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40年新疆人口结构变化与自然资源承载分析*

2018-05-23

新疆社会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总人口承载力人口

张 静 雍 会

人口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要素。新疆人口问题与全国相比有着显著的差别,谢其元等(2008)认为,人口增长较快是制约新疆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姑丽巴合尔·阿不力米提等(2013)认为,新疆人口的快速增长的两个因素是自然增长水平快速上升和人口迁移大幅度增加;李建新等(2015)指出,新疆各民族人口发展差异及不平衡性依旧存在;刘追等(2014)认为,统筹新疆不同区域的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分布是适应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要求;马玉香等(2009)提出,目前新疆自然资源尚能满足人口需求;吐热尼古丽·阿木提(2010)指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新疆人口与资源结构性短缺之间的矛盾突出;吴荷青(2009)指出,新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适当控制人口的增长;杨振等(2016)认为,新疆人口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人口的流动性较差。研究新疆人口结构的专家学者一般采用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研究材料。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是在2010年,6年过去了,当前新疆人口结构又发生了新的变化。本研究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1978~2015年近40年的人口数据,研究新疆的人口结构与自然资源承载力,对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疆人口发展现状

(一)1978年以来新疆人口总体情况

从1978~2015年,新疆人口由1 233.01万人增加到2 359.73万人,在这37年内人口增加了1.91倍。而全国人口由96 259万人增加到137 462万人,增加了1.43倍。新疆人口总量增长较快,且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不仅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图1 1978~2015年新疆与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

改革开放以后的新疆人口增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疆人口减速阶段(1978~1988年)。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第二阶段:新疆人口增长波动阶段(1988~1993年)。1988~1990年,新疆人口自然增长由13.73%上升到18.60%,形成新疆第三次人口增长高峰。1990~1993年,新疆人口增长进入减速阶段。第三阶段:新疆人口低增长阶段(1993~2015年)。1993年以来,新疆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呈逐年缓慢下降趋势,基本保持在10%~14%,但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图1可以看出,1987年开始,全国人口自然增长呈下降趋势。1990年开始,新疆人口自然增长呈下降趋势。2015年新疆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06%,远远高于全国4.96%的平均水平,且位于全国第1。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新疆人口总量只占到第25名,但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一直很高。

(二)新疆人口性别结构分析

性别是人口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合理的性别结构不仅是社会性别平等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后,新疆总人口性别比除1996年为106.09%,2000年为107.25%和2010年为106.87%以外,其余年份均保持在102~106。2015年,新疆总人口性别比为103.38%。新疆总人口性别比一直保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偶尔表现出阶段性波动,但仍处于正常状态。

(三)新疆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年龄结构是在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人口自然增长和迁移变动基础上形成的,也是今后人口再生产变动的基础和起点,既会影响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速度和趋势,也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杨菊华、谢永飞:《人口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59页。国际上通常把人口分为三个主要年龄组:0~14岁少儿人口、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并将人口年龄结构分成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详见表1)。

表1 联合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分类

表2 新疆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表

“一普”(1953年)新疆人口少儿系数为34.64%,到“三普”(1982年)时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六普”(2010年)下降到20.45%。“三普”(1982年)后,新疆人口老年系数逐渐增大,“六普”(2010年)时达到6.48%,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新疆人口老少比从“一普”(1953年)到“五普”(2000年)经历了缓慢下降又缓慢上升的过程,到“六普”(2010年)时迅速上升到31.69%。“六普”(2010年)新疆人口年龄中位数达到30.77岁,超出联合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分类年龄中位数老年型0.77岁。对照联合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分类,1990年前新疆人口年龄结构属于年轻型,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迅速步入成年型,2010年逐渐进入老年型,且老龄化问题逐步凸显。而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带来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用于老年人退休、养老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等诸多问题。

(四)新疆人口民族结构

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1949年,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约404.24万人。随着人口的发展,各民族的迁移流动,新疆目前主要居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

