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好“鼓励”营养肥,培养学生好行为

2018-05-18麦永新

关键词:鼓励学生

麦永新

【摘要】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对人生影响极大,好习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成为教育者的重要任务。本文试从如何培养学生的好行为这一教育目的出发,以鼓励作为教育契机,深入分析鼓励教育对培养学生好行为的现实意义、实施策略和巨大作用。

【关键词】 鼓励教育 学生 好行为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3-103-02

0

如果说学生是树苗,那么教育就是树苗成长过程中所需的阳光、空气、水分……而对于我们教师能把握的鼓励而言,它就是树苗成长过程中的主要肥料。精心地施好“鼓励”这种肥,就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好行为创造有利条件。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可见习惯对人生之重。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而鼓励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还比较年幼的小学生。下面我简单谈谈如何“施好‘鼓励营养肥,培养学生好行为”。

一、把握儿童心理特征,尊重客观事实

儿童的行为心理是指儿童实施某种行为时的心理特征,该心理特征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同时,儿童心理行为的发展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不断发展过程。在小学阶段里,影响儿童行为心理发展的因素也呈现出多样性,体现为儿童自身的生理发育趋势、所处环境的变化、生理发育及不同时段的年龄与性别。但不管怎样的学生,真诚的鼓励对他们总是有特别的影响,能够深入他们的内心,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行为习惯。对心理还未发展成熟的小学生而言,鼓励更是一种可以促使他们成长的不可或缺的“肥料”。

鼓励教育以主体论、矛盾论为哲学依据;以心理发展动力理论为心理学依据;以系统论为方法论依据。激励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在实施激励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一个能动发展中的主体来看待,必须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必须抓住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这对主要矛盾;必须通过各种外部诱因来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等的需求,点燃他们求知、进取发展的火花;还必须通过构建激励机制,以整体综合教育影响施加于学生主体,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效益,促进学生的生动学习和主动发展。所以,我们在教育当中把握学生心理特征,从客观实际出发,能动地运用鼓励手段。

二、对比鼓励与批评两种教育方法,明确鼓励作用

鼓励是一个能激起孩子们自信心的评价方法,不仅能帮助孩子们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同时也可以对孩子们已有的成就做出肯定,极大的扩大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和对学习的兴趣。“欣赏每个学生是发展性教育的前提,學生可能会由于种种原因暂时处于一种不尽如人意的‘淘气状态,如果教师能够全面地、发展地看待他们,学生最后就能够通过教师的师爱和期望而成长、发展起来。能够看到淘气孩子的‘闪光点,是霍懋征老师博大爱的表现;能够以自己的人格和学识在学识心中树立威信并发挥其教育功能,则更是霍懋征老师治疗淘气艺术的根本。”

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及时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我能行”,使他们充满信心。因此,不管是用眼神、语言,还是动作,教师都要用赞赏的态度去肯定、激励学生。

当教师自觉关心、爱护学生时,便会和学生产生情感,自觉地对学生进行发自内心的鼓励,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真诚给予鼓励,学生自然会受到感染,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

教师既是学生的严师,又是学生的益友,当学生做对了一件事,教师的微笑或眼神就是一种最好的鼓励。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应该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真正做到热爱孩子,包容孩子。我相信这样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非常理想的教育效果!

而批评是一种否定的评价。心理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都会对批评产生本能的抵触心理,更何况是心智并不成熟的孩子。一个孩子总是得不到表扬会使其丧失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与勇气。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尽量减少对学生采取批评的评价手段,绝大多数孩子需要用表扬的方式去激发起他们的上进心。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都给予表扬,课后经常与他们聊聊天,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多一些赞扬,少一些批评;多一分和蔼,少一分严厉;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冷淡。我们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唯有被接受的批评才是最有效的。记住:承认学生“行”是极其重要的。

鼓励与批评这两种评价手段相比较,鼓励的效果远远比批评要来得好些,有效些!

三、关注学习生活实际,巧妙运用鼓励

鼓励作为一种手段,不仅可以在教学当中运用,在生活和其它方面也可以运用,可以说无处不在的鼓励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很好的效果。

(一)学习行为的鼓励教育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次不经意的表扬,可激起学生千百次的希望”。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应该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真正做到热爱孩子,包容孩子,允许他们犯错误,多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相信一定会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其实,后进生也渴望关怀,渴望老师注意到他们,更渴望老师能发现他们闪光的一面。我校一位名班主任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教育故事:他让班里一个叫陈某的孩子站起来朗诵课文,陈某却一句话也不说,问他会不会,也不吱声,孩子们哄的一声笑了起来,陈某的脸涨得通红。这位班主任制止了孩子们的取笑,轻轻的抚摸着孩子的头,大声地对小朋友们说:“你们知道吗?其实陈某读得很好,他只是不喜欢在读课文的时候,听到小朋友讲话。他想即使他读得再好,因为有噪音,大家都听不到。陈某同学,你说是吗?”这位同学轻轻的点了一下头,在老师的鼓励目光中,他轻声地读出了课文,声音很小,小朋友还是忍不住笑了起来:“哎……他的声音像蚊子”。老师微笑地看着陈某,大声对小朋友们说:“我认为陈某读得非常好,每个字音都读得很准确,大家来点掌声。”在老师的表扬鼓动下,大家都鼓起掌来。陈某抬起了头,目光中写满了感激和喜悦。老师大声地对陈某说:“陈某,再给大家朗诵一遍,好吗?声音再大一些,让所有喜欢你的小朋友,都能听到你好听的声音,好吗?”于是,陈某大声的朗诵起来。这时候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给了他热烈的掌声。

