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的习题与高效的课堂

2018-05-18杨述兰

关键词:随感开放性探究性

杨述兰

【摘要】 新课程改革后,数学知识体系发生了许多变化,数学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开放性大大增强。虽然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浅显,但由于新课程课堂的开放性,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以前。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来说,除了要精通教材上的知识体系外,还要深入掌握这些知识背后的基础理念,做到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能居高临下地驾驭教材,上起课来才能游刃有余。笔者在教学活动与学习中,结合数学课例不断反思教学,逐步领悟到数学教学的灵魂:开放性、探究性、有效性。

【关键词】 随感 反思 开放性 探究性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3-064-01

0

一、充分认识数学教学的开放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认识开放式教学。数学教学的本质是使数学思维活动得以展开。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参与机会: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运用探究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自己设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逐步解决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产生、形成及发展过程有了全面的认识。再次,要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之间的联系,改变课堂中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使能力强的学生主动参与,能力弱者也要积极参与完成特殊任务。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更容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的能力,而信息技术正是创设了一个能加速实现这个目的的环境。课本上的知识,尤其是数学知识,符号文字多,图形不直观,概念太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板书和讲解上要花费很大的心思,但学生理解起来困难,接收的信息量太少。而信息技术能全面、多角度地描述主体对象,能化繁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参加学习,加速完成教学任务。

二、引导学生质疑,留足思考时间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质疑的前提。学生在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才敢于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走到学生当中,多问问学生:“你想知道什么?”“你知道其中的原由吗?”“你有什么好的见解愿和大家分享吗?”“关于年、月、日你了解哪些相关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正确、是否有价值,教师都要毫不吝啬地用鼓励性的话语进行表扬,加以肯定,维护学生的积极性。如:你真了不起,能想到这一点!你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你很善于发现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大胆的表达。

当学生提出问题和教师出示思考题后,不要立即组织学生讨论。虽然同桌讨论、小组讨论的气氛异常热烈,有些思维敏捷的同学会很快举手回答,而大部分反应慢的同学还未来得及思考,脑中就灌满了别人的意见,久而久之,再遇到难题时,他们便会附和别人,只听别人分析讲解,或是干脆不加思索,养成惰性思想,形成不良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留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相机组织他们讨论。这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而得到答案。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让学生充分思考后,自主探究出可以用割补的方法,变平行四边形为长方形来求面积,体会知识的迁移类推。给学生足够的时空,张扬个性。

利用信息技术的图文、声像集成,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能完美呈现图像和声音,具有非凡的表现力,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生动的图像,能提供直观的教学素材。如创设情境:请学生欣赏两个小朋友分别运用规律知识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画面。先用课件出示第一个小朋友布置的房间画面(简单的排列规律),并伴有小朋友的说解:请大家找找房间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学生兴趣盎然,一下子就激发了学习的欲望,并揭示课题:找规律。运用信息技术的声像,使学生达到“入境悟其神”的境地,学生全方位参与自主学习,让学生探索发现。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分层次设计练习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如果我当教师》一文中,明确地阐明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视学校里的儿童为小朋友,真心认他们作朋友。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孱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老师,要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终生受益。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细心观察的习惯,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学习习惯的范畴。习惯成自然,日常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发现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无论怎样好的行为,如果只演一回,不能终身以之,那只是演戏而以。只有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就如,进房间时,总要教他们先敲门方可进,直到他们随时随地进房间时都会敲一敲房门,才算是一种好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长期在教学中耐心指导,严格要求,反复强调,日积月累。教师个人应以身作则,默默奉献,辛勤育人,与时具进。

运用信息技术设计相应的练习,优化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不仅仅可以呈现精美的画面,同樣包括文字、声像,还能将相应的知识要点及练习题制作成课件,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大容量的习题,起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其练习效果非常好,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所应对不了的。如设计动物们的排列队形(四种动物),水果拼摆图形(四种水果),还有各种图形的排列规律等等,具有一定开放性的练习,由简到难,生动形象。在练习中编写各种形式的题型,并由课件来判断学生解答正确与否。此外,让学生在学习图形的变化规律一知后,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新规律,也可先用课件展示一些新规律(如设计花手绢,要求设计的图案和花边要有规律)再由学生自由发挥创作,提升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小学数学教学》.

[2]《小学教学设计》.

[3]《如果我当老师》.

猜你喜欢

随感开放性探究性
小学低年级构建开放性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习画随感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随感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