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道心语

2018-05-19王春新

大观(书画家)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书书法艺术书法

王春新

●书法以实用文字为载体,其艺术应承载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应根植于中国社会创新发展的实践,那些脱离实际搞“纯艺术”式的创作既空洞也不会有生命力。

●书法艺术之奥妙在于情系与法。搞创作应心中有法,依法释情,切忌随心所欲,信马由缰。

●学书当入晋唐,古人作书法度严谨格调高雅,韵味十足。时人作书大多依势依情说事,游离传统,此病当医。我们要全方位与古人对接,依法行走,而不用踏在古人肩膀上任性乱舞。

●写书法,首先要让大家能辨认,其次再追求其艺术性。字应写得端庄,写得好看,写得活泼自然,雅俗共赏。

●苏轼云:“真(楷)”如立,行如行(即今‘走’),草如飞(即今之‘跑’)。其此论精辟,三句话生动勾画出了三体的基本特点。楷书根基在平稳,生命在化平正为鲜活,把楷书“当作行书写”。行书应弃方为圆,变繁为简,大小相间,自然和谐。草书笔画相连,狂放恣肆,形态飞动。然点线不宜交织,单个笔画不能无限度夸张。

●一幅书法作品是笔法、结字、墨色、章法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作书应充分考虑并调动利用好诸多因素,在字与字之间通过大与小,轻与重、疏与密等调整变化,以达到自然的艺术效果。

●书法的流畅在贯气,字与字、行与行应相互呼应。一幅书作就像一曲优美的音乐,轻重缓急应通过墨色变化鲜明地表现出来。草书粗笔要灵动,细笔要有弹性,长笔线条不易多,不易浓。

●有人提出,书法艺术也该全面学习借鉴西方的构图艺术,用线条对空间分割组合,“改造”中国书法审美趋向,创造一种“新”的艺术风格。这是很不严肃甚至是荒谬的。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瑰宝,搞书法与创作岂能脱离汉字文化固有的艺术特性,任何脱离中国文化主体精神的书法创新都是行不通的。

●少儿学书不要论其写得孰好孰坏,重点应放在培养孩子对书法学习的兴趣上。启功云:“写字不同于练杂技,并非有动工不可者”。学书从初中学生抓起为宜,起步并非一定要从唐楷练起,若选择接近楷书特点字帖练习效果会更好。如王羲之《集圣教序》《兰亭序》、米芾《方圆庵记》等。此举一方面入道上路快,一方面便于对书法艺术更深入宽泛的理解把握,为之后搞创作奠定基础。

●当今的书法家除了写好字之外,还应该学点哲学、佛学。学哲学以明事理,以辩证的眼光洞察世界;学佛学乃能修养心性,让人真心静下来,通过静虑对书法艺术产生顿悟,以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黄庭坚云:“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这是他以真智慧悟出的道理。自晋以来,儒、道、释三教融合对书法理论与实践产生较大影响。尤其在修养性情方面,佛家的“外息诸缘,内修禅定”的修炼方法,保持心如明镜、一尘不染、专注静虑。可以肯定地说,不懂得佛教,就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把握古代书法思想内涵。书法与佛教互为载体,互相影响,竟相发展。

●作行草书,不仅要在笔法上用功,更要注重展现气息和神采。如:《何如帖》《奉橘帖》《二谢帖》《孔侍中》《鹅群帖》等,其风神韵味全在字里行间。再如《兰亭》《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其气象也都在笔中随意而出,字与字大小参差,奇正相生,意法相生,极尽天然。

●作学问,要善问好学,不耻下问。问谁?这里有个原则,即“能者为师,不分长幼”。问师,要心诚,要志恒。学习书法初学形可及师,但终要脱离。学师取其精华者方可生而活,似其形者僵,越走路越窄,以到穷途末路。

●学习书法,务必要解决好审美取向与风格特点两个方面的问题。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走向要清晰。至于一个人的艺术风格一定不要刻意去打造,风格是在书法实践中自然形成的。

●书法不能认为只是个点线融合的艺术,因为书法的载体是汉字,而汉字的方块特点决定了其书写笔法的多样性。一件好的艺术作品,其字体既要筋骨坚劲,还应有血有肉,饱满丰盈。字要鲜活,切忌僵死,字要疏散,切忌密布,笔性易熟,切莫流俗。

●作为一个书法家,临习古帖是终身的功课,长期临写可不断纠正其书写技法的偏差,加深对书法艺术的认知与理解。书法家不仅只会写字,还应多读书,全面提升素养和能力,尤其是在文字、文学、历史等诸多方面要十分精通,这是新时代的要求。

●学书方法和态度都很重要,不要快,不要停,向前走,少走弯路。

猜你喜欢

学书书法艺术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学书杂述一则
所谓书法艺术
学书有感
书法欣赏
钟繇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