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优美旋律 奏响和谐之音
2018-05-18林玉春
摘 要:演奏活动是幼儿自主运用乐器进行演奏的游戏活动,能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等。我们可运用如下策略进行组织教学:精选适宜乐曲、设计有效图谱、培养良好常规、灵活运用指挥、自主搭配乐器等。让幼儿在敲敲打打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关键词:适宜;有效;良好;灵活;自主
演奏活动是幼儿园音乐领域的一个重要类别,是幼儿自主运用乐器进行演奏的游戏活动。优质的演奏活动不仅能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及运用乐器进行表现的能力,而且对培养幼儿认真倾听、与人合乐的良好学习品质大有益处。但有些幼儿园教师对演奏活动的组织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演奏活动的常规难培养,活动过程难组织,乐器难匹配等等,故很少组织演奏活动,这样对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本文针对幼儿园演奏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进行梳理。
一、 精选适宜乐曲,激发演奏兴趣
音乐是演奏活动的第一要素,选择一首适宜的乐曲就是播下一个良好的前提。演奏活动的乐曲除了必须节奏清晰、结构工整、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外,还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小班幼儿可选择幼儿熟悉的、节奏简单、结构短小的一段体乐曲。如《一只哈巴狗》,这首音乐情绪活泼、欢快,贴近幼儿生活,仅一种节奏型,让幼儿在间奏处边唱“汪汪”边用乐器演奏,这样不仅能让幼儿体验演奏与表演的快乐,而且能极大提高幼儿对演奏活动的兴趣。中大班幼儿可选节奏较复杂的二段体或三段体音乐,音乐风格也可多元。如中班《瑶族舞曲》,具有明显的少数民族风情。大班《凤阳花鼓》则是节奏较复杂的二段体乐曲,这些乐曲都适合孩子演奏。
二、 设计有效图谱,搭建演奏桥梁
演奏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听着音乐进行合拍、和谐的演奏,但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有限,所以我们要借助图谱这桥梁,降低演奏的难度,让演奏活动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推进。目前在幼儿园普遍使用的是变通总谱,主要有图形总谱、动作总谱和语音总谱三类。如组织大班演奏活动《巡逻兵进行曲》,可设计形象易懂的图形总谱,将乐曲前奏和结束部分用哨子表示节奏,一个哨子表示一拍,中间部分用大小巡逻兵表示节奏,一个大巡逻兵表示一拍,两个小巡逻兵下加一横线表示两个八分音符合成一拍,休止符则留白。这样简洁、生动的图谱让幼儿一目了然,不仅能快速区分前奏、结束和中间的演奏乐句,而且对于休止、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也能很好地掌握。所以,设计有效的图谱,就如搭建过渡的桥梁,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培养良好常规,确保演奏秩序
演奏活动因有叮叮当当乐器的加入,幼儿又是好动好玩的,所以给组织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常规,幼儿就不能舒适有效地演奏,也就不能达到和谐、合作的演奏目的。演奏活动的常规包含了活动开始和结束的常规、活动进行中的常规等。活动开始和结束时要求幼儿听音乐的信号将乐器轻轻地从椅子底下取出或放回。当教师在讲解,幼儿不演奏时须将乐器放在腿上,不让乐器发出声音,眼睛也不看乐器。开始演奏前,幼儿应按指挥者的手势整齐地将乐器拿起,做好准备演奏的姿势。演奏结束后,要求幼儿按指挥者的手势将乐器放回腿上。活动结束后,应要求幼儿自己收拾乐器和整理场地。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幼儿演奏时应将身体倾向指挥者,眼睛注视指挥者,积极与之交流。在演奏过程中,还应注意倾听音乐和他人的演奏,演奏时注意力集中,不做与演奏无关的事情。演奏活动中的常规不仅针对幼儿,教师在指挥时也需建立站位常规。教师对自己指挥时的站位要有足够意识,如何站才能让自己与幼儿都能毫不费劲地看到对方。当确认自己的站位是合理的,就应逐渐固定化、习惯化。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后,幼儿取放乐器、演奏的行为就会变得自动化、自然化,极大地节约了集体教学时间,确保演奏活动有序进行,奏出和谐音效。
四、 灵活运用指挥,统领演奏全局
演奏活动中教师预令的实质就是指挥,灵活运用有效指挥,能统领演奏全局,让每种乐器奏响协调一致的音效。在活动中,教师的指挥动作应简洁、明了、准确,给幼儿传达清晰的指令。在乐曲的引子、前奏处教师的指挥手势静止,幼儿也要安静等待。引子与前奏处结束后起拍动作准确、流畅,结束动作明确、合拍。在每个乐段转换处动作要明确、清晰,指挥者在上一乐段将要结束时将身体倾向下一乐段的演奏者,眼神也随之移动,这样就能给幼儿积极暗示,做好演奏准备。教师指挥常规的手形是弹琴形状,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灵活運用指挥手势,如手指并拢、五指完全伸直的手形;模仿乐器敲击动作的手形;双手拍击的手形等。也可以在一次活动中,遵循从易到难原则,运用多种指挥手形。
五、 自主搭配乐器,协调演奏音效
在演奏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集体讨论,为预定的乐曲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及乐器,并用简单的图形、动作等符号记录匹配好的配器方案。配器过程中,要先引导幼儿熟悉乐曲,并对乐曲进行揣摩、分析,最后再安排节奏型和进行音色布局。值得强调的是,在配器过程中,只要乐器与乐段大致统一,能奏出协调一致的音效就应给予肯定和采用,也可以先试奏,让幼儿听听,说出不和谐之处,再进行调整。教师要把主动权真正交给幼儿,长此以往,幼儿听辨音色能力、创造力才能得到发展,才不会过度依赖教师。
在演奏活动中,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选择多元乐曲,运用丰富策略,实现有效互动,引导孩子在敲敲打打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王秀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4.
[2]潘琴.打击乐 巧安排[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3.
作者简介:
林玉春,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市长汀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