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式教育对学龄前儿童痉挛型脑瘫康复的意义探讨

2018-05-23刘滨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康复治疗

刘滨

【摘要】 目的:研究并探讨引导式教育对学龄前儿童痉挛型脑瘫康复的意义。方法:将2016年1-12月100例学龄前儿童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取引导式教育,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肌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力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痉挛型脑瘫学龄前儿童中采取引导式教育,可提高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还可有效改善儿童的肌力。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痉挛型脑瘫; 康复治疗; 引导式教育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0.0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0-0106-02

痉挛型脑瘫是小儿脑瘫的常见类型,其临床表现以认知障碍、语言障碍、智力发育异常、运动障碍等为主,对儿童的身心成长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临床上需积极治疗痉挛型脑瘫。引导式教育最早由匈牙利学者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在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1],本研究为探讨引导式教育对学龄前儿童痉挛型脑瘫康复的意义,将100例学龄前儿童痉挛型脑瘫患儿纳入进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12月笔者所在单位接收的100例学龄前儿童痉挛型脑瘫患儿纳入研究,均符合研究纳入条件:明确诊断为痉挛型脑瘫;学龄前儿童,年龄≤6岁;患儿监护人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由其他原因造成的中枢性痉挛型脑瘫、癫痫发作、无法配合研究者。采取计算随机数列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6岁,平均(4.17±0.92)岁;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6岁,平均(4.29±0.86)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由护理人员陪伴进行一对一训练,主要包括头部训练、运动训练(正确姿势摆放、站立及行走)、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穿衣、脱衣、吃饭、大小便),各项训练每天分别进行1次,每次持续30 min;配合中医头皮针治疗,取百会穴、风池穴、运动区、视区、语言二区和三区、平衡区等穴位,使用26号针,以与头皮水平线成15°角的方向进针,进至帽状腱膜后,沿着头皮刺入1 cm,在进针过程中,快速捻转针柄,每分钟捻转200次,持续捻转2~3 min,留置30 min,再以相同方法捻转针柄1次,取针,1次/d,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6个月。

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采取引导式教育,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和措施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将50例患儿分为5个康复小组,每个小组包括10例患儿,由康复治疗师担任第一引导员,由护士担任第二引导员,根据脑瘫患儿的具体情况设计训练课题,制定训练计划,在每天常规康复治疗后进行引导式教育课,每次持续40 min,采取集体组织形式,告知脑瘫患儿关于训练的目的,使患儿头脑中建立训练意图。课程设计需以脑瘫患儿为主体,引导患儿进行相应训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力训练。护士选择具有童趣性的玩具、卡通图片以及声音,吸引患儿的注意力,使患儿集中注意力对相应的触觉、视觉、听觉进行集中。(2)认知训练。采取游戏的方式,护士对患儿进行相应手势、符号的认知训练,导入幼儿词汇和成人词汇,使患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得到提高,还可通过游戏或儿歌的方式,组织患儿参与集体游戏,学习儿歌,提高患儿之间的社交能力。(3)语言训练。由语言康复治疗师示范,护士指导患儿进行嘴唇开合和伸缩、舌伸缩和上举训练,引导患兒发音,指导患儿进行吹纸、吹乒乓球、吹蜡烛练习,并嘱咐患儿护理员耐心与患儿进行交流练习,并注意对患儿读音偏差进行纠正。(4)运动训练。准备好训练所需的木条床、木箱、梯背椅,将木条床排成横列,在木条床前放置木箱,护士引导患儿进行侧卧位、仰卧位的各项运动联系,如翻身、坐立、移动、支撑、站起等,1次/d,每次持续30 min,每周进行5次。(5)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儿打招呼,采用鼓励性语言,引导儿童表达,并认真倾听,对于发现的每个细小进步均予以指出并给予表扬,给予抚摸、拥抱、糖果、玩具等多种奖励方式。

1.3 观察指标

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肌力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肢体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和肢体运动功能均未见好转。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肌力测评采用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信度0.91,效度0.82),分为0~Ⅳ级,肌力至少降低1级为有效,反之无效[3]。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肌力改善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肌力改善有效46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2.0%,对照组肌力改善有效38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76.0%。观察组肌力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762,P=0.029)。

