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普通国省道的乡镇可达性分析
2018-05-21龙娟
龙 娟
(广东粤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35)
1 研究背景
普通国省道是公路交通中的两大主体之一。普通国道是以全国性、区域性政治经济地区为主要节点,服务范围覆盖区县级行政中心。普通省道是以全省性、地区性的政治经济范围为主要节点,服务范围拓展至乡镇。两者共同打造形成省级层面的干线公路网络,并提供普惠民生、非收费的交通出行服务,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具有覆盖范围广、服务人口多、公益性强的特点。
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1],根据规划广东省既有的5 175 km普通省道升级为普通国道。为全面对接普通国道调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落实普通省道在公路网络中的功能定位,2017年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和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共同印发了《广东省普通省道网规划》。通过规划普通国省道网络发生了重大调整,同时,普通国省道网络也基本稳定。
为全面梳理广东省普通国省道为乡镇服务的实际情况,分析乡镇交通区位和出行条件,并以ArcGIS为工具开展本次研究。
2 新编国省道规划简介
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交规划发〔2013〕369 号)和《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国家公路网粤境段线位规划的通知》(粤交规〔2015〕1401号),粤境段普通国道23条,里程10 344 km,粤境段普通国道情况如表1所示[2]。
表1 普通国道粤境段情况一览表 km
根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广东省普通省道网规划(2016—2030年)》(粤交规〔2017〕100号)和《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普通省道网线位规划方案》(粤交规函〔2018〕546号)的通知,规划由11条省会放射线、77条北南纵线、45条东西横线和51条联络线组成,共184条路线,总规模约为2.02万km[3-4],如图1、图2所示。
图1 国家公路网粤境段示意图
图2 广东省普通省道网规划方案
3 普通国省道网络覆盖分析
以全省1 527个乡镇行政中心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从普通国省道不同距离乡镇节点的覆盖率和乡镇与最近普通国省道空间距离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通过不同空间距离乡镇的覆盖分析,以普通国省道图层为对象,以0.5 km、1 km、3 km、5 km和10 km为半径生成普通国省道多环缓冲区图层,通过多环缓冲区图层和乡镇图层空间叠加情况开展叠加分析,不同空间距离普通国省道覆盖情况如表2和图3所示。通过分析可知,普通国省道在1 km范围内覆盖全省84%的乡镇节点,3 km范围内覆盖95%的节点,5 km范围内覆盖98%的节点。对于5 km范围尚不能覆盖的23个乡镇节点开展成因简析,如表3所示。其中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担杆、桂山、万山3个镇为珠江口的外海,地理位置特殊,因此,成为广东省普通国省道距离超过10 km的乡镇。
进一步分析乡镇与相邻最近普通国省道的空间距离,距离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在全省1 527个乡镇行政中心中,相邻最近普通国省道平均距离为0.68 km(剔除担杆、桂山、万山3个海岛镇后的平均距离为0.61 km),上4分位数为0.06 km,中位数为0.18 km,下4分位数为0.60 km。总体而言,除3个海岛镇以外,其它普通国省道都能较好地通达全省乡镇行政中心节点。
表2 普通国省道不同范围对乡镇覆盖情况表
图3 普通国省道不同距离的节点覆盖情况
成因分析数量明细海岛镇3担杆、桂山、万山林场11罗浮山、鸡笼山、密溪、丰溪、万峰、河排、镇海、东山、大沙、青坑、云勇农场1红星农场水库1锦江水库城市建成区2洪梅、乾务东西北偏远地区5保安、大源、康禾、蓝钟、乌塘
图4 乡镇与相邻国省道距离分布
4 乡镇可达性分析
4.1 研究思路
分析运用Allen在1995年提出的以最小阻抗为指标的可达性分析方法[5~11],其核心思想是计算评价范围内每一个节点至任意节点最小阻抗的平均值来表征和测度节点的可达性,并以此对路网和节点做一般性评价。在分析中最小阻抗主要考虑距离和时间两大部分,其主要流程如下:
1)构建标准普通国省道网络。运用拓扑工具,检查路网中线的重叠情况和线的连接情况,填写完善里程、设计速度、运行时间等字段,保证构建冗余少、连接好、信息全的路网。
2)运用ArcGIS网络分析模块(Network Analyst)中的新建OD成本矩阵功能,测度乡镇任意节点至所有节点的最小成本(最短路径和最小时间两部分)。
3)统计汇总节点OD成本,计算节点至其他节点成本的平均值,并将计算指标链接至乡镇节点,进一步根据统计汇总情况,分析区域中节点的可达性。
通过整理,形成11 325条普通国省道路段的网络数据。考虑到全省3个海岛镇的特殊位置,分析时不将其纳入到范围。因此,乡镇可达性分析是以11 325条路段的普通国省道作为基础网络,进一步研究1 524个乡镇的可达性情况。
4.2 距离可达性
乡镇距离可达性分布情况如图5所示。距离可达性的分布图表明:距离可达性总体呈现出以广佛为中心、向外距离可达性依次递增的态势,即广佛向外的可达性距离增大,普通国省道可达性逐步减弱,这与广东省东西宽、南北窄的空间布局基本吻合。全省1 524个乡镇距离的可达性平均值为394 km,标准差为83 km。根据统计学经验法则[12-15],99.7%的乡镇位于[144,643]范围内,平均距离超过643 km的乡镇节点共15个,均位于湛江市,其中徐闻13个、雷州2个。
图5 乡镇距离可达性分布
按地市对乡镇距离可达性进行汇总(见图6)。超过全省平均值的有7个,均位于粤东西北,而珠三角9市均较平均值低。其中,全省最西侧的湛江市所辖乡镇距离可达性平均值最大(572 km),最东侧的潮州次之(481 km),距离可达性最小的有3个,依次为广州、佛山和东莞。
