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6(8):39-41.

[3]喻国明,张超,李珊,等.“个人被激活”的时代:互联网逻辑下传播生态的重构——关于“互联网是一种高维媒介”观点的延伸探讨[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5):1-4.

[4]周平.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与发展[J].新闻世界,2013(11):104-105.

[5]高丽华.参与、互动、共享:社会化媒体环境下传播模式的重构[J].新闻界,2013(16):67-70.

作者简介:高 琦,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

猜你喜欢

倾向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社会化媒体
分析我国体育新闻报道中的倾向性文献综述
两篇调查性报道的有益启示
论汪曾祺小说的真实性和倾向性
文化适应视角下的中介语倾向性探讨
社会化媒体的传播模式分析
广电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
从通道过剩走向品牌价值
湖北采花毛尖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研究
社会化媒体下的事件营销问题及对策研究
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实践看记者道德修养的五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