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梦”内在联系探究*

2018-02-20周明星

新疆社会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理念发展

周明星

习近平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国家行政学院编写组:《中国新发展理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3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与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五大发展理念”是党中央集海内外仁人志士的智慧结晶为一体,是对时代大趋势的把握、是对实践新要求的回答,更是对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回应。习近平又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40页。。“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复兴梦的实现需要凝聚全民族之力。在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五大发展理念”和“中国梦”的联系进行深刻剖析,助推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梦”追梦的有效融合,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寻找发展的思想精神与支撑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引擎。基于此,以“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梦”二者深刻的关联性和互动性为基础,着力探讨“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梦”如何相互推进,以期汇集“中国梦”的“筑梦”“追梦”“圆梦”之力。

一、“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梦”高度关联

“中国梦”与“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虽然在时间上具有先后之分,但二者高度关联,其价值取向具有共向性、目标追求具有同质性、价值旨归具有统一性。

(一)价值取向具有共向性

“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梦”的价值取向相同,二者的实现皆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保障,二者的实现践履过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成熟过程。“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特殊历史阶段,我党在思想领域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绘制出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思想蓝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国发展中动力、基调、标尺、大势、目标的统一体,旨在为我国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中国梦”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目标。“中国梦”的实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远目标,但近期目标就是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思想指导,调整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加强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构建。二者之所以具有价值取向的共向性,皆是对不断发展的中国在特定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状况的分析、归纳与总结、前景预期。只有全方位把握我国特定时段发展的现实状况、阶段性发展特征,才能从整体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发展推进。通过历次具体的会议、文件等形式提出具有宏观指导性的思想指导,明晰我国特定阶段的历史发展任务,才能保证我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目标追求具有同质性

“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梦”的目标追求性质相同,二者价值目标都是实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都是为了国家、民族、个人理想而努力奋进。“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做出的重大思想战略抉择与发展的宏观规划,这一理念充分突出人民主体地位,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开拓创新,推动“五位一体”建设布局的落实,其目的是完善顶层设计,搞好基本制度建设,协调多方面因素,促进我国的发展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五大发展理念”旨在改良发展方式,破除我国发展中存在的发展全局中创新性不强、经济发展绿色水平较低、发展不均衡、对外开放空间相对不足、社会发展中存在不公平与不正义现象等种种矛盾与问题,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其宗旨亦为促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幸福指数,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凸显人民群众主人翁地位,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福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对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前瞻。“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对更高层次发展的蓝图描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任务之一。

(三)价值旨归具有统一性

“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梦”价值旨归统一于人民群众主体,二者的价值旨归皆是为了服务人民群众的发展,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 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31页。。“‘五大发展理念’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重要人本战略思想,展现出了人民性的重要特征,以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归旨”*周明星、谭书敏:《“五大发展理念”视阈下的“人本思想”研究》,《理论月刊》2017年第3期。,高度契合民心民意。在我国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特殊历史阶段,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战略思想意义重大。“五大发展理念”的现实任务是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平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解决我国发展的难题,实现发展理念的转变,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创新为我国发展的引擎契机、以绿色为底色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协调平衡我国发展中的各种关系、以开放的大势拓展我国发展空间、以共享的目标落实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这一新发展理念提出主要就是为了破解党领导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应对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实现我国又好又快的发展,是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实践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人民群众的梦”*冯国权、刘军民:《正圆中国梦》,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年,第7页。,“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继续不断地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价值。“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6、287页。,“历史的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6、287页。,“实现中国梦,最大的政治收获就是要让人民幸福”*李宏剑:《中国梦的哲学路径》,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年,第6页。,在“追梦”征程中,每个人都要脚踏实地的做好该做的事情,同时要齐心协力,心要往一处想,劲要往一处使,不断凝神聚力,以13亿人民群众高昂奋进的旋律形成强大合力,攻坚克难,打破我国改革发展的瓶颈,促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朝着又稳、又好的方向推进。

