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丹青:了不起的“北漂”沈从文

2018-05-18

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陈丹青李泽厚投身

像“50后”那代人一样,陈丹青直到1979年前后才听说有位被遗忘的作家沈从文(另一位被舆论“出土”的作家是张爱玲),但那时书店里根本没有沈、张二位的小说。

1982年到纽约后,陈丹青从当地华人图书馆借到了几本沈从文小说集。一口气读完了,感动不已。巧的是,不久他就在美国的电视上看到了当时对沈从文的专访节目,用陈丹青的话说,模样像个“慈祥的老太太”。使他印象深刻的是沈从文自我评价的一句话:“我不过是半个知识分子。”

但是最令他感慨的不是沈从文的谦逊,而是在传说中的“旧社会”,一座湖南小城走出一位如此才华横溢的作家。沈从文出身农村,14岁投身行伍,此后一路辗转、由沪至京——“就好像今天的‘北漂一样,”陈丹青这么说,“但他能写出那么多精彩的小说。”陈丹青曾问木心对沈从文的评价,回答是“聊备一格”。这话好像算不上褒扬,但陈丹青说,一个人的小说能具“一格”,那是多么多么难的事情啊。

压抑的岁月里,沈从文投身中国服饰史的研究,陈丹青对此更是感佩。他相信服装研究于沈而言即是拯救,不然就辜负了沈从文的智力和好奇心。

谈到年轻人是否该重读经典时,陈丹青却这么说:

“我不会向年轻人推荐沈从文、张爱玲、郁达夫。”他摇摇头,“我也不要求年轻人读木心。我喜欢自己选择,从来不读,也不关心书籍的推荐语。哪位年轻人自己愿意读,就很好。”

“但你们愿意读吗?”他问。

陳丹青 画家,文艺评论家,作家

Q:能否详细谈一谈你为何感叹于沈从文的视野和才华?

A:李泽厚出版《美的历程》时,轰动极了,大家佩服得要命,所有人都在谈论。我记得当时有人问沈从文这本书怎么样,沈从文说:“李泽厚看的东西还不够多,我可以给他看些东西。”当时我不很明白这句话,现在明白了。

Q:沈从文作品中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地方是?

A:我记得他有篇小说的开头写道:山上很多草随风飘着,意思是说“来割我,来割我”。这是有才气有感觉的句子啊。我还记得一个细节……

猜你喜欢

陈丹青李泽厚投身
李泽厚的哲学探索与心灵世界
投身革命的毛氏英烈
投身“一带一路”展现青商风采
意气风发,投身“新赶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系列解读之七
张岪与木心
张岪与木心
李泽厚的巧克力
路遥
论李泽厚的“实用理性”概念
李泽厚老师升级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