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都行动起来,不要光表扬那些表现突出的孩子,让我们关注每一位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和鼓励,让他们能够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二)生活行为的鼓励教育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鼓励孩子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发展,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让幼儿变得畏缩猜疑。作为家长,首先要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孩子也看到自身不断增长的智慧和力量。只要我们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把孩子的今天和昨天相比,你就会发现孩子是在不断成长进步的,从而对他们加以表扬。

我儿子就属于活泼好动、顽皮淘气这种类型,没有一刻闲着,平时生活中他行为做对了,我及时的表扬使他的行为固定下来,使他下次接着再做。孩子每天、每星期总会有良好的行为,或者取得小的成绩,比如在家里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应及时的表扬,再如以前上课只能够坐好一分钟,现在可以坐好五分钟了,及时表扬一下,表扬会把行为确定下来。表扬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阳光,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被表扬,意味事情做对了,被认可了,他的自我价值会上升,自信会增强。表扬是孩子做对行为、取得成绩的时候,给他加油的核心方法。现在最关键的是如何保护孩子的创造性、自信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热爱学习,适应学校生活。所以表扬是经常要做的行为。

如果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用表扬使其得到强化,而对错誤、不良习惯则用忽视加以转移,则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一代名师霍懋征老师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本书中指出:“听表扬,可以令人奋进;挨批评,则常常使人沮丧。老师应该从孩子的错误中筛选出积极因素努力化批评为表扬,使他们弃误就正,不断进步。”表扬会使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喜爱、认同和接纳,这不但有利于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还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去理解,表扬和鼓励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巨大的推动力。它让孩子对事物产生兴趣,而成功和快乐又让他产生自信,这对孩子一生的成功可以说关系重大。

四、注意运用事项,施好“鼓励”之肥

(一)强调鼓励,不是否定批评

鼓励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并不是说鼓励的作用是万能的。在实际的教育中也可运用鼓励与批评相结合的手段。但针对学生对批评有抵触的心理,我们则以鼓励为主。这时教育就像是一粒药,鼓励是这种良药甜甜的外衣,里面的主要成分是激励,这样学生便会很乐意地吃下这种药,而达到“治病”的效果。而批评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有效果,总的来说,鼓励的效果要远大于批评的效果。我们总的原则应该是鼓励。

(二)针对学生不同个性,灵活运用鼓励

我们要在教学、生活中运用鼓励手段,但并不是不加分析地运用。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我们应该根据他们个性差异来灵活运用鼓励手段。比如有的学生一鼓励、一表扬便飘飘然,或不知天高地厚,或沾沾自喜,对这样的学生当然要慎重地运用鼓励。

(三)注意鼓励的场合

鼓励不仅可以在公共场合,也可以在单对单的场合,不同个性的学生在两种场合受到鼓励的效果会有差别。比如有一次上课有一个同学回答不出问题,我运用了不同的鼓励方式,但都不凑效。下课后,我单独找他了解原因以后,再鼓励他以后回答要大胆,这招果然有效,以后常能看他举手回答较难的问题。

(四)鼓励要及时并注意分量

鼓励就像是一种药,一种食物,有一定的保质期,一旦过了保质期,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起反作用。所以鼓励要及时,这样才能趁热打铁,达到目的,甚至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鼓励是“肥”,也要注意施肥的分量。量太少则可能达不到预期目的,量太多也可能淡化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五)鼓励的形式有多种

鼓励的形式,除了我们常用到的语言鼓励之外,还有其它的形式。比如眼神鼓励,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有时候老师对学生的鼓励通过关切的眼神体现出来可能效果更好,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另外还有书面鼓励,比如,我会经常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一些能够打动人心的鼓励话语,往往这样能收到奇效。还有抚摸的动作等等。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教育归根到底就是培养习惯。因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前阶段和小学阶段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如未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后则很难养成。因此,我们要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从而让它形成习惯。为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的明天奠定基础,我们一定要精心施好“鼓励”这道营养肥,从小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引文注释】

[1]霍懋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9页.

[2]霍懋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0页.

[ 参 考 文 献 ]

[1]张璟.《天才是鼓励出来的》,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

[2]雷诺兹.《味儿》,邢培建译,南海出版社,2010年版.

[3]靳丽霞.《这样鼓励孩子最有效》,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版.

[4]霍懋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版.

猜你喜欢

鼓励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语文课堂的鼓励艺术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鼓励”浪费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