二、“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梦”相互推进

“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梦”高度统一且相互推进,为我国的发展实践提供思想指导。

(一)“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梦”提供理念指导

“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更加明确清晰地定位了“中国梦”这一发展长远目标:“五大发展理念”使“中国梦”具体化、充实化,为“中国梦”凝神聚力,实现了对“中国梦”发展瓶颈的突破与超越。

1.“五大发展理念”使“中国梦”具体化

“各个时代不同民族的中国人民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追求的梦想也有所不同”*周明星:《“中国梦”视域下的“个人梦”探析》,《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我国发展步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导”*曹立:《治国理政新理念:全面解读新发展理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3页。。“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五个方面的重要思想指导在立足于人民群众阶段性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为“中国梦”提供了方向性指导,在发展的具体阶段体现出“中国梦”的现实图景。“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提法是我国在现阶段必须注重的发展方法,这一治国理政的重大思想战略抉择,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成为我国发展重要的思想指导,这一理念使“中国梦”在现阶段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现阶段发展过程可全程掌控,促使我国发展动态得到有效宏观掌握,并能适时调整发展方略,“中国梦”的前景也因此变得更加明确清晰。“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谱写了“中国梦”发展的新篇章,我党必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重要思想,在其指导下继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绚丽画卷,不断调整我国发展的步伐,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争取“中国梦”愿景的早日实现。

2.“五大发展理念”使“中国梦”充实化

“五大发展理念”重要思想理念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的发展转型,更有助于突破实现“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现实存在的瓶颈制约,扭转社会的无序化趋势,消除社会发展中不合理因素,促进中国社会的运行更加合理有序等,夯实了“中国梦”的现实根基。这一重要发展理念的提出,是我党在治国理政阶段性战略思想,为夯实我国治国理政的基础提供了思想指导,加速和推进了“中国梦”的实现。“五大发展理念”把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三大要素更好地统一组合起来,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良好的精神与力量基础。把创新放在我国发展的全局之中,以创新加速和驱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基础的夯实;改变传统单纯追求GDP、高污染的局面,转向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巩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在发展中更加注重协调,促进经济整体发展与提升;扩大开放空间,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出去,通过问题倒逼机制促进国内改革,解决内外联动问题;实现更加公平、正义的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福祉,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由此,可以断定“五大发展理念”发展动力指向、方法指向、底色指向、空间指向、价值指向等多方面夯实了“中国梦”的图景,促进我国社会具体发展阶段的转型的实现。

3.“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梦”凝神聚力

“五大发展理念”的宏伟思想蓝图的构想就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客观要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发展需要,贯彻落实“以民为本”,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真正做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五大发展理念”指导思想的提出,符合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利益需要,必将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形成助力于发展的气势磅礴之力。“五大发展理念”对我国发展的多个领域具有引导作用,整合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的力量,实现加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凝聚。“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十三五”的发展,更加注重创新,在我国的各个领域中进行创新;促进社会各领域的协调,合理疏导社会不利因素,促进社会合理和谐有序发展;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绿色理念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出去;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汇聚起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并以最优化的方式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合力。“中国梦”的实现正需要具体发展力量的凝聚,“中国梦”的成功实现需要在各个具体领域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才能更快、更好的实现。

