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建设与思考
2018-05-23张平松胡友彪杨柳荫范廷玉
张平松 胡友彪 杨柳荫 范廷玉
[摘 要]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更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这对地学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项目组结合学院地质与环境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建设的相关环节进行分析,探讨实践基地建设及使用中的关键问题,通过加强基地锻炼与实践项目的配合,可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3-0192-03
○、引言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于2009年开始实行,这对于就读学生和培养单位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根据国家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通过在现场实践锻炼半年以上时间,进一步提高其实践工作能力。因此,在规定的学制时间内,学生不仅要完成规定课程学习以及必要的科学研究,还要提升自己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与此对应的是,学校除了要传授学生必要的专业基本知识外,还要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自推行以来,各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各显其能,培养过程中采取了多种特色型政策措施,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但在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正确认识、培养学制年限设定、整个培养过程的把控、导师执导过程的督促、学位论文评定等,都会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带来影响。这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如何打造学生的专业技术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其专业实践创新能力。这需要进一步发挥好校企共建的实践基地作用,利用合作单位现场的工程课题,开展与生产接轨的实践应用研究,在工程项目中对学生进行锻炼,让其完成不同的任务内容,才能有效提升实践培养的质量。
目前,随着国家向“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土地科技创新”目标进军,地质勘探的复杂程度在不断增加,地学专业所面临的生产技术问题将会不断增多。虽然行业经济形势下滑,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降低,但其潜在的需求仍然存在,每年地勘、矿山类单位都要补充相应的技术人才,且其要求的人才质量在提升,这对高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需要做实基础,重在实践,关键在于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需要把控好基础课程学习、现场实践锻炼和学位论文撰写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取得校内外双导师和研究生个体的多方位重视,以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为基础,真正在实践中锻炼自我业务,把实践环节落到实处,才能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文章结合我校地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抓实基础课程教学,打好实践环节牌,从实践基地建设的目标定位、研究方向确立、管理技术措施、实践项目实施和日常管理等方面加以讨论,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基地建设提供参考方向,明确建设实践平台的重要意义。本文所获得的成果和认识可为同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
一、实践基地建设的关键措施
(一)定位基地明确目标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需要实践基地平台做支撑,高校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寻求和构建校企协作培养实践基地。通过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确立共建基地的明确目标和任务,投入一定比例的经费进行基础建设等,可为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场学习与培养打造良好的软环境。基地建设中依托合作企业类型及专业领域研究方向相匹配,确立不同企业实践基地的常规内容及特色内容,有针对性地选送进入基地进行实践的研究生。现场安排时需由经验丰富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企业导师带领,目的是以工程领域技术为基础,实现复合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综合培养。其实践过程一方面是使研究生熟悉企业工作及运转流程,二是以企业需要开展的技术领域问题为导向,进行实践锻炼。[8-10]近年来,我校地学专业与省内外地勘及矿山类、环境保护类的企事业单位具有广泛的联系,在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中,重点选择前期合作良好、专业契合度高、具有发展前瞻性、具备实践接待能力的专业性单位,其中地质专业以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工程检测、地下水工程、灾害防治、资源评价、环境地质等方向为主体内容;环境专业则从固、液、气体废弃物,环境评价,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措施,相关制度等方面着手,结合行业及专业发展方向特点,打造不同类型的专业实践基地,定位基本目标,确保实践内容的有序高效开展。
(二)确立实践主体方向
地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企业实践基地,不是从事文档型、服务型的日常工作,必须开展具有相关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地质勘探员、实验分析员、数据采集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等。现场工作应确定明确的专业研究方向,从事工程项目生产过程的设计、运行、维护和实施等内容,培养地学专业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基本实践包括对专业技术工作的类型、工作内容、方法和流程等过程的掌握,创新实践是指结合专项工程或研究课题所开展的方法、技术、应用等创新研究内容。因此通过校内学科前沿专题讲座、地学专业综合试验等课程的学习,可为学生的现场实践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特别是当前地学行业形势下滑,研究生生源质量不佳,多数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实验、实践工作能力欠缺,就更需要在做实基础上下功夫。在野外实践过程中,明确要求多识一专,即对于地学资源识别、岩石类型鉴定、地下水条件及环境认识、地球物理勘探及测试、环境地质分析等内容进行了解,掌握地学数据资料收集、数学模拟软件、成图软件使用、报告编制等工作内容。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中,根据实践计划及导师指导,学生可以确立一到两个实践研究主体方向,开展专项实践工作;业务能力特别强的研究生还可以制订专项的实践工作内容,提升其研究成分;整体上来说要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好研究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掌握实践重点内容,完成专项工作任务,抓住关键技术环节,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不断收获良好的实践成效。
(三)实施培养工程课题
实践内容尽量以开展的工程或研究课题为基础,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擅长方向分配相应的实践任务,加强企业导师指导,注重工作内容独立,做到人手一方向,制订专项的不同阶段目标,定时检查与督促。依托的实践项目来源可以多样化,既可包括企业正在承担的地勘类、矿山类、环境类等研究课题,企业自主设定的预研究课题,也可通过校企合作为研究生培养签订专项技术实践课题,确保实习研究生的研究工作开展,同时为企业提供储备研究工作内容。参与实践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有意识地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在自己的专业方向上不断充实和提高;要积极地与企业导师、工程项目负责人等沟通,在方案设计、现场调查、样品采集分析、技术措施制定、地学图件制作等方面强化专业训练,做好未来从业的储备。学校要尽可能地与企业沟通、协商,发挥校内导师的沟通作用,督促学生完成各项野外实践的学业任务,杜绝实践项目的实施形式化、走过场。也可以结合学校拟定的相关研究生科研项目开展,保障其适当比例的研究經费,其野外实践部分到基地完成。对于多位研究生分配在同一基地进行实践时,可以采用多人交叉参与课题,实施面上了解、重点攻关的方式。这既能锻炼研究生的知识面,同时还能提升其专项研究能力。
