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8-05-18李弟东
摘 要:物理学科的教学重点集中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当学生具有良好思维能力以后,才能利用所学公式和定理解决问题,也能在原有水平上提升自己能力。所以本文概述物理教学有效方法的实施,力争通过概念的延伸、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自主学习培养思维能力的方式,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
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然后教师才能有意识的指导学生使用自己智慧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学习,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 概念的变式教学 内涵外延
物理概念在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在材料构建中建设变异空间,让学生能对材料本身具有思考,也能帮助学生纠正或者消除前概念对思维的影响,进而能搭建出合理的物理学习场景,让学生对概念有深刻的认知。物理教学活动开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物理教学中的内涵问题进行简单的了解,并对其本质内涵进行细致的讲解,以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共性问题,然后教师需要对其呈现对象的外延性开展研究,进而能让学生了解到物理知识的多样性。例如,在讲授惯性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需要在材料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能感受到惯性的存在,教师需要将材料进行变式。第一,在站立的公交车上面,人在急刹车的时候会出现前身向前倾斜的情况,这就表明人是具有惯性的;第二,烧锅炉的时候,工人使用铲子将煤送入煤炉的方法是铲子快到炉口的时候停下来,煤灰继续运动进而能飞进煤炉中,这说明煤炉是有惯性的。第三,大人与孩子迎面相撞,小孩会被撞倒但是大人则没有动,这就说说明质量大的物体对应的惯性也大,而质量小的物体对应的惯性也相对较小,而惯性较小的物体其自身的运动状态极易在外界环境变化中出现改变。分析材料的时候能了解到,对惯性的细致了解,能将其中的共性更好的集合在一起,进而能建立惯性的概念:即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然后在深入分析其概念的时候能了解到,影响惯性的因素是质量,通过这样的变式材料呈现,学生能对概念的内涵有着深刻的认知与了解,也能在多角度的分析中,帮助学生形成概括性的思维。
二、 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有效教学
物理学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无论是家居生活还是生产活动当中都有很多物理知识的影子。物理学的发展带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使得科学技术得到了非常大的进步。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或者生活活动相结合,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熟悉感,让学生能够对其进行更好地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寻找出生活当中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常见物品替代常用的实验教学用品开展实验教学。例如,在学习曲线运动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抛掷铅球、下雨时雨伞上留下来的水滴、飞机空投物资时物资的降落轨迹等等。在进行受力分析时,教师可以利用做直线加速运动的汽车,或者电梯在启动或者即将停止的电梯作为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加强对于物理知识的重视程度,能够让学生通过在生活当中探寻物理知识,养成良好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形成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三、 强化自主学习 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网络时代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已经得到非常有效,且范围广泛的应用。学生可以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对教师所布置下来的学习任务进行非常有效地预习,从而有效开展自主探究,提高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得到进步。
例如,在学习超重以及失重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物体出现超重或者失重现象,其主要取决于物体的速度还是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出现超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自由分组的形式开展实验研究,并进行小组讨论。当学生得出结论之后,教师再进行点评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当中的内在知识。并且,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积极地巡视,找出学生在实验或者讨论过程中的方向性错误,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防止学生由于方向错误而浪费课堂时间。在分析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验为基础,充分结合实验结果给出正确结论:物体超重由加速度决定。在物体上施加向上的加速度时,这个物体将处于超重状态,当加速度的方向向下时,则处于失重状态。
学生在亲身实验过程中能够对相关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结束语
科学教学模式的开设,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并能帮助学生克服物理学习过程中产生对抽象学科恐惧的心理,进而能更好地树立其物理课程教學的信心,也能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并能为教师的教学开展正确的指引。
参考文献:
[1]王作云.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分析[J].高中数理化,2014(23):45-47.
[2]张凤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5(30):78-79.
作者简介:
李弟东,云南省丽江市,丽江市华坪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