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切除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应用对患者视力、屈光状态的影响研究
2018-05-23廖国伟郭冬香李家欢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眼科广东佛山528500
廖国伟,郭冬香,李家欢(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眼科,广东 佛山 528500)
医学界将人体眼部因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形状酷似昆虫翅膀的慢性炎性反应性病变称为翼状胬肉[1-2]。从综合的角度来看,翼状胬肉实际上是人体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的一种赘生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对眼角膜的侵犯面积会逐步扩大,严重时会直接蔓延至瞳孔区,从而对患者的视力和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为不断提高临床治疗该类患者的综合疗效,加快其病情恢复速度,优化其预后效果,本文就翼状胬肉切除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应用对患者视力、屈光状态的影响进行深入性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7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进行研究,并严格遵照患者选择手术方案的意愿将其分为传统组(35例)和鉴别组(36例)。其中,传统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40~75岁,平均(56.33±5.45)岁;患病部位:鼻侧50眼,颞侧20眼。鉴别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41~76岁,平均(56.35±5.48)岁;患病部位:鼻侧51眼,颞侧19眼。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患病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传统组与鉴别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组别例数性别(男/女,例)平均年龄(x±s,岁)患病部位(鼻侧/颞侧,例)传统组3513/225633±54550/20鉴别组3613/235635±54851/19t值001P值>005
1.2治疗方式
1.2.1传统组:对传统组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术:分别采用1 mg/ml肾上腺素(国药准字H42021700)和0.1 g/5 ml利多卡因(上海朝晖药业;国药准字H31021071)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3];于患者翼状胬肉头部偏外0.5 mm处进行组织剥离,待切除胬肉后利用烧灼器对创面进行止血[4]。
1.2.2鉴别组:在传统组的常规术式治疗前提下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鉴别组患者进行双重治疗:于患者术眼同侧上方做一角膜缘,而后分离出球结膜瓣(4 mm×5 mm)[5]并向前翻转;由医师利用临床专用的保险刀片[6]向前剖切至角膜上皮的边缘组织,并利用显微角膜剪剪断角膜;将结膜瓣逐步滑行至创面部位,采用临床专用尼龙线进行缝合,于术后14 d内拆线[7]。
1.3观察指标:由本院特别成立的临床观察小组(均由专业知识技能过硬且相关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组成)严格遵照医学相关规定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及检影法客观验光检查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后的患眼视力水平和散光程度,并同时就其接受不同手术治疗后的角膜上皮修复耗时与拆线耗时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异物感、创面水肿、结膜充血)进行观察、记录。
2 结果
2.1视力水平:传统组患者术后的平均视力水平为(0.72±0.12),鉴别组患者术后的平均视力水平为(1.10±0.18)。传统组与鉴别组患者接受不同手术治疗后视力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2散光情况:鉴别组患者术后的平均散光情况为(0.40±0.05),传统组患者术后的平均散光情况为(0.92±0.12)。鉴别组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组别例数手术前手术后传统组35025±004072±012鉴别组36024±005110±018t值041509P值>005<005
组别例数手术前手术后传统组35211±035092±012鉴别组36210±036040±005t值005737P值>005<005
2.3角膜上皮修复耗时与拆线耗时:传统组患者的角膜上皮修复平均耗时为(8.15±0.45)d,鉴别组患者的角膜上皮修复平均耗时为(2.85±0.38)d。鉴别组优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组别例数角膜上皮修复耗时拆线耗时传统组35815±0451253±135鉴别组36285±038633±129t值1974765P值<005<005
2.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接受差异性手术治疗后,传统组与鉴别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2.86%和5.56%,后者显著低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两组翼状胬肉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异物感结膜充血创面水肿总并发症传统组353(857)2(572)3(857)8(2286)鉴别组361(278)01(278)2(556)①
注:与传统组相比,①P<0.05
3 讨论
翼状胬肉又称“胬肉攀睛”和“鱼肉”,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其多以户外劳动(农民、渔民等)者为主要发病群体,有部分临床相关研究专家表示,翼状胬肉的产生可能与风尘、日光、烟雾等长期性的慢性刺激有关。一般情况下,单侧胬肉多见于鼻侧,双侧者则多见于患者角膜的鼻与颜两侧。在早期发病阶段,患者的角膜缘会呈现出灰色混浊状,且球结膜充血、肥厚,后期便会逐渐发展为三角形的血管性组织。其主要可分为头、颈、体三大部分,尖端为头部,角膜缘处为颈部,球结膜部为体部[8]。当胬肉蔓延至角膜后,患者便会因角膜受到牵拉而出现散光现象;当胬肉透过角膜表面向内深入蔓延或遮蔽瞳孔时,则极有可能导致患者视力逐渐下降,对其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临床多以翼状胬肉切除术为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常规措施,尽管其可通过缓解翼状胬肉对患者角膜的压迫感、牵拉感而逐渐提升其视力水平,但直接通过手术的方式切除胬肉会造成较大的角膜创面,且易在后期修复过程中导致患者角膜形态发生改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术后视力,同时还会导致整个治疗效果大大降低。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通过大量研究与实践就如何优化该疾病的临床疗效提出了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有相当一部分临床相关研究专家表示,在对翼状胬肉患者行常规切除术的同时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可充分发挥角膜缘干细胞的作用,使其能够在胬肉周围区域进行增殖的同时进行向心性移动,从而逐渐覆盖病变区域角膜以及角膜上皮的缺损部位,确保修复后角膜功能正常,有效降低散光灯并发症的发生率,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4 参考文献
[1] 包武海.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视力和屈光状态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169.
[2] 吴爱华,孙亮亮.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疗效及屈光变化的影响[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2):273.
[3] 贾长伟,张玉枝,周阴娥,等.翼状胬肉对角膜屈光状态的影响及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治疗效果研究[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5(3):126.
[4] 张碧华,杨晓英.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角膜屈光及术后巩膜溶解并发症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8):1612.
[5] 崔迎欣,张佳男,常晓雪,等.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观察[J].医学综述,2016,22(10):2042.
[6] 张建军.生物羊膜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翼状胬肉的临床探讨[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6(6):629.
[7] 刘 露,梁 皓,谭少健,等.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6):956.
[8] 魏小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用于翼状胬肉术后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6(2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