(四)规范管理技术措施
为了更好地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必须规范研究生在实践基地的学时、工作内容及考核方式等。我院采用“0.5+1.5”模式,即半年的基础学习,1.5年基地实践训练及学位论文完成。具体来说,培养过程前期对双导师提出明确的要求,督促导师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校内学习期间,要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任课教师选拔等环节,切实抓好理论教学,夯实研究生理论知识基础;现场实践期间,要抓好实践环节,寻找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用灵感。学生在现场实践阶段,可由单位人劳部门、科技管理部门联合牵头,对其实践过程及项目参与状况加以督促和管理。建立实践现场信息反馈制度,及时找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研究生实践的内容、方向、手段等。现场的实践成果以总结报告形式提交,由实践单位和企业导师对研究生的实习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判,及时给出相应的成绩。考核时可采用集中汇报展示方式进行,要求每一位专业学位研究生结合实践工作开展,对自己实践工作内容及成果进行表达,以便进行客观评价。培养学校要及时邀请企业优秀导师返校开展专题讲座,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现场实践报告会等,通过多种形式交流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实践经验,不断提升双导师合作所带来的效果。
(五)抓实日常精细管理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现场实践过程需要精细管理作为支撑。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企事业单位之间可确定三方管理机制,形成学生自我约束、校方定期查访、企业实时监控的基本原则,由管理定规矩、出成绩。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参与企业实践之前,需与校内导师做好研讨,确立好主体研究方向,向校外导师明确自己未来即将从事的职业规划,如想发展的专业技术方向,说明自己的专业基础能力等,做好一切准备。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制为两年,目前规定其在研究生一年级第二学期间基础课完成后开展校外实践。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内,学生不仅要完成企业布置的专项课题任务,还要完成来源于工程实践的毕业论文撰写。实践期间,要及时与校内导师沟通,重点解决论文撰写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同时与校外导师学习沟通,积极完善论文中涉及的具体实践技术问题,解决生产中的技术方案,切实解决研究领域的地质问题。学院需要做好组织协调作用,要定期与企业沟通,一方面督促企业做好专业实践培养事宜,另一方面要将企业反馈的情况积极进行分析与落实,共同做好企业基地的投入与建设。多方的共同努力和协调,才能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任务的顺利完成,取得企业课题研究或生产任务执行以及研究生培养的良好结果。
(六)做好相关制度建设
校企间研究生联合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建设中要积极制定相关制度,保持实践环境及工作内容的可持续性。由学校、学院、研究生培养基地等多方齐抓共管,做好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各个环节工作内容。在实际的培养工作中,结合地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通过制定详细的培养规划,对研究生培养工作合理布局,统筹安排,明确培养协作的任务指标及时间节点,落实联合培养责任主体,保证联合培养持续稳步发展。重点制定好现场实践的规章制度,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导师队伍及培养团队建设,完善研究生实践环节管理措施,加强对实践质量的过程监控,保证研究生的整体培养质量。同时,需要制订好兼职导师的聘任机制,提供校外导师适当的执导经费,建设专业实践基地软硬件条件,为联合培养提供联络高级技能人才的平台。营造研究生科研实践与创新氛围,加强与其他实践基地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地学专业不同实践基地的内涵建设,为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提供良好的学术与实践环境。同时要发挥好学院的纽带作用,加强与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及合作企业间的沟通,提供联合研究生培养中的组织保障、資金保障和物资保障等措施,利用制度作保障,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有效实施。
二、结束语
实践基地建设及其实践内容的制定直接影响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联合培养质量,制定良好的制度,去除浮华、强化内涵,是做好基地实践及人才培养的基础。其重点是结合高校和企业的双方优势,确立基地实践的目标方向,做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方向选择、不同共建基地的学生派送与企业目标需求的有机融合,保持校企间持续长久的合作。需要以理论知识学习、实践创新锻炼和学位论文完成为阶段要求,重抓培养过程,发挥制度优势,调动导师和研究生的双重积极性,多方融合助力,共推实践教学的培养成果和质量。同时,要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的经验总结与交流,开展优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评比,进一步结合目前地学专业已建立的实践基地,不断提升平台建设层次和质量。
目前,地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其数量在不断增加,达到近1∶1的比例,因此需要得到足够重视。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企联合培养工作仍在不断探索中,扎实抓好校内基础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充分发挥企业优势,调动企业导师积极性,强化校企合作,一方面能解决生产中技术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这需要更高层面保障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同时还要发挥不同领域专业学位委员会的作用,做好不同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研工作,积累各家经验,组织不同专业领域间研究生培养实践的交流和指导,为全面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做出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艳萍,杨咏梅,崔宝玲,等.地方普通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9):86-87.
[2] 黄羽.我国高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问题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2.
[3] 刘金存.“卓越计划”下工程硕士培养标准及实现方式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2):94-95.
[4] 王丹,刘佳佳,吴强.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4):20-21.
[5] 杜艳秋,李莞荷,王顶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专家访谈结果的实证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2):69-74.
[6] 严杰.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159-161.
[7] 朴春德,曹丽文,朱术云.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6):7-8.
[8] 陈筠,左双英,杨根兰,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贵州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2):4-6.
[9] 韩建秋,周玉梅.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10):139-140.
[10] 王瑶,黄建业,郭爱煌,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子教育,2017(1):49-52.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