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考试在产科学及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5-19张庆桂王红梅蒋建刚张秀梅蒋春明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助产产科学困生

张庆桂,罗 昉,王红梅,蒋建刚,张秀梅,蒋春明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1)

目前,我国助产士岗位实行独立注册制度,助产专业毕业生必须在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参加省辖市卫生局组织的助产技术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助产士工作。产科临床操作技能是助产技术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因此,产科学及护理实践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与专业发展。探讨产科学及护理实践教学考核方法是培养实用型助产人才的重要手段。我们在中职助产专业产科学及护理实践考核中运用小组合作考试方法,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

采用随机取样法,选取我校2014级助产1班56名学生及2015级助产1班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生,年龄17~22岁。

2 方法

2.1 传统考核模式

拟定10项产科护理操作考核项目(骨盆外测量、腹部检查、阴道检查、平产接生、新生儿断脐、助娩胎盘、复苏囊正压通气、新生儿胸外按摩、子宫按摩、人工剥离胎盘),考生独立完成一项操作,满分100分。由4位教师担任评委,取平均分作为考生最终成绩。

2.2 小组合作考试模式

2.2.1 设定考试模块 由项目组6名教师根据助产技术考试、产科临床工作流程和岗位需求编制4个考试模块(妊娠期护理、正常分娩期护理、产后出血护理、胎儿窘迫护理及新生儿复苏),将10项产科护理操作融入考试模块。情景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学重点、难点,具有一定代表性,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1]。模拟桂林市助产技术考核设置考试模块,每个模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操作,包括情景描述和4项产科护理操作;第二部分为理论问答,包括1~2个与需要完成的产科护理操作有关的问题,一般为简答题。现以妊娠期护理为例进行说明,第一部分内容见表1;第二部分问题:该孕妇现在是否需要矫正胎位?请说明臀位矫正胎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2.2 考试实施方法 106名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21个小组(教学过程中已组合的学习小组),每组5~6人,共同完成一个考试模块。考试前各组组长随机抽取一个考试模块,用10分钟时间进行讨论、分配角色,扮演孕妇的学生负责回答问题。10分钟后,按临床工作流程完成相关操作,要求组员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参照林田[2]设计的合作考试评分标准,总分100分,其中产科护理操作50分,情景合作40分(组员参与10分、沟通交流10分、总体评价20分),理论问答10分。

表1 妊娠期护理考试模块设计

2.3 效果评价

2.3.1 考试成绩评价 ≥90分为优秀,80~89为良好,70~79为中等,60~69为差,≤59为不及格。

2.3.2 学生对小组合作考试方法的评价 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在考试结束及医院实习结束时组织学生填写,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考试的评价,所有问卷均当场回收。问卷包括18个项目,每个项目设4个选项,即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考试结束时发放问卷106份,收回有效问卷104份,有效回收率为98.11%;实习结束时发放问卷106份,收回有效问卷103份,有效回收率为97.17%。

3 结果

3.1 学生考试成绩

学生实践考核平均成绩为81.54分,其中优秀20人(占18.87%),良好 40人(占 37.74%),中等 30人(占 28.30%),差11人(占10.38%),不及格5人(占4.71%)。

3.2 学生对小组合作考试方法的评价(见表2、3)

表2 考试结束时学生对小组合作考试的评价(n=104)[n(%)]

表3 实习结束时学生对小组合作考试的评价(n=103)[n(%)]

4 讨论

4.1 减轻考试焦虑,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关键,而学习兴趣是和考试成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每次考试学生都能获得满意的成绩,就能对该学科充满自信,学习兴趣也就更浓。传统考试将学生置于孤立的环境,学生在模型上独自操作完成考试,心理压力大,极易产生悲观、急躁、忧虑等情绪,严重影响发挥,个别学生甚至无法完成考试,导致考试成绩不佳,严重打击其自信心。小组合作考试是一个小组的同学在和谐氛围中“并肩作战”,同学间互相交流、讨论,在轻松的环境中共同完成考试,有助于学生发挥最佳水平,激发学习兴趣,维持学习动力。

4.2 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传统考核模式下,学生死记硬背操作步骤,机械练习操作程序,单打独斗完成操作考试,处于被动状态。小组合作考试将学生置身于临床情景之中,学生根据案例依临床工作流程完成操作,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搜集、处理资料,互相讨论、共同决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升了学习能力。

4.3 培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

小组合作考试以真实病例为依托,依据临床工作任务设计考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并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推理,最后得出结论,培养了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通过分析案例,设计护理问题,选择适当的护理措施,针对孕产妇情况给予个性化健康指导,从而提高了知识应用能力[3],缩短了临床适应期。

4.4 有利于学困生转化

学困生是不可回避的一个群体,虽为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但也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小组合作之初,首先要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以小组荣誉为己任,督促其认真练习。同时,也让学困生意识到如果不积极参与就会拖累整个小组,这种压力可促使学困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并且也促使学优生主动帮助学困生,使全组达标。

4.5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增加教师工作量。教师在设置案例情景过程中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增加工作量的同时,对教学设计能力和组织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到临床一线学习,不断积累案例素材,精心设计考试模块,以备考试之用。(2)学生参与不均衡。个别基础差、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存在“搭顺风车”的侥幸心理,有的小组为追求高分而不让学困生承担任务,使后者失去思考、表达和展示的机会。为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学困生回答问题或操作正确时小组加分较学优生多,以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其次,在制定评分标准时,增加团队合作分值(40分),全体成员参与可多得10分。(3)考试模块情景不够丰富。除产科护理操作项目外,增加产科危重病例急救护理项目,如子痫、羊水栓塞病人的抢救配合,培养学生紧急情况分析和处理能力。

5 结论

小组合作考试是医学院校考核学生临床技能的常用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专业的学生[4]。其优点是:节约考试时间,激励学生互助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减轻考试焦虑,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学困生重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但因其复杂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影响,该考试方法还需进一步完善,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李边田,田琳.案例教学法的支持系统——案例库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108-109.

[2]林田.合作考试在护理本科生毕业前护理技能考试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2(9):114-116.

[3]张庆桂.动态病例情景模拟在产科学及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6):93-95.

[4]嵆艳.内科护理学技能考核改革初探[J].中华护理教育,2011(8):161-163.

猜你喜欢

助产产科学困生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