4.“五大发展理念”突破“中国梦”现实瓶颈

“中国梦”的实现并不是一番风顺的,其实现过程中充满挑战与艰难险阻。在不同条件下面临的困境有所不同。现阶段实现“中国梦”最大的困境就是在我国的长期高速发展状态下,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方面呈现出种种矛盾和问题。中国梦的实现需破解“中国难题”、打破“利益铁藩篱”、凿穿“制度天花板”、疏通社会流动的“堰塞湖”、取缔特权的“金钟罩”“铁布衫”和“隐身衣”。*辛向阳:《实现中国梦就要破解“中国难题”》,《中国青年报》2013年6月24日第2版。“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就是破解我国发展瓶颈的“三新”战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在新形势、新条件下结合我国特殊发展阶段提出的具有高度适用性的方略与手段,为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方法论指导,创新发展解决“中国梦”实现的动力问题,协调发展解决“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结构失衡问题,绿色发展探讨“中国梦”实现过程中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的问题,开放发展解决实现“中国梦”的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解决“中国梦”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总之,“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有力地破解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阶段所面临的困境。只有合理有效地解决我国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打破制约中国发展进步的瓶颈,实现治国理政方略的优化升级,才能助推“中国梦”“圆梦”的早日实现。

(二)“中国梦”是“五大发展理念”的使命应然

在开启“中国梦”的新征程的同时,“五大发展理念”也在“中国梦”长远思想指导下得到丰富与发展。

1.“中国梦”是“五大发展理念”的长远精神追求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中国梦”凝聚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民族振兴的希冀。“中国梦”的提出筑就了时下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信念。“中国梦”的精神内涵呈现出理想性与现实性、共同性与个体性、传承性与创新性、历史性与现代性于一体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竭的力量源泉。*郭莉、骆郁廷:《“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精神旗帜是对人们的理想信念、历史使命、价值追求、社会责任、情感意志等相互作用的丰富精神因素的概括和升华。“五大发展理念” 的创新性的提出,遵循着“中国梦”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梦”新思想哲学形态中的世界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中国梦”能够促进社会运行中的利益整合,促进我国发展从单向接轨到双向建构。*王义桅:《“中国梦”也是社会主义梦》,《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在“中国梦”长期目标的指引下,作为具体指导思想的“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特色主义道路增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构建增色添彩,为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注入活力。以“中国梦”为精神旗帜引导,促进我国科学发展的深化推进。

2.“中国梦”是“五大发展理念”的蓝图描绘

“‘中国梦’不是空中楼阁,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和高远目标”*孙焱林:《践行“中国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97页。,是肩负中华民族崛起的精神脊梁,“中国梦”的提出,就从全党的战略高度,勾勒出了一幅理想的蓝图,即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方面下大力气进行改革。“五大发展理念”就是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为中国的未来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宏观战略,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政治体制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更好地走出去,使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建设成果,这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重要而强有力的保障。

3.“中国梦”是“五大发展理念”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梦”要求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五大发展理念”正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做出的重大思想战略抉择,承担指导我国阶段性发展的历史重任,是“中国梦”的阶段性发展的体现。“五大发展理念”抓住我国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制度发展完善。现阶段,我国的发展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契机,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蓄积力量,厚积薄发,完成这项历史重任。“中国梦”为我国的发展确定了方向,是全国各族人民为之奋斗的精神动力。在这种精神动力的驱动下,我国每个发展阶段的历史任务才得以明确。“五大发展理念”的思想指导,就是在“中国梦”的指引下阶段性发展的具体要求。

4.“中国梦”赋予“五大发展理念”现实任务

“中国梦是一种共同理想的实际行动,其植根于现实,又必须要成为现实,否则就只能仅仅停留在‘梦中’状态”*洪向华:《中国梦:历史、比较和现实》,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年,第9页。,“从习近平总书记多个国内国际场合阐述中国梦可以看出,中国梦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梦想,而是可以落地生根的理想”*金鑫、胡昊:《中国梦与世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1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在国家的各项事业建设发展中切实付出实际行动。“中国梦”的实现更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继续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百折不挠地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完善。“五大发展理念”正是解决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矛盾和问题,适时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五大发展理念”的价值旨归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人的解放。*王钰鑫、周利生:《论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理论月刊》2016年第8期。“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87、11页。,在圆梦的过程中,“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发人民群众精神力量并科学地转化为每个中国人的使命。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加强精神动力的物质基础建设。正是由于“中国梦”的指导,“五大发展理念”的任务才变得更加清楚。“中国梦”为“五大发展理念”提供了指导,“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中国梦”在特定时段实践践履的需要,二者相互联系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之中。

