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路径探讨

2018-05-17刘运转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劳动收入消费率金三角

◎刘运转

(1.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西安 710127;2.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当前中国经济正步入新常态,2016年中国GDP增长速度为6.7%,经济增长连续六年(2011—2016年)降速,但逐渐趋于平稳(稳定在6.5%—7%之间),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河南的三门峡市,山西的运城市和临汾市,陕西的渭南市经济增长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速,具体为: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三门峡市2016年经济增长率为7.7%,尽管远远高于2015年的3.3%,但是还是远远低于2011—2014年的水平(一直高于9%);运城市经济出现提速,2016年经济增长率为4%,但也远远低于2011—2014年的水平(一直高于5%);临汾市2016年经济增长率为3.4%;渭南市2016年经济增长率为7.5%。①上面数据显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三省四市经济增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除渭南之外,其他三市的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一样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减速的背后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及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发生转换。分析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基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实际,正确认识新常态经济减速的本质,寻求新的经济发展动力,是保障该地区经济持续发展、顺利进入高收入阶段的关键。

一、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增长减速分析

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认为需求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他认为一个封闭经济中有效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组成,收入和消费倾向决定消费,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决定投资。消费需求不是利率的函数,而是收入的函数,投资需求就可以通过收入影响消费需求,最终影响经济增长[1]。

凯恩斯认为市场本身缺陷并不能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如果居民储蓄不能用于生产性投资,创造出更多就业时,会造成经济萧条。稳增长是通过政府购买和信贷扩张来扩大内部需求,鼓励企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确保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增长。基于此经济形势分析需要关注投资、消费和出口等变量,即所谓的“三驾马车”,同时需要相机抉择即逆经济风向的政策选择。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减速是否是需求动力不足引起的呢?下面从需求侧具体分析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

(一)投资空间有限

中国的高投资积累了巨大的产能过剩,加大了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同时资本的边际报酬逐渐递减,“高投资”的传统发展模式问题重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作为资源型城市群,资源丰富,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也给当地环境带来很多问题,在煤炭等产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以及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迫在眉睫。

(二)外部需求不足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外需求疲软,加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中国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出口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不断减弱。该地区2016年出口情况如下:三门峡市出口总额增长率为49.5%;运城市出口总额的增长率为-1.7%(以美元计价);临汾市出口总额的增长率为-15.18%,特别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都出现大幅度下降;渭南市出口总额的增长率为23%。①数据来源:三门峡、运城、临汾和渭南市2016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从上面分析三门峡市和渭南市出口受影响较小,运城市和临汾市出口受影响较大,机电产品出口是运城和临汾出口的重要部分,该类产品的出口下降是它们出口受阻的主要因素。说明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对该地区的影响很大。

(三)居民消费需求不足

三门峡市2016年GDP为1348.55亿元,居民消费额为307亿元③,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额/GDP)为22.8%。运城市2016年GDP为1222.3亿元,居民消费额为485亿元,居民消费率为39.7%。临汾2016年GDP为1205.2亿元,居民消费额为447.5亿元,居民消费率为37%。渭南市2016年居民消费数据缺乏。从数据看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整体的居民消费率偏低,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8.1%,低于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50.8%,与中国居民消费率37.14%类似,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综上,目前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与全国类似,其经济减速主要归因于投资驱动面临瓶颈,出口拉动有限,特别是高端产品的出口不足,居民消费需求不足,资本边际报酬逐渐递减,“高投资、低消费”的传统发展模式问题重重,“三驾马车”动力出现失衡。根据国际经验,一国从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过程中,经济增长必须从投资带动转向消费带动,从“生产型社会”过渡到“消费型社会”[2]。由中等收入阶段顺利进入高收入阶段的国家或地区都与中产阶级社会形成与消费主导型经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所以消费需求作为中等收入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有望成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未来几年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理论和莫迪利安尼生命周期理论都认同居民消费需求受收入的影响,所以收入分配状况是居民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收入分配状况的分析,有利于寻求提高该地区消费需求的路径,进而促进该地区经济持续发展。

②数据缺乏,用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乘相应的人口数表示居民消费额,下同。

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收入分配状况

劳动收入占比是收入分配的重要方面,一般劳动收入占比越高,收入差距越小,劳动收入占比与居民消费正向变动,实证研究支持该结论[3]。除收入之外,预期也影响消费,预期比较稳定,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城乡收入差距是目前中国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消费的影响也较大。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收入分配状况具体分析如下:

