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干预

2018-05-23孙建云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患肢下肢血栓

孙建云

兰山区柳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山东临沂 276000

DVT是一种周围性血管病变,由于深静脉内的血液异常凝结而致管腔阻塞,引起静脉回流障碍,通常表现为下肢疼痛、麻木、皮肤变化等[1]。DVT发生不但影响术后康复,还对患者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因而,在在下肢骨折术后必须重视DVT预防护理。该文主要对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6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护理情况进行研究,探析DVT预防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骨外科收治的106下肢骨折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通过临床症状、CT、彩超等检查确诊,符合《临床骨科学》相关诊断标准[2],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原因主要是交通事故、意外跌伤、高处坠落等。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障碍、意识障碍、严重感染、颅脑外伤及不配合等患者,患者对护理研究知情并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53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为 28∶25;年龄 33~71 岁,平均(53.8±2.6)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7例,胫骨骨折9例,髌骨骨折6例。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为 29∶24;年龄 35~70 岁,平均(53.1±2.4)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2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胫骨骨折11例,髌骨骨折4例。在基本信息、骨折类型、手术方式等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抗感染、镇痛、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康复指导、病情监测、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同时实施DVT预防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DVT风险监测:在术后密切观察患肢的肤色、皮温、肿胀程度、有无麻木感、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每2 h观察患侧末梢血运情况,如有肿胀、潮红等情况,需当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对心血管疾病史患者,必须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预防出现急性肺水肿;对需输液治疗患者,尽量不在下肢同一静脉多次穿刺,以减少血管内皮损伤。同时,遵医嘱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以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但用药后需密切注意不良反应;加强临床巡视,密切注意患者髂外、股浅、股深、胫前、腘静脉等部位是否有血栓形成,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治疗。另外,向患者宣教吸烟危险性,嘱其戒烟酒,降低DVT发生风险。

②功能训练:在术后2~4 h,麻药效果消退效后,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下肢早期功能训练。在手术完成后当天,指导患者练习踝关节的跖屈、背屈等动作;同时,练习小腿关节伸屈、内外翻,2~4 min/次,2 次/d;在下肢功能有所恢复后进行主动训练,以改善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主要是进行足踝运动,在手术后2 d内,指导患者开展小腿关节旋转活动,每次顺、逆时针分别进行50下,3次/d;股四头肌等长伸曲练习,间隔在顺、逆时针距小腿关节环转间,收缩动作持续3~5 s,30次/d。根据患者训练耐受情况,可适当提高练习量,如患者练习耐受差,可应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此外,对早期下肢肿胀者,可用湿毛巾热敷,并定期按摩,以改善增快下肢回流速度,预防DVT形成。

③患肢护理:将患肢适当抬高30~45°,并使膝关节微屈,让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 cm,以便静脉回流,缓解水肿、疼痛,同时做好患肢保暖工作。对于下肢水肿严重者必须避免碰撞、挤压,以免损伤皮肤引起感染。对患肢进行适当按摩或温敷,改善局部血循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DVT发生情况;在出院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针对护理操作、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等方面,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及不满意,总满意为很满意、满意之和。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1.9%(1/53),对照组发生率为11.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2,P<0.05),均及时发现,治疗后好转。 通过调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2%,对照组为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近些年来,我国下肢骨折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下肢骨折是骨科最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大部分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以改善预后[3],但是,手术治疗容易引发术后深静脉血栓。根据相关报道,下肢骨折术后发病率最高,主要原因在于下肢在骨折后由于不能活动,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导致局部血流速度会减缓、PLT水平提升,使血液处在高凝状态,再加上术后患者绝对卧床,缺乏运动,使得下肢肌肉收缩力减弱,进而引起下肢深静脉回流不畅[4]。如静脉栓子掉落会导致静脉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威胁到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在下肢手术治疗中必须重视术后DVT的预防。

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进行DVT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一方面加强DVT风险监测,密切注意下肢形态、体表温度、颜色等变化,以便及时发现DVT,进行有效干预;另一方面,加强下肢功能康复训练,最大限度改善局部血循环,促进功能恢复,从根本上预防DVT的形成和发展。此外,做好患肢护理,改善局部血流。该次研究选取106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和针对性护理干预,均取得一定的效果,从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1.9%,低于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的11.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2%,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5.9%,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研究报道基本一致[5]。

综上所述,在下肢骨折术后做好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DVT发生,促进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临床意义重大。

[1]亚俊,马志坚,廖鹏,等.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与临床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0):25-27.

[2]冯传汉.临床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张爱红.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9):175-176.

[4]尹梦华.护理干预预防创伤性骨折术后卧床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1):177-179.

[5]孙慧.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干预[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1):101-103.

猜你喜欢

患肢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