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浩荡开来的大清舰队

2018-05-18卜键

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清军文本

卜键

这真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边界谈判,如果从1685年末俄国专使离开莫斯科算起,差不多经历了4年。雅克萨的哥萨克虽经解围,仍生活在惊恐与饥寒中。还记得那位临时负责人别伊顿吗?当初还牛皮哄哄,在萨布素宣示皇上关怀时回赠一个大馅饼,此时竟派人到清营中讨吃的。他向尼布楚写了许多求援信,央告要离开那儿,得到的命令皆不准许。还是就近监视的清军网开一面,允许他们在城郊种一些庄稼,方得以苟延残喘。

由于与世界不太接轨,堂堂大清缺少外交人才,更缺少谈判技巧。本来忧急的是俄国人,可清廷君臣上下似乎都急得火烧火燎。这边厢一遍遍派人写信,处处表现出急于谈判与签约;那边厢老毛子的全权大使仍在带兵攻掠,若不介意。1689年5月,戈洛文再次派出一个小型使团,由洛吉诺夫带领到达北京。此人是俄外务衙门一个地位低微的书吏,从莫斯科赶来给戈洛文送信,见其年轻干练,又是外事干部,也就起用担当大任。

洛吉诺夫是一个试探气球,也是一个经过授权的专使。俄廷不愿意将谈判地点设在北京,却又怕清朝坚持,不得不做好在京谈判的准备。专使兜里装着四个协议文本,皆出于俄廷拟订,可谓步步为营:

一、狮子大开口,要求侵占整个黑龙江流域,边界划在松花江上游和齐齐哈尔附近的根河;

二、保住雅克萨,以该城堡为界,但有权往黑龙江中游打鱼狩猎;

三、俄军可撤出雅克萨,但双方都不得在那里建城堡与居民点。

以上三条为俄廷在莫斯科拟成,唯恐清朝仍不能同意,俄廷责成戈洛文拟写第四个文本,让他掂量还能再作哪些让步。戈洛文在撤出雅克萨之后,又加了一句“其他争端留待他日解决”之类套话,形成第四个文本。他对洛吉诺夫的指示是,力争第一个文本,不得已可退到第二个文本,实在不行才是第三个文本,尽量不提第四种预案。与远在莫斯科的官员不同,身处外贝加尔的戈洛文更知道如何对付清朝官员。洛吉诺夫经由尼布楚去北京,拿出戈洛文与另一位副使科尔尼茨基已签字的协约,请弗拉索夫会签,这位督军只签了前两份,拒绝在放弃雅克萨的文本上签字。

岂知洛吉诺夫连一个文本也没有拿出来。戈洛文在信函中提出对等的原则,即双方人数相等,会谈地点设在两国边界之间。清廷几乎是立即表示同意,并约定在尼布楚谈判。这也是一个重要回合。大清出面的都是当朝大员,殷勤周到,多次表达和好的愿望,意图以诚感人,怎知对方熟知谈判桌上的尔虞我诈,偏不出示底牌。戈洛文信中也已设下套儿,那就是尼布楚为边界之地。

大清使团再一次出发了,基本上还是上次的班底。足够精明的索额图已感觉到皇上的态度变化,必须要弄个明白,陛辞之日,君臣有这样一段对话:

索额图奏言:“尼布潮、雅克萨既系我属所居地,臣等请如前议,以尼布潮为界,此内诸地皆归我朝。”上曰:“今以尼布潮为界,则鄂罗斯遣使贸易无栖托之所,势难相通。尔等初议时,仍当以尼布潮为界,彼使者若恳求尼布潮,可即以额尔古纳为界。”

(《清圣祖实录》卷一四〇,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六日)

吉林水师营博物馆景观复原清朝康熙检阅吉林水师场景

没有谈判文本,没设计不同方案,也不留讨价还价的余地,就是一条圣谕,一个底线。由于了解到戈洛文人马甚众,康熙帝命增派随行京营官兵,由陆路经齐齐哈尔赶往,并命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与先期抵达瑷珲的都统郎谈率1500官兵,溯江直上,开往尼布楚。

7月5日,萨布素与郎谈率领舰队由雅克萨出发,20余天后全部进抵目的地。这是一支大型武装舰队,至少有20艘头号战船,另有中型船舶约100只,小船不计。船上安设大炮,排列甲兵,从江面上浩浩荡荡开来,连续两日不绝。清军舰船越过尼布楚城,在上游的南岸扎下水营,形成控驭进逼之势,令城中俄军与居民惊恐不安。弗拉索夫在城内外紧急布防,装模作样地派人送来牛羊慰问,以清军水营靠近大使前来的航道为由,要求移往下游。清军舰队转移至尼布楚对面安营,俄人更觉不安全,又来交涉,要求下移至20里外的山下,被郎谈与萨布素一口回绝。俄人质问清军为什么逼近城堡布阵,回答是:你管不着,我们想在哪儿就在哪儿。

7月31日,老索与大清使团也抵达尼布楚,又是一支庞大的队伍:1400名禁军精锐,钦差大臣与各位大员的亲兵,随行侍候的众多家仆,运输行李与辎重军粮的民夫,总数差不多有1万人。更多的是马匹骆駝,据传教士张诚记述:“索三老爷(索额图)独自一人就有三百头骆驼,一千五百匹马,还有一百个侍候他的家人。国舅不会少于三百匹马,一百五十头骆驼和八十名仆人。其他官员各按身份随带不同数量的人马。”这么多人是去打仗搏命吗?怕不是,主要仍在于等级、面子与过得舒服。老索等抵达之时,大清水师与黑龙江官兵也是做足了排场,所有舰船悬旗结彩,号角齐鸣,将士依照八旗排列整齐,迎接钦差大臣。

为了安全,早期哥萨克更喜欢在岛屿上建堡,尼布楚老城亦如此,坐落于涅尔查河与黑龙江交汇处的一个岛上。虽有河道为天然屏障,但对于一支庞大的清朝水师,更容易实施四面合围。哥萨克也有船只,但个头小数量少,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弗拉索夫内心紧张,表面上仍撑着督军的架势,先称赞钦差大臣所率人马礼貌周到,有国际范儿,接下来便对清军水营的兵临城下提出抗议,还抱怨踩坏了庄稼,抓走了属民等。

因为有约在先,加上戈洛文驻扎之地相距较近,索额图本以为俄国使团会先到,急急赶来,没想到人家还在忙别的事。他多次派人向戈洛文送信催促,也接受了弗拉索夫的一些意见,命清军稍稍后撤,以免节外生枝。戈洛文已在路上,也不断写信给老索,解释行进缓慢的原因,更多的则是发出种种指责,主要是重复弗拉索夫的话,也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如清军来的太多,洛吉诺夫为何迟迟未回等。到了近处,戈洛文又复停止不进,说己方有一些“隐事”,船队抵达时请清方回避。又能有什么秘密呢?当是随带军队与火炮过多,不愿让对方发现罢了。索额图自也能猜想得出,却没给予应有关注,在向皇上奏报戈洛文抵达时,仅写到他们是乘木筏陆续而来,用了两天。至于俄军多少人马,多少木筏,每筏上搭载多少人,火炮枪械若干,一无所及。

呵呵,索大人是来主持谈判的,不是来打仗的,记这些琐琐碎碎的干吗?(待续)

猜你喜欢

清军文本
问题链引领下的单元教学——以《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为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乾隆年间清军的第三次出征准噶尔考辨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清军驻藏与阿拉善和硕特的关系
论康熙末年清军入藏及阿拉善和硕特的作用
一个“围魏救赵”的出色战例——太平军歼灭清军江南大营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