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移动平台的构建
2018-05-17林仕彬
◎丁 铁 林仕彬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工程系,广东 中山 528404)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永恒主题。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因此,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构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移动平台,开展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第三方对教学质量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动态监控非常重要。
1 现状分析
1.1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在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移动终端价格的下降及WiFi的广泛铺设,移动网民呈现爆发趋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1月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互联网普及率为50.3%,其中手机网民的比例为90.1%,因为与台式电脑相比,移动终端具有以下优势:第一:便捷性,移动终端拥有通过3G、4G和WiFi等无线技术连通网络的便捷特性;第二:便携性,移动终端的基本载体是智能手机、IPad和平板电脑等随身移动终端,它们体积轻巧,具有很强的便携特性;第三:即时性,通过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用户可充分利用生活中、工作中的碎片化时间处理各类互联网信息。
1.2 “移动互联网+教育”的应用现状
教育与移动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催生了各种新的移动教育模式,例如:视频公开课、微课、MOOC课和猿题库等移动APP的开发以及在教育行业的广泛应用,让学习者的碎片化时间得到充分利用,例如:学习者将知识下载到移动终端,可随时随地完成知识的学习与补充,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因此,借助“移动互联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理念构建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移动平台将充分利用这些特性。
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移动平台的构建原则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特点与优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移动平台的构建秉持模块化、实用性和易用性等原则。
2.1 模块化原则
移动平台应满足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等众多用户定期出现的评价需求,它涉及课程信息、教师信息、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教学条件等大量数据的异动与更新,因此,移动平台架构的灵活性和伸缩性非常重要,只有秉持模块化设计原则,才能应对用户需求。
2.2 实用性原则
移动平台建立在为人才培养提供评价信息、实时检测与反馈的基础上,而实用性是移动平台便于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运行过程中对教学偏差及时进行调整分析的最基本根据。实用性代表着移动平台的质量,是移动平台开发成败的衡量标准之一。
2.3 易用性原则
移动平台需采集大量定量与定性的评价数据,用户包括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等,因此,移动平台设计与开发具体从用户界面、用户使用条件、用户群体水平等几方面进行系统性设计,以确保其推广的易学性、操作的易用性。
3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移动平台的设计方案
移动平台设计目标是借助移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以人工为主的监控手段,以下从架构、功能和数据库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设计。
3.1 平台架构设计
移动平台的用户主要有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等,重要用例有评教打分、意见反馈、信息查询、数据统计和信息维护等。移动平台采用了C/S与B/S结构相结合的网络结构设计,具体如图1所示。
移动平台由移动客户端、PC机客户端、网络平台和后台数据库组成,其中移动客户端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信息传到Web服务器,请求其做出响应。移动平台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等三层,表示层采用XML、HTML等技术;业务逻辑层采用JSP、Servlet和JavaBean等组件技术处理表示层的连接与请求;数据层主要为DBMS,负责数据的存取访问,其逻辑结构如图2所示。
3.2 平台功能设计
移动平台是对教学状态、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它主要由系统管理、在线评价、结果查询和在线咨询等四部分组成。
图1 平台网络结构
图2 平台逻辑结构
3.2.1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是指对评价活动中所涉及的个人信息、时间、公告、用户、课程和班级等基础信息进行初始化或设置,具体功能有:
个人信息管理:对个人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
时间管理:对评价时间、查询结果时间进行设置。
公告管理:在线发布质量评价相关公告,即时动态地显示在平台首页。
用户管理:对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等用户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
课程管理:对课程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
班级管理:对班级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
3.2.2 在线评价
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等用户依据各自的评价权限和评价指标对教学院系、教研室、教师和班级等进行评价。评价选项采用李克特量表实施选择评价,相应的等级包括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差等五级,对应分值按100%、80%、60%、40%和20%的指标进行计算,具体实现如下:
教学院系的评价:对教学院系的教学管理做出评价。
教研室的评价:对教研室活动做出评价。
教师的评价:包括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和督导评价。
学生的评价:教师对所教班级的学习情况做出整体评价。
3.2.3 结果查询
评价过程结束之后,需要对获取的评价数据进行有效的统计与分析,移动平台根据用户权限显示相应的参评人数、平均得分、标准差、最高分和最低分等汇总结果。系统管理员和有关领导根据权限分配可查询全校所有的评价结果;教学秘书则可查询其所有在院系的评价结果;教师则可以查询自己已做的评价和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结果;学生则查询自己已做的评价和对其所在班级的评价结果。具体实现如下:
教学院系的评价结果:查询对教学院系教学管理评价的汇总结果。
教研室的评价结果:查询对教研室教研活动的汇总结果。
教师的评价结果:查询对教师教学活动评价的汇总结果。
班级的评价结果:查询对班级学风评价的汇总结果。
3.2.4 在线咨询
为了方便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等用户实时对全校教学秩序、教研活动、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等相关事宜进行咨询与反馈,移动平台设计了在线咨询功能。正式用户登录后能够看到在线咨询页面,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互动,咨询由相关管理员进行回复、管理。
3.3 平台数据库设计
移动平台数据库作为数据的存储中心,它是整个平台的核心与基础,移动平台数据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移动平台的质量与效率。
3.3.1 概念结构设计
数据库中的概念模型可以将现实世界中的用户需求进行构建描述。
3.3.2 逻辑结构设计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就是把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设计好的基本E-R图转换为与选用的DBMS产品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最后进行优化。与平台数据库逻辑结构对应的数据库表主要有用户信息表、课程信息表、教师—课程表和学生—课程表等。
4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移动平台的实现
4.1 平台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平台的一个核心部分,为人才培养监控、数据分析、评价与考核提供前提条件。由于移动平台的特殊性,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方式采集数据:
4.1.1 接口对接数据
通过已有的接口从教务系统、学籍系统、学校教职工人力资源系统等获取基础数据,如教师信息、学生信息、课程信息等。
4.1.2 用户导入数据
移动平台在每个数据量较大的信息操作功能中提供一个Excel模版,用户可下载该模版并按照格式填写相关内容上传,实现数据导入,给用户提供更方便的服务。
4.1.3 用户录入数据
一些数据量较小的信息,可允许用户自行录入。
4.1.4 通过技术手段合法获取
通过一定技术措施从用户的Cookies的文件中自动获取数据,例如:它包括用户名称、所浏览过的网页地址、所感兴趣的关键词、浏览频率、页面停留时间、何时打开电脑,何时访问微博,何时登录QQ,喜欢浏览哪一类型网站等等。
4.2 监控结果反馈
移动平台将采用APP查询、邮件和短信等三种方式向用户反馈监控结果。通过用户操作后程序自动调用反馈函数,自动读取平台中存储的用户邮箱或手机号码,向用户发送提示邮件或短信。
5 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给高职院校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移动平台的构建能及时进行数据分析、不断调整和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终交出一份让学生、行业企业和社会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赵姝淳,孙曙辉.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4(3):49-56.
[2]〈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N].教育部,2011.
[3]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
[4]丁铁.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测评的探析[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4(1):52-56.
[5]贾桂霞,李驰新.基于J2ME的移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兰州文理学院(自然科学版),2011,25(3):58-61.
[6]赵秀峰,史克学,王川龙.基于AS P和Web数据库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太原师范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