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鸡市中心医院医改做法和成效探析

2018-05-20徐艳萍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医联体医改

徐艳萍

摘要:宝鸡市中心医院地处陕西关中西端,毗邻川、甘两省,是1951年为适应抗美援朝战争需要而建立的一所部队后方医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发展,医院现已成为宝鸡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关键词:宝鸡市中心医院;医改;人事分配制;医联体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6-00-02

作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联系城市的宝鸡市首批试点医院,2010年以来,医院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卫生事业得发展”的医改总体要求和省、市医改工作安排,在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医联体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分级诊疗、控费、履行公益职能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努力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淡化编制管理,实行全员聘用制。政府给医院充分的人事权。推行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的全员聘用制管理模式。坚持按需设岗、按岗定员、新聘人员实行人事代理,淡化编制;工作人员聘用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双向选择”的原则,以岗位管理取代身份管理。对中层干部及护士长,改变单一的委任制,采取竞聘、委任、选任等多种形式,择优聘任,并对管人、管钱、管物及廉政风险较高的岗位全部实行轮岗、换岗制度。实现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灵活多样的用人机制。新老员工统一都与医院签订“聘用合同”,享受同等政治、生活待遇,实行同工同酬。

改革薪酬分配制度,推行“岗位+绩效”的工资模式。按照绩效优先、优劳优得和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技术难易程度、风险、劳动强度紧密相连以及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改革中实行两套工资体系,一套是按照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审批的档案工资,每年按时晋升及审批,装入个人档案留存;另一套是医院根据业务发展及运营情况,按照市卫计局有关规定和要求,支付薪酬。工资结构为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按岗位职责、职称、资历等因素确定岗位工资;把工作量、工作质量、技术含量、风险、责任程度、成本控制、服务态度及社会评价等因素纳入绩效管理。岗位工资占工资总额的30-40%,绩效工资占工资总额的60-70%。分配中坚持向临床一线、向学科带头人、向有突出贡献的管理人员倾斜、兼顾公平的原则,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按岗定酬,岗变薪变。最高薪酬与最低薪酬保持3-5倍倍数关系,通过改革,医务人员收入明显增加,2016年全院工作人员收入较2010年翻了一番,有效调动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落实医药价格改革和控费政策,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实施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严格执行“药品三统一”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2015年9月20日至2016年底,共为患者让利600余万元。按照省药品集中挂网采购目录和药品采购流程采购药品,配合市卫计局进行药品价格谈判,目前医院使用的药物品种达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62.5%,基本药物费用占全院药品总费用的15.9%。

按照国家五部委《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和陕西省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意见》要求,制定了医院《平均住院费用控制管理办法(试行)》,修订了《三合理工作方案》,每周统计临床科室患者出院次均费用并在院周会上以多媒体形式予以通报,将次均费用、药占比、耗材比等纳入临床科室绩效考核之中,奖优罚劣。目前参保、参合住院患者药品和耗材占医疗费用比例均不同程度降低,2016年医院药占比为28.55%,比2015年下降了11.27%,耗材比为11.06%。2016年医院门诊病人次均费用为238.1元,比2015年增加了4.2%,住院患者费用为11487.7元,比2015年增加了4.3%。

三、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与23家宝鸡市中心医院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签订双向转诊合作协议,推行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工作,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2016年,共接收基层医院上转患者14182人,向基层医院回转患者247人,向上级医院上转患者1763人。

选派98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在11家医联体成员单位开展支医工作。其中,发挥综合优势,与姜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技术协作,从学术讲座、人员培训、设备维修、器械消毒等方面提供医疗、教学和后勤保障支持,2016年上半年又为姜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发医院门诊专家坐诊时间表和专家电话号码,为在社区首诊的疑难危急重患者提供预约门诊会诊服务,2016年共接收社区姜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转门诊患者1万余人,住院患者600余人,下转门诊患者9000余人,住院患者2人;以陇县人民医院为试点,针对未开展的检验项目,由陇县人民医院提供标本,宝鸡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检验并出具报告,目前共帮助完成检验标本近2000余例。