三、以“五大发展理念”的践行推动圆梦中华的实现

“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梦”不仅具有深刻的互动性,同时,在铸就圆梦中国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了条件。通过“五大发展理念”精神为“筑梦”提供价值遵循,以“五大发展理念”的落实为“追梦”凝神聚力,以“五大发展理念”增强“圆梦”的思想底蕴,以推动“中国梦”“筑梦”“追梦”“圆梦”的践履推进。

(一)以“五大发展理念”精神为“筑梦”提供价值遵循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87、11页。“五大发展理念”作为重要精神理论指导,促使“中国梦”精神“筑梦”的价值坐标即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变得更加明晰。我们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五大发展理念”是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经验总结,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追求。“五大发展理念”战略对我国的科学合理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不断增强“四个自信”的建设,有助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正确定位“筑梦”的价值坐标。由此,党需要领导人民在继承与创新中,深化认识,从整体上与内在联系上把握新发展理念,增强贯彻落实的系统性,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36页。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才使得“中国梦”在与时俱进中准确定位价值坐标,不断以阶段性突破的形式向前发展,不断开创“中国模式”、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促进圆梦中华的早日到来。

(二)以“五大发展理念”的落实为“追梦”凝神聚力

“追梦”,我们需要依靠多重力量:党的领导,国家的宏观指导,市场的调节作用,完善监督力量,广大人民群众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等,需各方协同并进、共同发力。如果把这些力量孤立起来,不能形成合力,整体功效不能得到最大发挥,“追梦”之旅将会变得困难重重。所以,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迈开步伐,进行力量的整合,在“追梦”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拥有一个梦想,才能心往一处想,力朝一处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我国社会发展指向标。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怀着美好的心情,凝神聚力,攻坚克难,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形成不可阻挡的气势磅礴的精神动力,转化为“追梦”的强大动力。“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我国发展步入深水区特殊阶段提出的,为我国国家治理优化提供方方面面的指导。其要求把创新放在全局与突出位置,不断深化绿色文明建设,促进各领域发展的协调性与公平正义性,主张以更为开放的姿态走出去。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应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的作用,不断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以其中各个方面的思想为战略指导,汇集各个方面的建设力量,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巨大合力,为早日“圆梦”聚力,形成强大动力引擎,汇集为“圆梦”的强大发展契机。

(三)以“五大发展理念”增强“圆梦”的思想底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中国梦”的视角来看,圆梦中华需要创设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基础为前提条件。“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不断改善我国社会现状,打破其发展瓶颈,夯实社会发展基础。现阶段,我们需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政治治理体系的变革,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实现治理理念的不断转化提升。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不断探索全面深化社会改革的深水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体量和质量,继续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兴盛。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我国经济集约程度,划定红线,完善生态文明的制度与章程,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完善优化“五位一体”建设,以期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五大发展理念”的宗旨就是不断地完善发展中各个方面的问题,解决其发展困境,促进我国科学的发展,不断解放与发展生产力。“五大发展理念”依据现阶段我国“五位一体”发展的实际进行了梳理和创新,为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思想指导,势必会推动我国各方面的发展进步,促进发展的探索过程就是“奠定”中国“圆梦”之旅的艰辛旅程,为“中国梦”凝聚深厚力量。

“五大发展理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探索和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思想指导,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和思维路径,促进中华民族朝着“圆梦”的方向奋勇前行。反之,“中国梦”的美好憧憬和共同目标,也为中国深水区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指引和理论指导,开创“中国模式”的“梦之路”,丰富了“五大发展理念”新思想的内涵。二者辩证统一的内在联系推动着理论创新的深入发展,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五大发展理念理念发展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推动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创新发展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