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科技、新人类与无边的美术馆

2018-05-17金江波

上海艺术评论 2018年1期
关键词:美术馆机器人计算机

黑科技、新人类与无边的美术馆,让我们从计算机这门科技说起吧。

“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了我们的生存”—尼葛洛庞帝(MIT媒体实验室创始人)这句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名言,今天看来恰如其分地预言了计算机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人类进入计算机时代之后,我们依托计算机为我们生活与工作进行计算,计算机的演算能力成为人类自身能力提升与延伸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而尼葛洛庞帝所指出的“决定了我们的生存”的内涵更是超越了人类对计算机产生与发明的初识定义。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清晰地理解为什么是计算机会决定我们的生存!

上世纪90年代之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世界风起云涌,我们比任何时代都拥有更多的科学创造与科技应用推动社会进步与生活方式升级,乃至对时空观的重新定义。我们先有了IBM大电脑,然后是PC个人电脑、苹果iMac、iPad到今天的智能手机……短短十多年间,个人计算机处理到网群计算,大数据分析到云计算,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人人互联的时代到物物相连的时代,从“人”走在云端上,再到“物”能够表达与传输信息。其实我们已然把宇宙星球当中地球变成一个“村”。在信息全球化的浪潮里,所有一切都将无缝链接。所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由计算机科技引发的信息革命时代以及即将创造出人类与计算机科技带来的智能机器共存的前所未有的信息文明时代。

我记得最早时我用计算机做数字建模,那个时候应该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计算机还仅仅只能在DOS的命令下几天几夜生成一张三维图形,我们已经把上海油画雕塑院何勇老师的雕塑作品用用电脑三维图形仿真呈现出来,他当时十分兴奋,意味着他只要有个Idea,就可以先把作品的虚拟效果进行可视化的表达,为他作品的创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也由此可以改变他创作的方法。如今,我们非但能及时把脑海中所思所想的内容,进行直接的图形图像的生成,还可以借助计算机强大地演算能力,挑战我们未知的视觉神经与打开我们的思维想象空间。我们甚至可以结合输出技术与材料科技一道,用3D打印方式完成我们对“新物种”的塑造。如今我们已从虚拟的三维的空间走向实体物理空间,还有VR+AR技术应用,用VR和AR技术到全息全景的技术,以前通过屏幕看虚拟的视觉,现在可以从 “虚拟幻觉”到体感的“身临其境”。再借助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设施和计算机的进行交互识别,图象识别技术到体感识别技术成为人机接口的第一界面。人脸识别、生物识别、神经识别和脑科技等等都重构了我们与计算机的关系。计算机将不会是单独的作为机器的存在,将可能植入身体内部与人体技能合为一体,或者说是通过穿戴方式来与人的生物功能结合起来。还有就是材料科技,从纳米技术到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芯片植入身体了,纳米技术也可以把材料微观到非常小的粒子链接到我们肌肤、肌肉甚至神经系统,现在我们基因代码可以破解,可以进行重构,重新建立基因的方式,将可能产生新生态下的“新人类”,当然还有很多……实在不胜枚举。

刘海粟美术馆“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展品

刘海粟美术馆“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展品

所以我们讲的以计算为主的计算机科技已不是高科技,真正高科技远远超过计算机为单科的科技了,如我们的生物科技、宇宙空间科技等等。现在是所谓的黑科技,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了黑科技的时代。最近很热门的一本书《未来简史》,就是讲从智人到神人的发展过程。该书提到从智人到神人面临未来三个问题:生物本身是算法,计算机不是我们算法本身,我们生物基因,生物能量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当中不断更新的,我们现在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催化更新我们人类自身,我们作为智人可以通过生物,通过智能技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升级为神人,书中介绍道有三条路径可以走,生物工程、半机械的工程和非有机的工程。

因此,我们当下黑科技有哪些呢?荷兰已经在研究有性繁殖机器人,把两个机器人放在一起,通过一段时间组合交流以后,机器人能自动衍生出阴阳不同的机器人,产生性别不同的新代码和符号,然后用三维打印出来,外形是和上一代一样,但是有体态特征和形体差异的已经与上一代有差异了,所以将来可能有大量具备繁殖能力的机器人。

最近网络有段非常爆红的视频,讲的是汉森机器人公司研制出来的首位入籍沙特阿拉伯国籍的机器人·索菲亚,在深入学习人类思考能力之后,她会产生自我意志,并能作出智慧判断,比如说在与主持人的对话中,主持人问她今后她会去毁灭人类吗?她说如果一定要有答案的话,哪么就是吧,我会毁灭人类的。这是一段出乎意料的对话,可以想见机器人自我成长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对人类来说是严峻的挑战。

还有一些黑科技,如:如何控制人脑的技术,通过控制人脑意识,可以进行知识更新与操控身体。

还有谷歌做电子眼。根据人类视觉健康预测,我国的近视患病率接近全球的51%了,近视患病率中国将近7亿人口,我们如何用谷歌的电子眼的技术植入眼球,帮助人类完成自身机械性改造成为现实,而且这些电子眼睛将来也会重构人类的阅读方式。

还有我们可以再造第二皮肤,我们对自己的生命状态、体态重塑,将老化特征进行重造,可以让70岁左右的老奶奶,回到40岁的皮肤。

还有一种我们发现了“最黑物质”,大家都知道只有光才能看到世界,当“黑物质”放到你眼前时,这个被称为“世界”的世界就消失了。还有意念打字、细胞代码重组、基因图谱重组等等。所以我在想,今后美术馆会是怎么样的?是不是可以叫无边的美术馆?

