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经典走进生活
——兼谈央视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

2018-05-17曾湖仙

教育家 2018年13期
关键词:经典咏流传诗词生活

文 | 曾湖仙

引领学生阅读经典、感受经典,是目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可是,不少经典并不为学生所喜爱,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经典往往是经过较长时间沉淀出来的精品,似乎与现在的孩子在语言、思想以及心理上有隔阂;另一方面经典意味隽永,需要沉潜涵泳,读者应该融入作品,反复玩味和推敲,而习惯了浅阅读、碎片阅读的今天鲜有人具备这种细心和耐心。因此,通过阅读模式的创新引导学生亲近经典进而热爱经典,是语文老师乃至社会各界的文化人士应该努力的方向。

今年央视一套在大年初一黄金时段推出一档新节目《经典咏流传》,大受欢迎,豆瓣上给出了9.4的高分。特别是节目中乡村老师梁俊和贵州山区孩子表演的清代文学家袁枚的小诗《苔》,感动了无数观众。据说这段视频全网播放突破4000万,刷爆了朋友圈,成为春节期间最热门的一首歌曲。这个节目采用的是“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古代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由唱作歌手在舞台演绎,带领观众领略诗词之美,同时融入与诗词相关的故事,或为诗词作曲的缘由,或是演唱者本人的经历,从而丰富了诗词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同时邀请文化学者和音乐家现场点评,取得与观众、演唱者的共鸣,真正实现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很多观众由此对古代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经典在音乐旋律中焕发新的活力。

归纳起来,这个文化节目如此吸引大众,主要有三个点:一是变读为唱,舞台呈现,使之有了娱乐性,也容易记忆;二是融事于诗,以事感人,使诗词进一步贴近生活,具有了现实意义;三是嘉宾点评,角度各异,使诗词理解有了多样性,符合阅读鉴赏的特点。如《三字经》《明日歌》辅之优美的旋律,对人感化的力量更大,《声律启蒙》这种知识性较强的经典也因为节奏在明快与悠扬之间转换而韵味愈发浓郁。汪明荃与罗家英夫妻所唱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与他们的爱情生活无缝对接,感人至深。两位相恋二十一年,到六十多岁才结婚,罗先生在给汪女士的信中说:“你剩半条命,我剩半条命,我们就合成一条命,相依为命,同心到老。”“对我来说(结婚)慢一点也没关系,只要有一个好的结尾,最后能跟你在一起,正如诗词上说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的感情,这样的爱情表白,与秦观这首词自然地嫁接在一起,结出的果是新鲜而绚丽的。此外,嘉宾点评是鉴赏的极好补充,虽然不是每次点评都到位,观众也不一定都接受,但至少提供了一种理解。康震对《木兰辞》的解读颇有激励价值,他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既体现了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自信,也流露出中国女子使人着迷的温婉的特质,展示出女性的全部力量。曾宝仪、庾澄庆更是从有经验的舞台音乐人的角度加以评述,既接地气,又十分专业。

我们在校园中开展经典阅读活动,也可以仿效央视节目的做法。

首先可开设“古诗词吟诵”的选修课。吟诵就有唱的味道在里面,它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需要按照一定的韵律和节奏,声情并茂地诵读出来。这与平时的课文朗诵不一样,需要尽力去表现古诗词的音韵之美,从中体会到一般性的朗读所不能传递出来的情感。唐调大家陈以鸿先生接受访谈时说自己吟诵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时,深入文章境界,以至涔涔泪下。课堂上进行吟诵,学生一方面能够在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音调中更自然地深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去,几近陈以鸿先生的感受;另一方面在调整姿态、大声吟咏时,能感受到大家饱满的热情、陶醉其间的快乐,如《毛诗序》里说的“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如此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现场

其次,成立各类经典阅读小组。这类小组由学生自发组织,交由他们自己确立一个阅读方向或阅读范围,比如科幻作品组,外国文学经典组,中国当代小说组,国学经典阅读小组等。我们说,经典能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中复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把经典注入到了现代生活里;同样,阅读小组也要把经典融入学生自己的生活里去。每周集中一次研读,确定一个主讲同学,听完之后进行讨论,针对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解读书中的微言大义。尤其是后者非常重要,能让学生认识到国学不是佶屈聱牙的古文字,而是与现实、与自己联系紧密的生活宝典。

这样的讨论活动同学们便能积极参与了,因为国学教我们在生活中怎样做人做事,很有实用价值;再是课堂上能交流心得,丰富思想,启迪智慧,享受乐趣,是难得的学习体验。

以上两种做法主要在课堂,还可开展课下的经典阅读系列。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曾这样评价文学经典: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更是一本永不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那些能带来“发现”、意味深长的书籍往往能够跨越时代,与当下对接,所以,在选择书籍时要反复斟酌,郑重推出;教师写“荐书理由”,挖掘经典中学生最感兴趣或切身需要的问题。学生看完书后做点评,在老师荐语的引导和同学留言的启发下,同学们容易产生阅读的欲望,而且这种目的性较强的阅读,能使阅读更加深入,收获更大。

经典阅读,是当代社会精神建设的需要,从学校到社会各领域都在大力提倡。这次央视《经典咏流传》的节目,更多的是一种宣传的效应,很多人从中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同时也给予我们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启发:要不断地去尝试和创新经典的阅读模式,让经典走进生活。只有与现代人、现代生活发生实质性关系的阅读,经典才会焕发出崭新的活力,真正成为“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语)。

猜你喜欢

经典咏流传诗词生活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经典咏流传》:文以载道,歌以咏志
《经典咏流传》:歌以咏志,乐以抒怀
《经典咏流传》
传承诗词之美 《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