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控实训课教学中探索工匠精神的培养

2018-05-16郑如祥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载体车间

郑如祥

李克强总理2016年3月6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我国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的经济转型升级中,需要大量具备工匠精神的从业者。而中职学校作为培养现代技术蓝领的最重要渠道,如何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满足时代发展对技术人才的要求?是广大职教人在教育中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课题。

工匠精神是职业人的一种优秀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综合要求,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要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品德修养、劳动卫生等各种渠道,多层次、多视角、多着力点去开发“工匠精神”培育的途径与方法,为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挖掘新思考与新路子。笔者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数控实训课教学的教師,认为工匠精神与专业技能是相互依存的两大教育要素,谈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就离不开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教育是两不分离的一体,所以中职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首先要紧贴专业技能的教学开展。专业实训教学是中职生专业技能训练的主阵地,更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阵地。笔者以在数控专业实训课的教学为研究载体开展中职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探索,力图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

数控专业实训课是数控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是训练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最重要渠道,关系到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企业工作岗位、能否以一技之长开创一片事业,更关系到学校一个专业的品牌与口碑。随着职业学校硬件建设的不断投入与升级,实训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实训课程的开设率大为增加,学生有了更多的技能训练时间与设备使用的保障。作为中职数控专业学生成为数控技术人员上岗前的最大练兵场——数控实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传授与训练,更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与专业品质的培养,以培养现代“德技双馨”的数控专业人才,在实训教学中紧紧围绕“工匠精神”的培养和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多视角、多层次地去培养数控专业学生的“德”与“技”,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以企业产品作为训练载体,强化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学生专业、敬业的工匠精神

在常规的数控专业实训体系中,专业技能细分为多个小技能项目。如数控车实训中有:车削光轴、台阶轴、车削内孔、车削螺纹等,数控铣实训中有铣削平面、铣削外形、挖槽、曲面加工等。而实训教学的内容则是以这些项目为依据逐一开展教学与训练,训练内容单一、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更没法与企业的生产实际联系起来,长时间训练下来,学生便对实训产生厌倦而影响训练的效果,更影响了学生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样的专业训练,所有的技能项目都学过练过了,好像对专业技能都掌握了,但当学生面对企业的生产任务时,竞手足无措、无从人手。这反映了我们的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好似让学生学习了训练了,但学生却没有真正掌握技能,无法使用所学的技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原因在于常规的实训教学体系中以单一项目为载体开展训练,缺乏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与企业产品的生产脱节,所以我们必须要改变教学的载体。

引进合适的企业产品,以企业产品的生产为教学项目载体,将要训练的技能项目融入其中,实现作业即产品、上课即上班,模拟现代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模式开展实训教学。我们要对企业的产品进行整理与筛选,让筛选出来的产品的加工技能应用符合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让系列产品的生产训练过程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相符合相匹配,再对课程的内容与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与优化,实现以企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体系建设。这样的训练载体与模式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实际生产的能力,训练的工件与企业生产的产品实现了无缝对接,学生学会了企业产品的分析与工艺规划、加工方法,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与成效;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因为训练不再是单一的平面铣或外圆车削,而是企业的LED灯头、机器配件等,这些作业甚至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应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豪感,更看到了专业技能给自己将来就业带来的影响。促使学生更专注于专业学习,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除了改造专业训练的载体,在课程体系中更要加强职业道德的引导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常规的教学中,如通过大国工匠系列人物的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引导学生对专业的专注与热爱,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与追求。

二、以企业产品的质量评价方法为载体,培养学生追求极致的品质意识和工匠精神

以往的实训作业评价体系中,作业的评分标准往往是做正确一个特征或尺寸得多少分,累积到60分即为合格。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就会取巧于评分标准,对加工对象有所取舍。这种评价标准与企业的产品质量标准大相径庭。企业产品的加工中首先是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加工流程,再根据产品质量要求进行检验,分出废品、合格品、优质品。目前以检测单项累积分的评价方法培养不了与企业相配合的质量观,更没法培养学生对产品生产精益求精的追求,只会培养出应试教育的取巧者,学生容易养成浮躁的质量观。

引进企业产品的质量评价方法,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最基础要素。首先,要打破累积加分达标的观念,只有合格与废品的泾渭分明,引导学生专注于研究产品质量要求,树立产生效益的质量观;引导学生专注于技术的应用与追求,树立追求产生效率的工艺创新意识。其次,是运用合格品与优质品的区别,引导学生在技术上追求极致、精益求精,把作品做成艺术品,培养学生的对质量的卓越要求与职业自豪感。评价方法与企业标准的对接,更是让学生轻松走上工作岗位的最坚实基石。

三、以车间6S管理为载体,培养学生规范、严谨工作的工匠精神

笔者认为一个管理规范、整洁明亮的实训环境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着极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杂乱脏差的车间环境是很难培养学生规范有条理、专注而严谨的职业素养,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育人因素。所以在车间的设备与场地管理中,必须引进企业的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的6s管理方法,营造一个良好的车间育人环境。这就需要在实训课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清晰而明确的车间管理要求。在车间实训的着装要求、行为举止要求等必须要按照企业生产车间的管理规范要求,做到有规章、有执行、有检查、有教育。规范管理,培养学生懂规则、守规矩的意识。

2.清晰而明确的设备操作规范要求。引导学生学习设备的保养维护手册与操作规范要求,实训中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设备的使用规范和保养维护,做到学生用设备、惜装备,做到人身与设备的安全第一。

3.整潔条理的工作岗位要求。工、量、刃具,工具车、产品、毛坯等物品规范摆放、定点存放,任一物品都有它固定的位置不随意摆放,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

4.车间卫生工作要求。每次实训后的工作岗位、车间环境的清洁工作也是培养学生细心、规范职业素养的重要渠道。

四、以训练细节为载体,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不忽略任何一个细节是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一。在实训教学中从严从细要求,坚持细节把关,引导学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放弃。这就要求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实训的目标与要求要做到清晰而明确,不能模糊其词,让学生无法准确把握训练的目标和要求。

2.师生开展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到每一个技能知识点,对于理解不透彻的问题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教师要引领学生敢于直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要轻易放弃问题。

3.严格按照管理的规定或操作的规范进行实训,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实训过程中的问题并纠正。

4.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技术工作在安全的前提下多尝试多探究,教育中要有足够的耐心,投入足够的细心去解决技术问题。

5.师生在实训中面对技术质量的问题时,避免出现“大概这样吧”“这样算了”“差不多就行了”等松散性的表述和要求,要对每一个尺寸要求、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等质量要求严格把关,做到精益求精。

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一个值得教师们深入探索的话题,一种精神的培育应渗透在生活、学习、工作的点滴中,坚持日久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意识。笔者在数控实训课的教学中坚持探索与实践,从教学载体、教学评价、车间管理、细节教育等四个方面人手开展教学研究并不断改进与规范。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有较明显的提升,体现在车间实训秩序也有较明显的进步,实训车间环境实现了整洁规范,特别是工作台上物品与各色工具的规范摆放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学生养成了优良的规范有条理、细致严谨、看重质量追求极致的品质,专业技能训练的学习效率与效果都有较大的进步。工匠精神的培育首先从专业技能训练课堂为着力起点,再拓展到中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卫生清洁工作等学校其他教育领域,以点带面,扩大连锁效应,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载体车间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超过定额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扶贫车间”拔穷根
A7_p69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有感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考核
机会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