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走向工业时代,再到现在的信息时代,然后马上奔赴这个即将到来的智能时代。从我们普通人到人和机器共存的时代,我们从智人到神人的进程中,新人类已经诞生,新新人类即将到来。我们现在借助手机与世界交流,借助计算机延伸人的能力。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小孩子基本上过的就是“指控生活”,像我女儿没有手指没有办法交流的,每天用手指在手机屏幕、iPad屏幕上进行操控。人用手势与机器交流,搞设计艺术的人就要研究这些东西,手势是可以被设计的,美术馆呢,也许要研究人的阅读习惯,然后想想怎么来展呈美术作品。

现在很多好莱坞大片里经常看到从手势交互到体态交互,我们人体的动作就是交互第一界面。音控技术的应用,就如“君子动口不动手”,“音控生活”就是语音机器人帮助我们来操控一切,还要让机器人学习各地方言,用方言表达地方的情感,用方言表达逻辑关系。未来我们还要让智能对话过程当中,非但听得懂我们的话,更重要的是还要听出中文语言逻辑下的言外之意。

我们还会进入到“眼控生活”,像Kinect做了一个人机交互的摄象头,谷歌推出Google Glass,通过眼球扫到哪里,就能控制命令。澳大利亚科学家通过Google Glass,让初次当妈妈的这些人学习哺乳,学会更好地哺育下一代。还有如果有了Google Glass,城管就不能随便打人了,因为Google Glass会记录这一切,并第一时间送到网络上。

最后是“脑控生活”,认知新革命和神经网络科技将使我们“所念即所得”,只要你一动念头,就能通过脑科技,植入你想要的任何知识,譬如我想了解整个美术史,一两秒就植入你的脑海,还可以告诉你,黄宾虹一生创作多少张画,毕加索有多少情人等等,脑机界面用意识控制虚拟世界的自己,可以回到意识的过去和未来,就像《骇客帝国》和《阿凡达》电影里描述的那样。

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预测:20年后我们可以上传自己的意识,在智能机器人上获得永生。可以说肉体以往,精神永驻,意识永生。

那么,今后我们的美术馆会是怎么样的?自从有了人文学科之后,美术馆、博物馆就是人类见证自身文明以及学习人类智慧积淀的殿堂,这个定义是不会变的。有了计算机科学之后,可使用它重现历史,比如说我们敦煌莫高窟,由于人进入物理空间之后,导致历史古物产生不可逆转的生物性转变。所以我们需要用计算机技术来保护文物,同样又能传播文明。计算机技术和仿真3D打印技术将会对传统文化大量进行复原复制,包括历史文脉的研究和艺术作品的数字化。

另外一方面,影像技术的日益成熟,被广泛应用,通过大型影像技术,我们可以把具体的、微观的和不常见的艺术品,进行视觉放大化的投射,使我们获得超越视觉经验的艺术感受。如数字梵高展等等为什么能获得成功的市场反响,主要还是通过这样技术化的实现,既解决了展品的保护、运输和巨大的保险等客观问题,同时让艺术品成为公共空间的文化内容,使阅读变为更为直接的体验。

还有VR+AR的技术,以及智慧美术馆,我们拿手机走到展品面前扫一扫,我们手机就成了美术史数据库,各种详尽的内容应有尽有。

还有线上美术馆,谷歌做了罗浮宫、大英博物馆和各地的代表性线上美术馆。我们的美术馆应该怎么做?不久的将来,我们美术馆当中,应该有导览的AI机器人,机器人介绍艺术、介绍展品、介绍美术馆的馆藏。导览AI机器人会带着观众走,并在与观众交流中,不断了解他们的需求,进行有目的的导览,有规划的导览,量身定制的导览。

这些现在叫黑科技,以后就叫新科技,再以后就是应用科技了。三年之内数字美术馆、虚拟美术馆大量出现,AI导览机器人第一代也会大量应用。我想更重要的是,我们未来十年、二十年,在新时代下的美术馆,2040年上海成为卓越城市的人文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下的美术馆,会是什么样?首先以假乱真的投影技术、全息技术流动在公共空间与城市生活融为一体。大批艺术作品也许不再需要运输,并可以根据需要为全球观众展演。

AI机器人技术越加成熟,这些AI神人将会从墙上的艺术作品中走下来,与人类握手,讲述自己诞生的故事,让艺术教育更生动。如“蒙娜丽莎”也可以从墙上走下来,来到我们美术馆空间里面,与观众互动,并成为我们艺术教育的导师来讲述前世今生和艺术家的创作。

随着脑科技、生物科技等科技的成熟运用,受众可以更随心所欲地欣赏艺术、“玩”艺术。人们可以随身携带美术馆,利用小憩时间,梦中游览一次想去的美术馆,艺术相关知识一瞬间直接输入到脑中成为人类学习记忆中的永恒。“睡在”美术馆里面,可以说是一次遇见艺术的浪漫邂逅。生活在美术馆,美术馆成为生活本身,其实不是梦想,不是假想,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来到我们生活当中,坐在我们客厅里面,把你带到历史和他们的工作室里,让你一起创作作品,并形成数据,利用特殊的影印技术,变成无边的美术馆。

为了那些可能的、无边的美术馆,让我们现在开始行动起来:让美术馆成为人类完成创新梦想的基地之一;让科学家、艺术家、人文学者、设计师以及无数创意工作者来到美术馆进行创造转换的实验平台;让美术馆成为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领域的实验场域;让美术馆成为引领人类发展,开启人类梦想,传递人类创新精神的实验殿堂。现在这个时间已经完完全全到来了,挖掘美术馆无尽可能的时代到来了!

刘海粟美术馆“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展品

猜你喜欢

美术馆机器人计算机
仁·社区美术馆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美术馆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加州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