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课堂问题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018-05-18欧小雯

考试周刊 2018年46期
关键词:课堂问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

摘要:科学艺术的课堂提问是师生良好交流的重要方法,小学数学课堂中课堂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良好的效果是经历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课堂问题的设计要巧妙,这不但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教学质量;设计

课堂问题就是课堂上教师依据一定的范围,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结合他们对该问题的了解情况,对学生进行提问,由他们作答的一种课堂师生互动方式。这种课堂问题的设计和应用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来解决问题。这样能大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模式的重要方法。那么如何巧妙地设计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

一、 巧设课堂问题要以学生的认知和知识水平为基础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的设计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逐级递进的,每一个新知识的学习都关联着以前所学知识的内容,因此,教师对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旧知识简明扼要的复习一下,然后通过问题引出新知识,让学生们的思维由已学过知识内容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新知识的内容,也让学生逐步学会举一反三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时,在导入教材内容时可以提问学生: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然后导入教材内容,让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启发他们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分解或者组合,可以变成已学过的什么形状进行面积计算?学生通过观察能够把平行四边形分解或组合,转变成求三角形和长方形面积,通过加减来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终,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见,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设计的,用问题来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 巧思课堂问题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才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只有学生们对学习数学有兴趣,他们才会愿意主动地去学习。而且新课程明确要求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更应该根据小学数学的特点和课程内容,去设计趣味性强、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课堂问题,激发学生去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数学的学习归根到底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通过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宽,计算面积,计算一下平均每名同学所使用的面积有多少,这样的课堂问题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品尝到知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在学习了“利率、利息”等概念后,让学生计算过年压岁钱5000元存入银行,为期一年,根据实际银行的利率,算出一年后的本息一共是多少。通过这样实际有趣的问题,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去银行询问存款一年期利率,让学生通过百分数知识的运用,計算出本息。这不仅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也让他们发现理财的好处,提高他们自我的理财观念,也更让学生们知道数学知识的有用性。鼓励他们去不断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然后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得到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三、 巧用逐层递进的课堂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逐层递进是认知和思维的形成规律。在小学数学的课堂设计问题上也要遵循这个规律。提问时问题要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进程,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设计提问时可以采用递进式,用一连串的问题,逐步推进内容的深度和难度,拓宽学生的思路,让他们逐步抓住问题的本质。这样可以很好地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也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和解决问题。

例如讲授“圆锥的体积”时,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堂提问:圆锥的底面是什么形?观察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看它们有什么关系?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有什么关系?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巧用这种逐层递进的提问方式,既符合逻辑规律又引导学生从旧知识中发现新知识,不但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四、 倾听学生心声,巧设开放性课堂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课堂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才是有效的提问。如果教师用繁琐复杂但答案唯一的提问来代替灌输式教育,那么并没有改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方式,学生很难在这种提问中,找到自己思考的方向,也就很难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快乐。这种课堂问题不但不能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会因为教师提问过多,占用学生自己消化新知识、练习应用新知识的时间,这样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其实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注重倾听的作用。只有去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才能真正地做到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和知识水平的课堂问题。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应该是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成知识传播的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去倾听学生的想法和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培养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教师要注意在每次问题提出之后,要把时间充分的留给学生,学生要利用这部分时间逐一思考教师提出问题的答案。对于学生给出的答案,教师要注意给予反馈,即便回答的不对,教师也可以通过反问等巧妙的方式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培养他们多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巧设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巧妙的设计课堂问题,不但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获得自己探索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的快乐和成就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更有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参考文献:

[1]王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2]徐娟.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欧小雯,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联合小学。

猜你喜欢

课堂问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高中地理课堂问题与小组合作探讨的深入研究
议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探讨课堂中问题的有效性
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堂问题设计的选择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