总体来说,广东省所有乡镇之间最短路径的平均值约为400 km。受区位条件限制,珠三角地区较粤东西北地区的可达性要好。
图6 各地市乡镇距离可达性汇总
4.3 时间可达性
乡镇时间可达性的分布情况如图7所示。与距离可达性相类似,时间可达性总体为珠三角时间可达性小于粤东西北,但时间可达性分布环状对外扩散的态势有所减弱,不规则性增强。1 524个乡镇的时间可达性平均值为6 h,标准差为1.30 h,99.7%的乡镇位于[2.13,9.93]范围内。平均时间超过9.93 h的乡镇节点仅1个,为韶关乐昌的黄圃镇。
图7 乡镇时间可达性分布
按地市对乡镇时间可达性汇总(见图8)。超过全省平均值的有7个,均位于粤东西北,而珠三角的9市均较平均值低。其中,全省最西侧的湛江市时间可达性平均值最大(8.17 h),最东侧的潮州市次之(7.38 h),距离可达性最小的有3个,依次为佛山、广州和东莞。
图8 各地市乡镇时间可达性汇总
总的来看,广东省所有乡镇之间最短出行时间的平均值约为6 h。与距离可达性类似,时间可达性总体呈现出珠三角小、粤东西北大的态势,但与距离可达性不尽一致的是,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对外扩散态势规律性减弱、不规则性加强。
4.4 平均速度分析
考虑到距离可达性和时间可达性受乡镇所处区位影响明显,为更全面地了解普通国省道运行条件,以乡镇平均出行距离和乡镇平均行驶时间为基础,分析乡镇平均运行速度。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出行距离和出行时间是以阻抗最小为基础,分析计算平均运行时间是该乡镇对外最大运行速度的平均值,与乡镇范围内普通国省道设计速度平均值不完全相同。
乡镇平均速度分布情况如图9所示。与乡镇可达性和时间可达性明显不同的是,平均速度分布总体呈现出从沿海向北逐步降低的态势。这一方面与国省道分布相关,同时也与广东省北高南低的地形关系紧密。全省乡镇速度的平均值为65 km/h,标准差为3.58 km/h,99.7%的乡镇位于[54.8,76.3]范围内。平均速度小于54.8 km/h的乡镇有6个,其中韶关乐昌4个(黄圃、秀水、白石和庆云)、梅州兴宁1个(罗浮)、河源东源1个(蓝口)。
图9 广东省乡镇节点平均速度分布
按地市对平均速度进行汇总(见图10)。平均速度低于全省平均值的有7个,除肇庆外,其余6市位于粤东西北,平均值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为韶关、河源和梅州3市。速度平均值最高的是湛江,达69.98 km/h;速度平均值最低的是梅州,为59.60 km/h。
图10 各地市乡镇平均速度汇总
5 结论
研究以广东省新编普通国省道规划和广东省乡镇行政中心为研究对象,以ArcGIS为主要分析手段,在全面分析广东省新编普通国省道网络对乡镇覆盖情况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广东省乡镇可达性。分析表明:除特殊海岛镇外,广东省新编普通国省道网络能较好地通达全省乡镇行政中心节点。乡镇距离可达性和时间可达性基本呈现出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往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数值增加、可达性减弱的态势,而平均速度则呈现出由沿海向北递减的特点。研究以广东省新编普通国省道为基础,对广东省乡镇可达性做初步分析,但存在两个问题:
1)研究方法上,分析采用Allen基于最小阻抗的可达性分析方法存在未考虑节点差异性的缺陷,可结合人口经济情况开展综合分析。
2)交通网络上,本次分析以新编普通国省道为对象,可结合正在编制的广东省高速公路网和广东省县道网做更加全面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R].北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5.
[2] 广东省普通国道网线位规划研究(2013—2030年)[R].广州:广东省路桥规划研究中心,2013.12.
[3] 广东省普通省道网规划研究(2016—2030年)[R].广州:广东省路桥规划研究中心,2016.12.
[4] 广东省普通省道网线位规划研究[R].广州:广东省路桥规划研究中心,2017.12.
[5] 牛强.城市规划GIS技术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6] 王雷,姚志强,鹿凤.GIS网络分析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布局评价[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7,19(5):38-40,47.
[7] 李晓津,王婧怡.基于因子分析的机场通达性评价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7,19(1):5-8.
[8] 张莉,陆玉麒.基于陆路交通网的区域可达性评价——以长江三角洲为例[J].地理学报,2006,12(61):1235-1246.
[9] 刘璇.基于可达性的医疗服务均等性评价与化化布局——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D].武汉:武汉大学,2014.
[10] 闻凤英,郭文秀.基于GIS的县域医疗卫生设施可达性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16,14(10):39-42.
[11] 汪明峰,宁越敏.城市的网络优势一一中国互联网骨干网络结构与节点可达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6(2):193-203.
[12] 统计学原理[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9.
[13] 王怀伟.统计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4] 邵志强.抽样调查中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2(22):12-14.
[15] 李英枫.新编统计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