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呈现出社会人生的本相

2018-05-19尤凤伟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一隅小龙作家

尤凤伟

尤鳳伟,男,山东牟平人。“新时期”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作品六百余万字。出版长篇小说《中国一九五七》《泥鳅》《色》《衣钵》等,出版文集及各种选集数十种,七卷本作品系列,获各种奖项。

托尔斯泰关于“艺术是生活的镜子”的论断,一度被人们当作文学指南,但现在已很少被人提及了,似乎已经过时。过时的文学观还有许多,如作家是法官、医生啦,作家应具有使命感、责任感啦,等等。当然这是以前的论调,现在若有人还提这些,准会被笑掉大牙:落伍落伍,都什么年代了,还固守这一套?

诚然,得承认上述文学观在某些方面有些老旧,或许还有些偏颇,过于强调作家与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忽视其文学性。从而导致作品在过度追求理性中消减了艺术光泽。

然而想想,如果说将“使命”“责任”之类加在作家头上有些不堪重负的话,那么希望作家的作品能如镜子般映照出社会生活的真实景象,这总不是强人所难了吧?然而不行,即使后退一大步,却仍难以被人接受:文学是纯粹的,不能有任何杂质,即使是一面镜子,也只能照进自己存身一隅,还有“内心”。

由此说来,“明镜高悬”的《验明正身》以及本人以前那些致力于呈现出社会人生本相的作品,对不起,就不能归于纯粹文学“这一堆”了。

说实在话,长久以来看了那么多被各方叫好又实是无趣的作品,也确实无意加入高雅得不食人间烟火的“那一堆”。

《验明正身》不仅希望人们能广而深地看到社会人生大世界,更想让人们看到那些几近被全社会遗忘的一隅,以及浪迹于这一隅被视为“下脚料”的黑孩子们。

起意写这个关乎黑孩子命运的故事,倒不是缘于什么“使命”“责任”所致,而是感同身受:作为社会一分子,本人也曾为某黑孩的亲生父亲。因违犯计生政策,险些被除名,女儿从出生到上学之前一直没有户口。我并不抵触,但多年来为能将女儿黑洗白,能上幼儿园、能上学,可谓心力交瘁,说《验明正身》有感而发并不为过。

说起来女儿还算不幸中之大幸,尚能够在爱与“富养”的环境中慢慢长大。而那些出生在农村的黑孩子们便不同了,他们被完全排除在社会生活之外,贫穷无援,干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计谋生,前途除了绝望还是绝望,许多人不可避免地走上了犯罪之路,而接受法律的制裁。这便是他们的宿命。

《验明正身》的故事本身并不复杂,写法也没走“公安题材”的套路,主要人物也只有警官汪一明与黑孩小龙两个,典型的警察与罪犯的故事。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命运对小龙终是网开一面,他遇到了好人或曰“贵人”汪一明。在小龙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汪队”运筹帷幄不遗余力地将其从死亡线上拉回。这个故事也由此有了一个光明的尾巴,让所有人松了一口气。

回到前面,我想托翁的话是没有过时的,作家应该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哈伯”艺术之镜,不断探索人类社会的辽远“星空”。

猜你喜欢

一隅小龙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宇宙一隅的趣事
小小小小龙
古镇一隅:慢时光里的镜像
作品赏析
刘小龙
让“数”“形”结合更畅通
风中的祈祷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