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策略研究

2018-05-20王佳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转移就业新时代

王佳

摘要:伴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乡村迎来振兴新时代,这为破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题提供了时代契机。将十九大精神与基层农民就业问题相结合,对新时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策略进行了切合时代发展主题的研究。本文首先从正反两方面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文化领域中的精准扶贫教育培训当先行、构建新时代多种新型的农村劳动力市场、构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官方维权平台三个策略,以此破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题,开辟新时代乡村振兴道路。

关键词:新时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6-00-01

一、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分析

伴随着精准扶贫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贯彻落实,一方面大刀阔斧的精准扶贫工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新路径,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为农村过剩的青壮年劳动力提供了外出打工就业渠道及其岗位,为因照顾老、病、残家人而不得不留村的勞动力提供了就近就业、创新的岗位与资金支持,为因残疾而致贫的家庭提供人性化的就业岗位,为身体硬朗的老年人提供饲养家禽及养蚕的就业岗位等。精准扶贫工作对通过多措并举,不仅向外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激活了留守农村的老弱病残这一无法发挥作用的剩余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工作中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1]。一是农民文化水平偏低,缺乏谋生的一技之长,可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岗位大多为体力型、机械型工作岗位,所获得的收入与城市人口相比较低[2]。二是受客观因素制约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可寻找、提供的就业信息、渠道较少较窄,致使一些村民自发的、盲目的自己在外地寻找就业岗位,这背后存在难以维权、受骗上当等潜在的风险。三是对外转移的剩余劳动力经过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数量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新时代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策略

1.新时代文化领域中的精准扶贫教育培训当先行

农村教育强则乡村振兴,在为期两年多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基层工作人员多忙于表册数据扶贫,而忽视了对农民进行文化领域中的精准扶贫,更极少关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和岗位技能培训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文化教育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重要顶层设计,更是新时代乡村经济振兴,乡风文明的顶层设计。一方面,基层相关工作人员要确保农村儿童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并为考入大学的农村贫困学生提供入学资金支持,引导辍学中学生继续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注重对新生代农民进行全面的技能职业培训,将新生代农民培养成技能型工人,相关政府部分要为其提供师资、经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与服务[3]。另一方面,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可为当下各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平台,并提供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服务。从而通过教育培训一批拥有一技之长、文化素质高、市场竞争意识强、防骗防传销意识强的新生代农民后备军和当下致力于精准脱贫的新型技能劳动者,以及培养一批批从农村走出去的高学历人才。

2.构建新时代多种新型的农村劳动力市场

为破解上文提出的官方就业信息、渠道较少较窄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凸显的系列问题[4],在新时代需要构建全域型官企合作的农村劳动力市场,提升相关政府部门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资源配制这一宏观调控能力,通过就业资源宏观调控的手段助推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如期完成,对全面小康目标的如期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那么,要构建新时代全域型官企合作的农村劳动力市场,首先要打破各地区、各行各业、各种制度、各种信息的农村劳动力市场壁垒,在全国范围内分别建立一个跨流域的竞争有序、公平统一的网络(无形)农村劳动力市场平台和实体型(有形)的农村劳动力市场,让通过系列认证的企业及农民在官方网站注册发布相关招聘、就业信息,上传个人简历,从而降低各地农民工的求职奉献和求职成本。其次,构建乡土型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关系网。发挥亲戚、朋友、老乡、家族关系在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作用。在农村至今流传着“远亲不如近邻”谚语,因此不可忽视这股乡土型的就业推动力量。最后,官方与企业联合构建系统的、有组织的订单、培训、输出、引入这一订单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模式。

3.新时代需构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官方维权平台

农民由于长期生活在民风较为淳朴的乡间,思想较为简单善良,在一定程度上与城市市民相比缺乏必要的防骗、防偷盗意识,以及在工资、身份证等被扣押的情况下维权意识不强。据调查可知每年外出务工的农民被骗到传销组织、被骗失财者、不给工资、身份证被扣押的真实案例不胜枚举。因此,为遏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发生上述无法弥补的恶性事件。除了上文提到的通过就业指导与岗前培训的途径增强外出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的防骗、维权意识。还需通过构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官方维权平台这一路径破解外出务工人员被骗、工资证件被扣押等难题,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合法的维权途径和平台。例如:基层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组织建立外出务工同乡微信互助群,在外出务工工作中如遇突发事件可在群内及时发布求救信息,第一时间可获得官方与同乡的帮助。此外,政府部门还可临时组织构建用于专门处理外出剩余劳动力务工人员的工资纠纷问题的临时工作队,通过官方与相关企业进行沟通,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取得合法的工资权益。

三、结语

新时代的农村面临新的任务需要开启新的征程。本课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策略的研究以及为农村在新时代的腾飞振兴提供可参考型的就业转移策略。

参考文献:

[1]张伟.益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

[2]李亦楠,邱红.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研究[J].人口学刊,2014,36(6):75-80.

[3]周江洪.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武汉大学,2011.

[4]刘瑜.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关问题的探讨[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2):26.

猜你喜欢

转移就业新时代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劳动力转移的法治保障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欧美发达国家人力资本转移变化研究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