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家点评

2018-05-19张荣庆等

大观(书画家)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

张荣庆等

张荣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客座教授、工作室导师):春新体魄强健,动作敏捷如虎步生风,能豪饮,说话犹带河南乡音,嗓门扯圆有“声振屋瓦”之概,生就一块当军人的料。春新半路从书,但他心态端正,严谨细致,且十分勤奋刻苦,善于思考总结,他写字迄今也就十多年工夫,其学书长进之速,专业水准之高,颇令界内同仁刮目相看。我觉得有两句俗语——“无心插柳柳成荫”和“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用在春新身上,挺合适的。春新临帖用功,在古法帖中汲取了许多营养。一是在结字用笔上下的功夫大,二是不断调整变化气息,灵动活波。

钟明善(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王春新就是在军政职务的同时,投入到中华当代读书大潮的万千同辈精英中的佼佼者之一。他在精心研究党的系列思想、理论的同时,认真研读道家、儒家、佛家、兵家、法家等各家的经典,从中去究理、悟道、践行,成就了一名有儒将之风的优秀的职业军人;他以传统文化思想的理念研究书法、书理,笔耕不辍,成就了一位有全国影响、极具个性的书法家。

王春新崇尚经典,虔诚的膜拜、参研、感悟,并尽情在书法艺术作品中表达自己的精神与意识,努力寻找自己的书法语言,其书能寓雄逸豪放于清新妍丽之中,用笔严谨而不刻板,点画劲挺亦不失温婉,刚柔相济的书卷气跃然于纸。更让我倍感欣慰的是,他能用一种非常平静的心态去书写。当下躁动、轻浮的风气弥漫,他的心境是非常难得的,我很赞赏。从作品的格调和气息来看,王春新的行书上溯王羲之,同时对王羲之流派的米芾、董其昌、王铎都下过临池之苦功。他秉承了“二王”一脉清正典雅、隽秀神逸的精神气息,有清晰的“中和”之气。这是当下书法群体中最缺少的部分。他做到了,实在难能可贵。

贾平凹(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初见王春新,有玉树临风的感觉。他是军人,而且是将军,文和武在一个人身上同时组合,便使他的书法秀中有骨,骨中有韵。

王春新的风格并不多见,即便有类似的,但他在雍容中见清俊,在清俊中见挺拔,在挺拔中见英武,在英武中见儒雅。他讲究间架结构,但没有极滞,充盈灵动;他讲究布篇谋局,但没有小气,节奏通畅。他书写《道德经》,不是小楷抄录,而是大幅书写,通篇谋局中,纵横着一种慷慨之气。同时,在字的间架结构里,在字与字,句与句的呼应节奏里,又弥漫一种文人气质、蕴籍、沉着。可以说,他书写的很雄,雄中有秀;可以说,他书写的很秀,秀中有骨。似乎从中能感受到他在谈写这本智慧之书时,在思索在疑惑在领悟而皱眉。或发愣或会意微笑或顿足而起。

王春新的书法使我们有了书法如何回到书法本身的思考,如同在一座山上,忽然看到了一片白桦林,眼前一亮,心身有了豪情和清朗。

刘洪彪(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观春新的书法作品,我先是想起了一个品名——“美尔雅”。书法作品是思想结晶,是精神迹化,它又属传统文化,是艺术产品,要供人审美养心的,这就决定了书法应有的“美”和“雅”的品质。春新显然深明此理,其作品所流溢着的美意,所弥漫着的雅韵,表明了他的追求,也印证着我的判断。

春新年逾不惑始学书,迅速达至目前境界,让我陡生慨叹:路子正则起点高,方法对则进度快!春新的作品,点线是董(其昌)意,字形呈赵(孟)态,行气有王(羲之)风,而整体面貌又有时代特征,近乃师张荣庆先生气格。

刘恒(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主任):王春新先生是真正在沿着一条端正而宽阔的道路稳步前行。

他在一如既往地读书、临帖、练笔的同时,不断研究思考着书法艺术中有关“气息”“格调”乃至技巧形式的诸多问题,这在当今喧嚣浮躁的书坛上是非常难得和少有的。

从他的这批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坚持多年的临摹锤炼功夫与勤于思考感悟的积累,都已转化为作者的个性语言,在创作过程中随时发挥着支撑作用,所以使作品看上去神态生动,气韵充沛,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从容洒脱意趣,真切地反映出作者的自信和修养底蕴。

在他的笔下,尽管字形姿态仍保留着临习古人所形成的某些定式,但却不是简单的模仿再现,而是如溪流泉涌般的自然泻淌,在使转流走的过程中,更时时可见随机应变的照顾和呼应,特别是在一些聚散开合或虚实转换的地方,往往会有出人意表的神来之笔。探究这些效果的形成缘由,则已超越了技巧层面,应该归结为是作者长期思考感悟,由形及神的结果。

