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河北营商环境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18-05-20任丽霞孙焕章
任丽霞 孙焕章
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要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借助良好的营商环境。本文以河北为例,分析了河北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营商环境;河北;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6-0-02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贯彻发展新理念,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营商环境。2018年国务院开年第一个议题就是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李克强总理强调:“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当前政府改革的一个着力点,也是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营商环境代表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一、河北省营商环境现状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依靠良好的市场环境作为保障,各地政府逐渐由过去追求优惠政策的“洼地”转为打造公平营商环境的“高地”。以河北为例,自2017年12月25日起,河北再次整合了15项涉企证照,实行“38证合一”,使得企业进入市场的制度性成本得到进一步降低;河北省人大还表决通过了《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条例》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人大专门为优化营商环境立法。2017年,河北省市场主体增速跃居为全国首位,这表明河北的营商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成绩虽然显著,但在课题组和企业座谈过程中发现,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改善还有进一步的要求。
二、河北省营商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落地慢且实施不到位
1.政务公开程度不够。打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步。然而,目前出台的一些政策公开程度不够,如公开渠道狭窄、没有集中、便利的公布平台,政策推送的不及时、不到位,或者是宣传解读不足,导致企业不了解实情。特别是很多优惠政策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经常企业知道了,申报时间也过了,或者只有一两天时间了,让企业措手不及,錯失良机。
2.政策操作性不强。某些政策初衷很好,但是操作性、实用性不强、看似光鲜亮丽实际效能不足。出台的政策虽多,但有些政策力度不够,给企业带来实惠的条款不多,缺乏吸引力,起不到真正发展实体经济的作用。如国家出台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尽管是好政策,但因各种原因政策覆盖面小。
3.政策执行不顺畅。有些事项政策明令规定可以办理,但部门之间的合力机制欠缺,各自为政的问题存在,导致一些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相互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不快、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在一些单位依然存在,直接抑制了政策红利效应的发挥。
(二)放管服改革力度还不够大
1.行政审批仍有消减空间。虽然我省近年来已经大幅度消减行政审批事项,市场主体的满意率大幅度上升,但与一些先进省市相比,我省在行政审批许可事项仍有较大消减空间。各地行政审批局虽然都已经挂牌成立,但除个别县区工作进展较快,市本级和其他大部分县(市)区进展缓慢。
2.事中事后监管好的办法和手段还不多。加强事后监管,创新监管方式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我省虽然也提出利用信用体系、大数据等监管方式,但由于理念、技术等原因,普及程度不够。同时,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后,审管协同的新机制还未建立起来,导致监管缺位。
3.服务效率不高仍然存在。办事拖沓、效率不高的问题仍比较普遍,特别是在落实政策的很多关键环节上,还是办事难、耗时长。过去是“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现在是“脸好看,门好进,事还是难办”,如我省某些地区出口企业办理出口退税需用半年时间,在江苏、深圳只需7天,在江苏、深圳只需15天的发票系统对碰认证,在我省需要2个月。
(三)亲商重商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
1.亲商重商的社会意识还不足。中国是农业社会,长期以来,“重农抑商”、“农本商末”的传统政策深深制约和影响人们的价值观。由于环京津地理区位的原因,河北省重仕、重农的意识尤为突出,与经济发达的南方地区相比较,观念开放度不足。认为无商不奸,仇富轻商观念仍然存在,这对于河北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融资难、收费重制约企业发展。河北省金融、担保、物流、中介,投资信息、咨询等产业服务体系不完善,政府、银行、创投、担保、保险紧密协作的机制尚未形成,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少、融资贵仍是发展壮大制约瓶颈。涉企收费项目过多,多头收费、交叉收费,中介服务收费不规范、标准不公开,加重了企业负担。
三、优化河北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一)营造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1.减轻企业负担。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降低制度性建议成本,取消或规范涉企收费,特别是降低企业在环境评估、社会风险评估、贷款资质评估等方面的负担;规范中介组织收费;规范涉企执法检查和行政处罚,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并严格执行,通过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实现营商环境的大提升。
2.为企业融资提供支持。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强政策性担保机构建设,帮助企业提升金融信用水平。定期开展银企对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平台。
3.打通政策落地渠道。加强政策的贯彻落实,提高政策推出效率,对各级政府审议通过的规范性文件提出时限要求与内容要求,并把这些实现和内容要求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大范围开展政策推送工作,大力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普及性特点,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
(二)营造宽松平等的市场环境
1.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凡是市场能够自主调节、行业能够自律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取消。简化行政审批前置申报材料,凡是没有特别必要、没有法规依据的材料一律取消,给办事群众最大的方便。下放的审批项目做好对接,下级要接得住、接得好。加大对承接人员的培训力度,确保权力下放“无缝衔接”,尽量减少权力转移对市场主体的不利影响。
2.优化行政审批历程。重新审查政府规章、地方规范性文件设置的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实施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在企业开办和申领营业执照等方面,采取“宽进严出”的方式,简化手续,提高效率,把监管作为政府发挥职能作用的有效手段。
3.提高行政效率。把简政放权与加强服务结合起来,审验要后置,服务要前移,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服务企业和群众上来。把监管和服务相结合,有效提高政府监管服务水平,让办事企业、办事群众业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营造便民利企的政务服务环境
1.加强政务公开。转变思想观念,按照克强总理的要求,以公开作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开展工作,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主动、及时向社会公开。政府工作人员要养成在“放大镜”“聚光灯”下行使权力的习惯,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
2.构建监督问责机制。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所以应充分运用社会监督、网络监督和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的力量,将其综合利用,实现最佳效果。对于营商环境出现的问题,设立全省统一的投诉举报平台,统一受理破坏营商环境的各种问题,分类整理,定期汇总分析。进一步查证核实,对违规违纪的单位和人员报纪委、监察部门进行责任追究。
3.引入第三方评估。第三方评估以其不受利益双方牵制、更受老百姓信任的特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使用。在对营商环境的测评中,各地区可以借助于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专业团队,建立适合当地经济社会的评价体系,开展年度评估,同时将第三方评估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参考。
作者简介:任丽霞(1966-),河北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研究。
孙焕章(1963-),河北行政学院法学与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主要从事政府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河北行政学院2017年基金项目,课题编号:2017XYKT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