3 讨论

脑性瘫痪简称为“脑瘫”,主要是指因脑组织损伤而导致的中枢性神经功能障碍,多发生于新生儿出生后的1个月内,而随着我国每年新生儿出生人口的增多,脑瘫的患病率也出现增高。脑瘫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发病原因较多,主要和围产期的脑组织受损有关,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智力障碍、认知障碍、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多重障碍[4-6]。痉挛型脑瘫是小儿脑瘫的常见类型,在小儿脑瘫中约占有55%的比重,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丧失,且这种残疾还会伴随着患儿的成长,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还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7-9],故临床上需针对小儿痉挛型脑瘫实施积极有效的治疗。

现阶段,临床上针对儿童脑瘫的康复治疗主要为以运动训练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可对患儿的运动功能予以有效提高,但对患儿的智力、语言、独立性等能力的提高作用并不明显。引导式教育近年来被逐渐应用于儿童脑瘫康复治疗中,主要是从教育的角度对儿童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予以统筹,着眼于建立正常生活、引导主动学习、发展积极性格,致力于提高脑瘫患儿的整体能力,而并非是单方面的运动能力[10-14]。引导式教育将教育理念充分融入康复治疗中,可为患儿创造良好的教育和适应环境,有利于提高脑瘫患儿的智力、独立性及运动功能,使患儿更好地适应社会,促进脑瘫患儿的回归家庭和融入社会。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肌力改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引导式教育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儿的肌力。本研究结果与许洪伟等[12]研究报道结果较为一致。许洪伟等为探讨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对60例学龄前痉挛型脑瘫患儿开展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发现,引导式教育组患儿的肌张力改善项、踝关节活动度改善效果均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得出“引导式教育较常规康复护理更能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和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这一结论。

综上所述,在痉挛型脑瘫学龄前儿童中采取引导式教育,可提高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还可有效改善儿童的智力、运动功能和独立性,有利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Kim H D,Kim S G,Ryu Y U,et al.Backward walking treadmill therapy can improve walking ability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A pilot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research,2013,36(3):246-252.

[2]吴卫红.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五部分第四章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第二节 不同类型脑瘫康复治疗策略[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1):1199-1202.

[3]李靖婕,尚清,马彩云,等.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康复中的疗效[J].中華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0):796-797.

[4] Katusic A,Alimovic 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sticity and gross motor capability in nonambulatory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Research,2013,36(3):205-210.

[5]王丽娜,张彩侠,高晶,等.MOTOmed 虚拟情景训练系统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5,55(2):35-36.

[6]高晶,赵斌,张全全,等.MOTOmed虚拟情景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7):559-560.

[7] Kwon D R,Park G Y.Differences in lateral ankle ligaments between affected and unaffected legs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hemiplegic cerebral palsy[J].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2013,32(2):313-317.

[8] Gross R,Leboeuf F,Hardouin J B,et al.The influence of gait speed on co-activation in unilateral spastic cerebral palsy children[J].Clinical Biomechanics,2013,28(3):312-317.

[9]原黎君.肌电生物反馈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11):850-852.

[10]戚金飞,史惟,吕舜玲,等.引导式教育结合推拿对重度脑瘫患儿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58-161.

[11]安爱景,胡红梅,杜洪荣,等.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踝关节活度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8):158-159.

[12]许洪伟,姜明霞,孔祥颖,等.引导式教育对3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肌张力及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5):430-432.

[13]张靖,黄任秀,李弘辉,等.引导式教育在学龄前智力低下儿童中的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1):19-20.

[14]杨立星,邹林霞,陈维华,等.引导式教育结合听觉统合训练治疗学龄前儿童智力低下的临床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10):1106-1109.

(收稿日期:2017-10-24)

猜你喜欢

学龄前儿童康复治疗
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与应用研究
针刺优选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康复治疗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学龄前儿童第一恒磨牙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的临床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在学龄前儿童急诊清创缝合中的应用效果
城市安置小区的学龄前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措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