王西京(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春新同志严律于人格操守,处高位而爱官兵,秉铁戈而笃书艺,内外兼修,静心简达,不断在戎马人生和艺海陶情中开拓并升华了自己的艺术精神世界。

细观春新同志烟墨清脱、竹笔婉约的书体,再仔细吟咏那“冗繁削尽留清瘦”“下笔便至鸟丝栏”的诗句,你不能不为书家回肠荡气的情怀所感动。

他师古出古,入法破法,广博通会,意在出新。王羲之的简淡清远,赵孟 的清淑圆润,诸遂良的天趣清脱,凡此种种,无不在书家的字体中有着微妙的展现。

他运笔结字如画竹枝青藤,下笔柔而犀利,转折圆劲有力,中边生机洞达,骨力风采俱见,给人以无尽的遐思与回味。在满足深层次的心理需要方面,从造型至谋篇上,春新同志可以说把儒雅清新的艺术追求完全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世界。

苗培红(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在学书之路上,春新正沿着追求高古,取法乎上,寻根探源,法宗魏晋的路子疾步前进。尤其是近几年他以二王为宗师,反复临摹圣教序,学习兰亭序,兼习褚遂良、米芾、董其昌,沿着贴学一系实践着自己的追求。

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用在了学习书法上,不厌其烦地读贴、临贴,向老师、书友求教。他乐当“书奴”,潜心学习古人法则。他认为学书必须扎扎实实继承传统,只有继承才有提高,才有发展,才能做到有源有流。在当今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能做到沉下心来,不浮不燥,潜心研习,不受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之时风影响,是难能可贵的。

王荣生(《书法导报》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在春新那文人气十足的作品中,常常表现出由学问所致的文人气质;也使人从中领略到他身上一种于平和中透出的文人节操。他的行书不仅崇尚“二王”醉心《兰亭》,又追摹董其昌清丽婉约式的居士书风;其楷体自然含蓄、雍容大度,平淡而天真,人们常说的“书卷之气”,在其作品中可见一斑。他以其含蓄的笔意、简约儒雅的结体,以及寓奇崛于平淡之中的艺术形式,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书风,并使人们从中不难悟觉其箫然练达的人生寓意。

马河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太白书院副院长):春新先生身在武行,胸储文心,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以调兵遣将之大处着眼于分朱布白之小境,技之所至道之存焉。试观开国元帅之墨迹,大多锋芒收敛,文气逼人。此无他,玉汝于成,天授其慧也。

春新先生善书巨幅大作,看其真迹,撼人心魄;盈缩在册,沁人心脾。如此将清气注于笔端,能豪放、能精微,豪放而不失典雅、精微而不显促狭。字里行间,瑕不掩瑜,实为心迹外化之所致。

齐玉新(中国书法家网、中国书法家论坛、中国书法超市创建人):书法,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好坏之分,书法也和一个人的身份没有多大的必然联系,它只和一个人的性情、修养乃至你对于书法的理解深度和技术把握程度有关。所以,我每次看到王春新先生的书法作品,只是感觉到他那种儒雅、清新的气息,却从来没有从他的书法中看到他是军人、他是将军。我觉得他写的就是好,这跟他的职业和身份也没有关系。甚至我以为,他就是不搞书法,搞别的,一样会搞得很精彩,这是一个人的才情和投入多少有关系的。

王春新先生是张荣庆先生的学生,因而他的书法作品中很好的传承着张先生字里行间那种淡雅、儒雅和斯文的气息,每件作品每一个结构和每一个笔画都在举手投足之间流露着优美、散淡的魏晋气韵,我想这与先生平素对古人的心摹手追是分不开的。

王春新先生的书法还在逐渐的变化着,这种渐变或许是心性的渐变,是对人生阅历的积累之后的沉实、淡定慢慢的渗透到他的笔下了。

傅德锋(书法理论艺术研究、评论家):王公春新先生,身居军中要职,名添将军之列,万机之暇,心系中华文脉,精心翰墨,弘扬书道,径以二王为法,甘之如饴,孜孜以求。尊京华名宿、帖学高手张公荣庆先生为师,内外兼修、淡定从容。

初观春新先生书法作品,如古帖复出,格调高古而书风醇正,疑非今人所为;再观乃自家路数,点画精到而气象浑穆。其大字如小字,小字如大字,皆有豪放清正之气管领全篇。书法有如兵法,大匠运兵,大小之间,秩序井然;挥运之时,妙境频现。先生之大字,点画精到而气韵生动,先生之小字,结体多变而气局开阔。或楷或行,皆本乎法度而见出性情,非死守成法而不知变通者可比,亦非目无古人而任情使性者所能望其项背也。

猜你喜欢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全国首届高校教师书法篆刻作品展特邀作品选登
书法
周剑初五体书法半百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第九次会议北京召开
田中鹤
刘颖莉
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