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8-05-18游爱端
游爱端
摘 要 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阅读能够使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能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近年来,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促使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纵观现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很多老师都习惯上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基于此,本文从小学数学教育实际现状出发,阐述阅读能力培养对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重要性,并基于此探讨有效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9-0086-01
近年来,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促使小学数学教学越來越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纵观现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很多老师都习惯上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从小学数学教育实际现状出发,阅读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使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能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的学习对整个数学学习起到重要的基石作用,尽管小学数学教育内容较为简单,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仍非常严格。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必然会影响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学习,不能正确的理解数学题目中所蕴含的内容和意义。例如,在做数学应用题时,如果学生缺乏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必然会影响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最终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格外关注对他们数学阅读能力的培育。
二、现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很多教师通常认为小学数学教育内容简单,学生能力有限,不足以自己理解数学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敢让学生自主阅读,教学方式往往采用教授或者动手操作等方式进行,很少去引导学生自行阅读书中的内容。甚至很多学生和教师认为,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学才会用到的,在数学教学中往往更倾向于采用解题方式讲解,造成大多数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学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具体位置。而教师教学也常常采用课件展示,很少带学生去读书中的具体内容,长此以往,学生很难养成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也就无所谓通过阅读来理解和解决问题了,这也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实际现状。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一)强化教师以及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意识
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数学问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往往认为阅读应该出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在数学教学中并不适用阅读方式。事实上,对于大部分小学学生而言,他们能够认知到的词语本就比较少,在做题时通常不愿自己去阅读,而有些教师也为了省事通常会选择帮助学生分析题意,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依赖的习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首先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意义,在实际课堂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引导,使他们逐步意识到阅读对于解答数学问题所起到的良好作用。例如,在解答小学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读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题目中的各个关键词,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养成阅读和审题的意识。
(二)重视教学方式的选择,不断提升小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对于数学阅读的兴趣,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小学生而言,兴趣是他们愿意去阅读的第一步,只有不断激发他们对于数学阅读的好奇心,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教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和效果。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材也更注重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设计了多种情境模式,引导小学生探索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通过让学生根据不同情境自行转化阅读,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自行设计教学场景,例如请不同小朋友分别担任妈妈和售货员,让他们在共同对话中完成数学加减法等等。这种情境设计,不仅能够吸引小学生参与的兴趣,还能使他们在互相言语中实现阅读,最终促进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育是他们未来数学学习的基础,阅读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吸引小学生参与的兴趣。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对他们学习数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甚至对其身心整体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阅读能够使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能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宝霞.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5(17):43-44.
[2]董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阅读审题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8(12):74.
[3]谢海霞.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的数学阅读[J].新课程(中),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