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泽厚的巧克力

2020-08-06卫毅

南方人物周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任继愈李泽厚稿子

卫毅

2011年初,我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的一家超市里,看到了李泽厚给我吃过的那种巧克力。我把货架上的六罐巧克力都买了下来,并想起了电影《阿甘正传》里那句为人熟知的台词:“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我第一次采访李泽厚是在2009年。当年的7月11日,学者任继愈去世。本刊负责公共版面的编辑给我打电话,问我能不能写一篇“逝者”。我当时主要跑社会新闻,很少写文化人物,但我还是马上答应下来了。时间很紧,我赶快采访了一些熟悉任继愈的人,包括学者陈明。采访陈明的时候,他给了我李泽厚的电话。此时,第二天就是截稿时间了,而中美之间有时差。我在截稿日期的凌晨1点,拨通了李泽厚博尔德家中的电话。

李泽厚正在吃早餐,他很爽快地答应了采访。任继愈是李泽厚惟一常年保持联系的老师。在李泽厚困苦的大学时代,任继愈给过他许多帮助。李泽厚对我说,2006年,任继愈90大寿的时候,他特地从美国挑了一张贺卡寄给任先生。“我现在都还没确定他是否收到。”李泽厚说。他告诉我,任继愈是从来不做寿的。这一点让我印象很深,我写到了稿子里。

2020年第20期封面报道《 李泽厚的情理世界》

这一次电话采访快结束的时候,我说,李老师,您什么时候回国?回国的时候,我去拜访您。李泽厚说,好啊,我三个月之后回国。他告诉了我北京家中的电话。

接下来的三个月中,我花了大量时间阅读李泽厚,他的书实在是太多了。我以前读过李泽厚的一些书。上大学的时候,李泽厚书中的某些部分,甚至是老师上课讲授的内容,但我所知还远远不够。这三个月,我是抓紧时间补习“功课”。我记得很清楚,去湖北做某件社会新闻调查的时候,白天出去采访,晚上回到宾馆,看的是李泽厚的《华夏美学》和《美学四讲》。

2009年10月,我在李泽厚北京的居所第一次见到他。他已经79岁,家人对他的要求是,采访只能进行一个小时。我们从下午3点开始聊,谁知越聊越尽兴,一个小时之后,李泽厚说,继续聊,一直聊到了晚上8点半,大家都忘记了吃饭。时间实在太长了,我们约好改天再聊。当我起身准备离开时,李泽厚从一个铁罐里拿出许多巧克力,使劲往我手里塞,直到两只手都塞满为止。这让我感到意外,因为之前看到一些资料,说李泽厚的性格是难以相处的,没想到他会有这么热情的时候。

李泽厚的倔脾气也是表露无疑。他在家里总是穿睡衣会客。这是他的习惯,谁来都一样。我们的摄影记者要给他拍照,他就是不换衣服。他说他不喜欢让人摆布,所以不喜欢按要求拍照。此后不断地劝说他,直到冬天的一次采访中,他才肯换上外套。他包裹得严严实实,戴着一顶红色的帽子,在他家楼下的巷子里,难得地让记者摆拍了几张。其中的一张照片,成为了本刊第一次李泽厚报道的封面照。

李泽厚有时候会让人感觉是矛盾体。某些时候固执得不近人情,某些时候对人又很好。十年前我写李泽厚封面的时候,他已经回到美国。有一次,我晚上12点从北京把稿子发给他看。他收到稿子后说,他会很快看完。我说,那我等着。他则让我赶紧去睡觉。他说,不要觉得年轻就不注意睡眠。李泽厚修改的都是他说的话,涉及到记者对他的评价,他一个字都不改。他说他不会去改别人写他的东西,即使别人骂他都没关系。

2009年12月,拍摄于北京。图/本刊记者 姜晓明

十年前的李泽厚封面报道,获得了不错的反响,许多人对此表示了赞许。在2010年和2011年之交,我获得了一次去美国采访的机会。我拜访了许多学者。我在大雪中去了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再次见到了李泽厚。他带我参观了他家的各层楼之后,马上就进入了他感兴趣的问题。他是那种“沉浸中人”,随时沉浸于问题之中。

时间过得实在太快,十年一下就过去了。2019年下半年,杂志在为2020年的選题做筹划的时候,我想到了2020年,李泽厚九十岁了,这十年当中,他应该又有许多思考。巧的是,李泽厚的朋友们在跟我聊的时候,也提到了相似的想法——可以再写写李泽厚。

可是,当2020年到来的时候,新冠肺炎疫情把所有人都卷入其中,当大家稍微缓了一口气的时候,几个月就过去了。我在5月开始的时候,跟李泽厚通了电话,他对做这个采访有些犹豫,但我还是说服了他。接下来一段时间,我每天临近中午时,便和正当美国夜晚的李泽厚进行电话访谈。这段经历,我在刊登的文章里有比较详细的描述。

有一个细节是,李泽厚在十年前和今年的采访中,好几次提到了他年幼时,父亲给他买了巧克力吃。他认为巧克力是好生活的标志。或者说,巧克力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美好回忆。我想起了十年前李泽厚往我手里塞巧克力的情形。他是在分享好的生活。

更宝贵的是他对自己思想的分享。李泽厚是我遇到的最好的受访者,他几乎会回答你所有的问题,往往还超出你的期待。这是思想的巧克力。有意思的是,我在采访作家李洱的时候,他提到了李泽厚在1986年到华东师范大学做讲座的情形。他当时是在校学生,对李泽厚只有15分钟的演讲印象深刻,以至于他把当年的情形写进了他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小说《应物兄》。那15分钟是李洱从李泽厚那里获得的“巧克力”。我觉得自己挺幸运,听了好多个15分钟的“讲座”,假如每15分钟算一颗“巧克力”的话,我已经得到了很多颗。

这次采写李泽厚,我多次想起他说的一句话——“偶在实然”。他看重人世的各种偶然。我们偶然地来到世上,偶然地遇到许多人,偶然地获得了各种味道的“巧克力”,正因为这样,人生如此宝贵。

猜你喜欢

任继愈李泽厚稿子
李泽厚的哲学探索与心灵世界
张曼菱与任继愈的“隔代亲”
任继愈的援手
当我收到稿子时,我在干什么
放胆情结
论李泽厚的“实用理性”概念
任继愈的“历史”
拖稿的各种理由
李泽厚老师升级太快?
浅谈如何撰写电视新闻中消息类的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