(一)劳动收入占比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收入占比

居民消费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资本要素收入者和劳动要素收入者。一般情况下劳动收入占比与居民消费率正方向变动[4],因为劳动要素收入者主要是中下水平收入者,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该类群体的消费倾向偏高,并且主要消费国内的产品。资本要素收入者主要是高收入者,一方面他们消费倾向偏低,另一方面,他们消费的奢侈品(中等收入阶段该类商品主要是进口)的比例远远大于中下收入者,对本国经济发展拉动有限。所以居民消费特别是能拉动本国或者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居民消费主要受劳动者报酬的影响,下面分析该地区各地市劳动者报酬及劳动收入占比(劳动者报酬/GDP)。

收入越稳定,对未来的预期越稳定,消费倾向就越高。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主要是签订长期就业合同的人员,比非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收入稳定(基本能预期到未来的收入波动,或者收入波动很小),流动性约束较小(贷款容易),有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所以预防性储蓄动机较小。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消费倾向普遍高于非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即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收入占劳动者报酬的比例越高,整个社会的消费率会越高[5],实证得出类似结论。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相关数据如表1。从数据看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劳动收入占比偏低,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该地区劳动要素的收入在收入分配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不利于提高劳动者收入,抑制该地区的居民消费需求,进而影响消费需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收入占比方面,三门峡该比例较低外,运城和临汾的比例高于国家的平均水平,从这个角度说,有利于运城和临汾消费水平的提高。

表1 劳动收入占比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收入占比(2015)

(二)城乡收入比

收入不平等对居民消费影响较大。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变化而变化,收入差距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消费率,一般情况下收入差距大会抑制消费。收入差距的指标很多,最常见的为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城乡收入比等,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用城乡收入比表示收入不平等的变量,具体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数据如表2。从数据看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三省四市除河南省三门峡市外,其他三个地市的城乡收入比大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目前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是中国收入差距较大的重要原因,也是目前消费低迷的重要因素。运城市、临汾市和渭南市城乡收入差距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这三个市收入差距抑制它们的居民消费比较明显。

综上,尽管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各个地市具体情况有差异,总体来说劳动收入占比较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收入占比运城和临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门峡偏低;城乡差距偏大,除三门峡市外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该地区居民消费率偏低的主要因素。适当改变这些不利的因素是改善该地区目前居民消费低迷的重要途径之一。

表2 城乡收入比(2015)

三、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提高消费水平的路径探讨

(一)提高劳动收入占比和缩小收入差距

中等收入水平的人们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所以应通过改革扩大该群体,提高其规模。初次分配注重劳动者的报酬增长,提高劳动收入占比,扩大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和收入;保护该地区高收入群体合法收入,通过税收等手段调节和整理不合理收入;通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就业指导等使较多的穷人脱贫,跨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应对物价上涨压力,进而提高中等收入和低收入群体收入。城乡差距是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通过改革提高农村和农民的收入,有利于提高该地区的边际消费倾向。教育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方面,扩大该地区教育支出的规模,并注重教育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除此之外,解决有钱不敢消费问题也非常重要。如果将来缺乏相应的经济保障,就会形成较强的“预防性储蓄”。所以需要在市场机制下完善就业机制,健全社保制度,增强对未来的信心,稳定其收入和其消费预期,提高其当期消费。

(二)提高收入的稳定性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由于工作稳定,预期收入一般相对比较稳定。提高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收入占比能促进其消费率的提高。主要通过以下途径:适当提高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适当增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人数。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高于该地区同期非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所以目前主要通过扩大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规模来提高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居民消费率。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完善劳动市场就业机制,使更多的人有机会获得较为稳定的工作等;加大对非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和收入稳定性,降低其收入的不确定性。加大社会保障和教育等覆盖面,降低非城镇单位人员的目标性储蓄。降低非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流动性约束,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任保平,宋宇,郭俊华,等.宏观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马晓河.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需求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调整[J].宏观经济研究,2010(11):3-11.

[3]刘东皇,沈坤荣.劳动收入占比与居民消费率:机理与中国经验[J].社会科学研究,2017(1):15-21.

[4]汪伟,郭新强,艾春荣,等.融资约束、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与中国低消费[J].经济研究,2013(11):100-113.

[5]范红忠,黄永明,连玉君,等.就业生命时间、劳动者收入的持久性与我国居民消费率——基于省际职工收入占比和非职工收入占比的面板数据分析[J].经济学,2013,12(4):1209-1230.

猜你喜欢

劳动收入消费率金三角
电磁感应综合问题中的“金三角”
金三角图案
我国经济消费率问题探析
经济动态效率视角下的省际最优消费率研究
破解天体运动问题的“金三角”
市民化与个人劳动收入:外部性视角
资源误配置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在下降吗
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特征及结构性因素分析
越境大剿匪——国民党金三角“复兴基地”覆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