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制度下,建立健全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2016-12-23费娜
费娜
摘 要 国家为了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地提高医院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既要不断地稳定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还要更好地落实贯彻实施国家的医改制度,这对医院的财务管理者们来说真的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在新形势下,财务管理者凭借他们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经验,研究出一套新医改制度下的新的财务管理体系,可以帮助医院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困难。
关键词 医改 预算 总会计师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确定2016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让医改红利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会议指出,新一轮医改取得积极成效,人民的健康水平和人均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会议确定了2016年深化医改重点:一是将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由100个扩大到200个。二是在全国70%左右的城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开展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试点。三是健全补偿机制,新增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严控不合理的检查、检验费用。四是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推行从生产到流通和从流通到医疗机构各开一次发票的两票制,使中间环节加价透明化。五是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制度,鼓励试点城市制订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建立与岗位职责和业绩相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凸显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六是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提高基本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补助标准。从总理的会议精神我们可以很深刻地感悟到,为了解决百姓看病难,降低看病贵的问题,医疗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新医改是以破除公立医院趋利性,回归公益性为主。那么,医院随着全面医保制度建立的红利将逐步消失,如何更好地迎接这次大规模的医疗改革,在改革大浪中还能不断提高医院经济效益,这就需要医院主管经济的财务人员发挥专业管理能力,同时对医院财务人员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在医改制度下,如何建立健全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对医院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
首先,要全面推行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全面预算管理真正正式以明文规定走进国内各大医院,肇始于2010年12月28日由国家财政部和原卫生部印发的新版《医院财务制度》。其中,第十条规定:“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新政一度被认为是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向企业财务制度靠近的一次大胆尝试。时至今日,自2012年1月1日起全国推行的新政已走过近5年的探索之路。目前,由于各地意识、水平及能力层级不一,全面预算管理进度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尽管国内确实存在一些医院在执行全面预算管理时流于形式、玩“数字游戏”,但仍不乏积极探索者。上海便是其中之一。因为有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推动,上海市级医院早在2006年即开始“有组织、有纪律”地探索全面预算管理。经过10年摸索实践,现在已实现“三个转变”:从部门预算到医院所有收支的全面预算;从预算备案制到预算审核制;从关注预算编制质量到注重预决算执行,由此将医院经营活动纳入预算管理轨道。
全面预算管理其实是一个全院工程,并不是动动嘴就可以,还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申康医院采取的方式便是将全面预算管理结果和院长绩效考核挂钩。在院长绩效考核项目中增设纵向资源整合、全面预算管理附加分,以此促成医院决策层有动力去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并且,应将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应融入医院每一位员工的内心,积极调动各部门间的协同,明晰责权利边界,这样做才能更好地实施和推动全面预算制度的落实和发展。
其次,推动三级公立医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国办发〔2015〕3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强化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加强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落实三级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国办发〔2016〕26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对公立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推动三级公立医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
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全面预算管理并非只在医院原有管理的基础上凭空“扣上一顶帽子”草草了事,因需设岗成为当务之急。新版《医院财务制度》明确要求,全国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从此往后,一个“懂经济、懂管理、懂财务”的关键角色出场,而且越来越被各大医院熟悉。公开资料显示,总会计师主要有“设置”和“委派”两种模式,前者主要针对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的领导制度,总会计师定位为单位行政负责人的助手,对行政主要领导负责,属于内部人;后者是基于法人治理机构的安排,总会计师是出资人或出资人代表派出的产权代表,功能定位于保证出资人的资产安全和提高资产效率。
通俗来讲,总会计师不再是简单地保证医院财务工作高效执行、落地,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医院的短中长期规划实行有步骤且合理的预算管理,需要参加领导班子的决策会议,从源头上进行风险防控、发挥好“刹车”作用,即完成从“账房先生、管家婆”到“财富创造者、价值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国内多数医院院长学医出身,在考虑事情时常以‘好不好来衡量一件事,而总会计师则要考虑‘值不值。” 因此,整体来看,总会计师到岗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全面预算管理进展。
最后,要提高财务人员全面的综合素质。医院设立总会计师成为必然,是公立医院加强经济财务管理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选择。伴随着总会计师制度的推行,医院财务人员的地位提升,财务的重要性得到空前的认可,但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必将越来越高,要求财务人员不但会算账,还要懂财务,更需要会管理。
从整体方面来分析,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主要是因为这些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及业务能力无法跟进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由于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再加上创新意识不强,这样就导致其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普遍不高。此外,有些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编制非常不合理,从而就加剧了人才的流动,致使医院出现了人少业务忙的情况。由于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从而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对提高医院竞争力具有关键的作用。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医院财务工作的开展。因此,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从而就要求重视对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以及业务技能的培训。此外,拓展财务人员在经济管理相关领域的知识培训也是很有必要的。要牢固树立财务人员终身学习的意识,以便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使自身具备与所承担的财务管理工作相匹配的能力与素质。
总而言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对于医院来讲同样如此。要想提高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很重要的,同时也是提高医院在市场上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再加上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实施,医院的发展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加强医院财务管理迫在眉睫。应该正确认识当前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通过建立健全医院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建立起科学的财务评价体系来强化医院财务管理,以便提高医院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促进医院在市场经济中的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为沈阳市众意愿大药房)
参考文献
[1] 桂克全.申康维新[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3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