四、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建成了涵盖临床、医技、护理、行政、后勤,高度集成、信息共享的7个主系统、60余个子系统的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了医院管理和服务“一点通”、“一卡通”,减少了患者挂号、缴费、取药、检查等候时间。开通了“掌上医院”系统和智能叫号系统,推行网上预约挂号和手机预约挂号、交费等服务,引导患者错峰就医。配备自助挂号机、取单机、设立便民门诊,方便患者开取检验单和处方。建立与医疗保险机构和银行对接的结算平台,方便患者办理出入院手续。建立了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和临床电子诊断库,完成了临床医生CA认证及指纹录入工作,为医生提供了便利的诊疗平台。完成了与全市新农合、医保经办机构的信息互联互通,便于及时了解全市医保农合信息。推行住院患者二维码制度,确保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身份识别,方便了患者的医疗和护理。

五、充分发挥公益职能,积极实施醫疗扶贫

投入8000余万元,建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立了医保政策执行情况动态监控信息平台和医保结算信息平台,方便参保患者就诊。为方便患者就诊,为中国人保财险公司开辟专门经办窗口,开展大病保险“直通车”报付工作。2013年6月工作开展至2016年底,共报销金额7346万余元。积极参与“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坚持选派技术骨干对口支援5所县医院和4所乡镇卫生院,由技术支持逐步向管理帮扶、内涵建设帮扶和重点学科建设帮扶转变。依托宝鸡市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基地为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培训医务人员1441人次。选派3人赴西藏阿里地区援藏支医,2016年分别完成了为期3年、1年、半年的支医任务,有1人现在苏丹进行援外医疗,为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卫生服务中心培训医护人员9名。

六、多措并举,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高患者就医获得感。2015年以来医院全面落实国家卫计委提出的10大项35条“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认真践行“热心接、细心问、耐心讲、精心做、主动帮、亲切送”的服务承诺,全面推行亲情化、人文化等11项医疗服务举措,从优化服务流程,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加强专科建设,深化优质护理,改善硬件条件,美化医疗环境等10个方面改善了患者就医感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工程项目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综合楼建设工程于2016年竣工,于2017年2月投用;为缓解停车难问题,投资6600余万元建设8层坡道式立体停车场,2016年11月建成投用,增加了停车位633个。随着内科住院楼、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康复诊疗中心、门急诊医技综合楼、核医学科等建设工程的相继建成投用,优化了诊疗流程,规范了医院布局,美化了就医环境,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强化优质护理服务,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开展“一科一品”护理服务,提升床护比将护士还给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实现全覆盖,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2016年肝胆胰脾外科荣获“陕西省优质护理先进科室”称号。我们的做法在国家卫计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武汉片区会议”上进行了大会交流。

七、提高医疗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了医疗行为

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将34个科室的63个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2016年共运行临床路径病例3823例,入组率87.76%,完成率93.3%,规范了诊疗行为;加强医、护、技、药、控感、服务等部门的协作,强化住院前、出入院、住院中和手术等环节管理,大力开展微创技术项目,努力缩短平均住院日,2016年平均住院日降至9.4天;推行全成本精细化管理,加强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管理考核,药品和材料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目前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15.55%,住院患者抗菌藥物处方比例为47.9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9.85DDD,有力控制了抗菌药物的不可理使用。上述举措为患者节省了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

参考文献:

[1]王新生,李玉明,李江峰,陈涛,张岩,刘竹珍,侯桂英.我院实施“无障碍就医”的做法与成效[J].中国医院管理,2015(6).

[2]王宏,刘雯琪,王静文,钟胜,苏兰.华西医院药品分组方法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15(2).

猜你喜欢

医联体医改
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措施探讨
医联体—家庭签约服务制家庭式慢病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新医改制度下,建立健全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医院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方式探讨
区镇一体化紧密型医联体运行效果分析
医改中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松散“医联体”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