2016年,新疆统计年鉴显示,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四个民族人口占新疆总人口的95.44%,构成了新疆人口的绝对主体。而在新疆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人口占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分别是75.42%、10.62%、6.78%,合计比例92.82%,成为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的主体。资料显示,1978~2015年,新疆回族人口占全疆比重一直很稳定,保持在4%~5%之间。哈萨克族人口占全疆比重也相对稳定,保持在6%~8%。2015年汉族人口占全疆的比重为36.49%。维吾尔族人口占全疆比重从2003年开始逐年上升,2014年达到最高值(49.04%),几乎占到新疆总人口的近1/2,2015年达到47.90%。

(五)新疆人口城乡分布结构

图2 1978~2015年新疆人口城乡分布表

人口的城乡结构是指城市和乡村居住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口的城乡结构往往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人口的城乡结构对于研究生产力发展状况、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人口的合理转移与分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城镇人口呈稳步上升趋势,乡村人口波动不大。1999~2000年,城乡人口波动较大,城镇人口下滑严重,乡村人口急速上升。21世纪以后城镇人口开始稳步上升,乡村人口波动平缓。截至2015年,新疆城镇人口1 114.50万人,占新疆总人口47.23%,高于1978年的26.07%;乡村人口1 245.23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52.77%,低于1978年的73.93%;表明21世纪以来,新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六)新疆人口三产就业结构

人口的就业结构状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结果。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国家的就业人口一般集中于第一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其比重在50%以上;而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的就业人口一般集中在第三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其比重占半数以上。*张善余:《人口地理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43~264页。

1978年新疆就业人员总计491.25万人,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为353.99万人、70.42万人、66.84万人,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72.06∶14.33∶13.61。2015年新疆就业人员总计1 195.06万人,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为526.82万人、181.12万人、487.12万人,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44.08∶15.16∶40.76。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逐渐降低,但依然是三产中占比最大的,说明第一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减弱,就业弹性减小;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在10%~19%上下波动,基本呈稳定状态;第三产业就业比重除2000、2009、2011和2012年稍有下降,1978~2015年基本呈稳步上升态势,吸纳劳动力能力逐渐增强,就业弹性较富裕。总体上是三产就业结构不合理。

(七)新疆行政区域人口分布结构

1949年,新疆南疆地区人口为303.94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0.14%;北疆地区人口为129.40万人,占全区人口的29.86%。60多年的发展,人口区域分布呈现新特点:2015年,北疆地区人口为1 229.7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1.43%;南疆地区人口为1 134.39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7.45%;东疆地区人口为126.8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31%。其中,汉族人口主要分布于北疆、东疆,全疆各个地州市都有一定比重的汉族人口,表现为广域性特点;维吾尔族主要集中分布在南疆和东疆,哈萨克族主要集中分布于北疆,回族分布较为分散。

新疆南疆地区以维吾尔族人口居多,占南疆地区总人口的81.53%,他们主要聚居于喀什、和田和阿克苏三地州;汉族人口占南疆地区总人口的14.97%,哈萨克族人口仅占0.02%,回族人口占0.77%,其他少数民族占2.71%。北疆以汉族人口居多,占北疆地区总人口的58.56%,哈萨克族占15.51%,维吾尔族占12.26%,回族占7.98%,其他少数民族占3.69%。东疆以汉族、维吾尔族人口居多,总计占到东疆地区总人口的90.46%,哈萨克族、回族、其他少数民族占比不到10%。

二、新疆人口与自然资源承载分析

人类与人类活动是干扰一个地区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扰动因子。生态足迹理论(ecological footprint)也称“生态占用”,是人类按照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需要环境(生态系统)吸纳,并以生物生产性土地(或水域)面积来表示的一种可操作的定量方法。Park等于1921年提出承载力概念,即“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本文选择新疆水资源与土地资源为人口主要承载资源,研究新疆人口发展趋势和自然资源承载力的关系。

(一)新疆人口与水资源承载分析

新疆属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气候干燥,年平均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新疆的水资源主要分布于西北部,集中分布于伊犁河和额尔齐斯河两大国际河流,这种水资源分布不平衡,严重制约了新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表3 2015年新疆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表

