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数学的主课地位
2018-05-18杜娟
摘要:任何学科都很重要,都很有用(“有用”永远是相对的),仅仅从数学本身的价值角度来说明数学的主课地位是缺乏说服力的!因此,有必要换个角度,即从数学的教育价值(而不仅仅是数学本身的价值)角度讨论中小学数学课占“主课地位”的必要性和合理合法性。
关键词:数学教育;理性思维;理性精神;教育价值
数学老师经常会遇到下面的问题:一个普通人,终生都未必会用到数学,为什么一定要接受十二年或更长时间的数学教育?不接受数学教育就不行吗?数学教育到底对人有什么作用?数学到底是什么?数学到底能干什么?是否人人都适合学习数学?……或许这些问题有些功利、庸俗和浮躁,但是,数学课一直理所当然地“霸占”中小学“主课”地位的现象,似乎到了必须给出合理解释的时候了。我们认为,仅仅从数学本身的价值角度来说明数学的主课地位是缺乏说服力的!有必要换个角度,即从数学的教育价值角度来认识中小学数学课占“主课地位”的必要性和合理合法性。
一、 必要的“共识”
要讨论这些问题,必须先达成一些基本的“共识”:
第一,我们应当承认以下事实:(1)任何学科,不管是数理化,还是音体美,抑或是语文英语政治,都很有用,都很重要,都对人类有着非凡的作用与价值。(2)教育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作用并非万能,并且往往不能立竿见影地显示出来,特别是思想、思维、意识、素养等方面。因此,看一门学科教育的作用不能单看这门学科中学到的知识、方法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3)开设数学课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得学好数学。若有少部分人数学课不及格或坚持不学习数学,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正如有些人音乐学不好或体育不及格一样,对个人、对国家都不会有太大影响。
第二,不论任何时候,不管什么社会,教育的目的都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教育更重要的职能是培养人的思想、素养、能力、思维、习惯等。即希望能够充分开发人的潜力,让人变得健康、正义、强大——思想与能力的强大!当然,单纯的社会实践活动无法完成这一任务。在培养人的生活能力、工作技能等方面,社会实践活动无疑是最为有效的。但是还有许多其他能力和素养的培养,特别是思想、道德的培养,还需要专门的学习,即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
第三,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是现代人的必备素养——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所谓的理性思维,主要是指建立在事实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其核心是逻辑推理能力。
第四,要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必须让孩子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于是,分学科教育便成了必然选择,或者说,目前还没有找到更好的选择。只不过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学校科目设置不尽相同而已。但近代以来所有国家的中小学教育中,数学课一直是共同的必然选择。
二、 数学课为什么必须是主课中的主课
现在我们只需讨论,数学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哪些独特的重要价值,数学教育能够培养人的哪些素养、能力和思想,数学教育对人的发展有什么作用,特别是具有哪些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种特殊的刻画世界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用抽象的方法,用数字、图形和符号语言,通过对数字与符号的运算或逻辑运演,得到一些理想的模型,再运用这些模型来解决问题或解释、刻画某些现象。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世界、把握世界,并学会更深刻地思考,领会超直觉的东西。伽利略说过,大自然这部书是用数学的语言写成的,数学是探索世界奥秘的金钥匙。我们可以通过“数学之光”来“透视”世界。从培养人的基本素养、思维能力、科学思想、良好习惯等方面来看,数学具有许多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作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这一点。
首先,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不会比数学学习更适合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这是由数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数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抽象、逻辑运演与形式化运算、模型化等,事实上,正是由于数学对象的理想化、数学语言的形式化,才使得数学唯理、唯美,可以不依赖于直觉,可以超越经验世界,超越现实(如抽象代數等纯粹数学内容),有时甚至超越所有人的理解(如无理数的出现、虚数的出现等)!数学只认形式化的逻辑推理,而并不倚重经验。逻辑才是检验数学真理的第一标准。数学的这种特点使得数学学习主要靠理性思维,并且,必须具备上述的理性精神。从这点上看,没有任何一门别的学科能代替数学。
其次,数学是学习所有理工科乃至大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和工具性学科。数学的这种基础性、工具性,也决定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现代科学中几乎所有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相应的数学模型!现代科学认为,一门学科是否成熟,就是看这门学科数学化的程度。可见,数学的这种基础性、工具性和应用广泛性,也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
第三,现代教育重视人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学生需要获得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要求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优秀的思维品质,科学的思想方法、眼光和意识,等等。数学的理性化特点,数学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以及数学的基础性、工具性和应用广泛性,使得数学成了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选择!这同样具有不可替代性。
第四,在培养人的思维品质方面,恐怕也难以找到一门比数学更适合的学科了。在有关思维品质的众多图书资料中,我们看到,几乎无一例外地,都用大量的数学问题和案例来论述各种思维品质的培养与发展。
此外,在培养人的意志力、认知方式、哲学思想等诸方面,也没有任何一门学科能和数学相媲美。
可见,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显然更具有教育价值。所以,理应成为主课中的主课。
参考文献:
[1] 方延明.数学文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陈焕斌.略论数学美的本质属性[J].数学教育学报,2008(5).
[3] 张顺燕.数学的美与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 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杜娟,讲师,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学前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