2015年,全疆地表水资源量880.10亿m3,地下水资源量545.00亿m3,扣除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重复计算量494.70亿m3,水资源总量930.40亿m3,较上年增加28.00%。平均产水模数5.59万m3/km2,行政分区中产水模数最大的伊犁州(直属)为28.50万m3/km2,最小的克拉玛依市仅为0.75万m3/km2。2015年末全疆人口总数2 321.72万人,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4 007.37m3,而全国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2 039.2m3,从人均占有量来看,目前新疆是我国丰水地区,也是西北地区各省区中水资源数量最多的省区。虽然人口增加导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降低,但近期新疆人口的增长尚不会对水资源造成巨大压力。

(二)新疆人口与土地资源承载分析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资源与人口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日益引起关注。新疆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适宜人口居住的面积有限,同时人口在不断增加,绿洲内的耕地面积却在不断减少*韩桂兰:《新疆人口分布与土地资源承载力协调的量化评价与分析》,《新疆财经》2012年第4期。。人口的增长与人口分布、资源的承载力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表4 2015年新疆与全国土地资源比较表 单位:万公顷

新疆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总面积占中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166万平方千米),人均土地占有量和耕地占有量均居全国首位。2015年,新疆总人口为2 359.73万,人口密度为14人/平方千米,人均耕地面积约0.18公顷,比同年全国平均水平高0.08公顷。但是,由于受水资源限制,绿洲面积仅占全疆土地总面积的9.7%,戈壁、荒漠面积占近90%,而95%以上的新疆人口居住在面积不到10%的绿洲上,绿洲人口密度为337人/平方千米,与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平均人口密度接近,特别是南疆绿洲在有限的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基础上,承载了密度过高的人口,绿洲人口承载力几乎到了极限。1950年,新疆绿洲面积占新疆总面积的4.3%,60多年过去了,绿洲面积仅增加到9.7%,荒漠化治理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反映出新疆的绿洲资源有限。新疆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难以恢复,甚至不能恢复。新疆人口的增长,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对绿洲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新疆人口结构与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呈现的问题为:(1)人口结构呈现出自然增长速度快,特别是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较快,增长比例与结构失调;(2)南北疆汉族与少数民族以及不同少数民族之间人口分布呈现民族结构失调问题;(3)不同区域间人口分布密度失调,南疆绿洲在有限的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基础上,承载了密度过高的人口;(4)新疆人均水资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水土资源承载力分布不均衡,南疆水土资源承载力较弱。根据新疆人口存在的问题,建议:一是必须依法严格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遏制新疆尤其是南疆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二是考虑在新疆南北疆地区以及新疆与内地实现不同民族间的移民,改善南北疆地区民族结构单一等问题,促进文化交流交融;三是在绿洲生态环境承载力弱的区域,坚决遏制人口增长与人类过度生产活动,并逐步实施生态移民。

参考文献

谢其元、苏成:《新疆人口形势报告》,《新疆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姑丽巴合尔·阿不力米提、满苏尔·沙比提:《新疆人口结构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9期。

李建新、常庆玲:《新疆各主要民族人口现状及变化特征》,《西北民族研究》2015年第3期。刘追、苟虹璐:《新疆南北疆人口的区域差异及对策研究》,《人口与发展》2014年第3期。

马玉香、刘月兰,等:《新疆人口增长预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第8期。

吐热尼古丽·阿木提:《基于人口预测的新疆可持续发展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3期。

汪菲、杨德刚,等:《新疆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中国沙漠》2010年第3期。

吴荷青:《新疆自然资源与人口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分析》,《新疆财经》2009年第4期。

杨振、雷军,等:《新疆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地理研究》2016年第12期。

Park R. F.,Burgess E W.,AnIntroductiontotheScienceofSociology.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21.

猜你喜欢

总人口承载力人口
《世界人口日》
再生混凝土抗剪键接缝受剪性能及承载力计算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人口与就业
全面二孩第一年:比上年多生了131万
人口与就业
耐火钢圆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和承载力
全美亚洲人群最多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