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背景下职业院校汽车技术教学的研究
2018-05-16何向东
何向东
技能大赛机制在我国职业院校汽车技术专业的实施已有10周年,它是贯彻以能力为本位,正确引导职业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现实表现,促进职业院校为汽车售后市场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汽车技术教学应结合自身特点,灵活组织和举办各级技能比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本文就技能大赛背景下如何提高职业院校汽车技术教学实效进行阐述。
汽车保有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持续增长。我国汽车售后领域将是一个庞大的服务市场,它将为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汽车相关行业发展急需大批量技术技能型一线工人。我国汽车售后市场发展的商机有:一是我国汽车经济体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如购置税全免或减半,汽车下乡补贴,以及人们的购买能力增强,全国公路网络的日趋发达,导致汽车保有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二是随着汽车服务行业向纵深发展,汽车整车的销售利润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份额不到五分之一,而汽车售后市场服务业利润可以占到汽车产业链总利润的一半甚至更多,这从客观上刺激了汽车后市场的发展。
职业院校要有针对性地为行业企业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较强动手能力的一线应用型人才。所以,职业技术技能是权衡职业院校学生的一个重要砝码。在我国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里,一定要强化培养特色,其中技能大赛机制是促进职业院校各项改革与发展的教研成果之一。在近10年的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行业企业有意识、有目的的积极参与成为选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决定力量,为职业院校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技能大赛机制对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和企业的引擎带动作用
(一)促进专业建设的加速发展
汽车技术技能大赛引入了汽车服务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汽车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了从项目设计、标准制定、技术支持、评价标准制定等所有过程,达到了职业技术教育与汽车行业企业的一线牵,迫使职业院校有效调整汽车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促进了职业院校的蜕变发展。然而,在汽车行业企业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加快的大背景下,尤其是电子控制等前沿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职业院校汽车相关专业建设要主动加强与汽车行业企业的合作,及时调整汽车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紧密围绕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要,促进汽车相关专业建设的健康发展。
在专业建设中,职业院校相关系(部、专业科)要牢牢把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目标”的使命和立足点,将汽车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汽车后市场发展、汽车技术技能教学过程与汽车后市场需求岗位、汽车课程项目教学内容与汽修厂(汽车4S店、汽车服务中心)实际工作任务紧密联系起来,切实制定“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学校评价与用人单位评价相结合”的教学即工作、顶岗即就业、学校即用人单位的3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包括市场调研需求、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计、职业能力要求、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内容等。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为主要途径,加强汽车技术专业建设,在广泛开展汽车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分析汽车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等,把专业做大做强。
(二)设计专业岗位够用的课程体系
汽车技术技能大赛是面向汽车企业、面向汽车服务岗位的技能性活动,引进汽车行业的高技能、新技术,要求汽车行业、企业专家依据不同岗位(岗位群)标准共同参与编写汽车技术竞赛实施方案和实际操作规程,使职业院校课堂教学内容符合行业企业现实就业岗位要求,科学地检验学生是否能适应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有计划地让学生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二、效率与成本并重等多元意识。职业院校教学部门宏观指导各系(部、专业科),各系(部、专业科)具体指导各科任教师设计贴近行业企业实际的课程教学项目,细化各项目任务内容,以任务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根据院校课堂教学的现实需要,精心制作课堂教学课件,落实专业课程网站和教学平台建设,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充分利用信息化条件开展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系(部、专业科)根据汽车服务岗位群的特点、工作要求和职责,主动与汽车行业企业共商,确定教材内容,一起落实课程设置,建设“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汽车技术技能比赛项目是按汽车专业岗位现实需要而设置的,是按照完成汽车工作岗位的任务来确定相应的比赛规则,要求参赛选手要达到既熟练又准确,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等方面,都有很严格的工作流程要求。职业院校根据汽车专业的客观发展需要,依据已有的设施、设备条件,都可以以技能大赛要求为蓝本,特别在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从课程案例的描述、学习情境的设置、学习任务的确定、考核标准的制定等方面,都需要按专业岗位的工作能力配置相关教学资源,最终确定采用可行的教学模式。技能大赛各项目的评分指标能够较好地规范核心要素,让学生懂得职业行为能力的形式是不拘一格的,是以学生亲自实践和体验来得到的。技能大赛以选手综合能力为主要评价标准,最终以岗位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评判专业能力,所以,职业院校在训练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方面会变得踏实,且有效果,促使职业院校对人才培养理念有质的转变,让不怕辛苦、有技术走遍天下、勤勞致富观念植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三)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若希望学生在技能比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作为教师先要有精湛的教练水平。每次技能大赛的举办,是专业教师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契机,是加强教练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时刻。为了保证技能大赛能顺利实施并且有显著成效,职业院校要特别加强对大赛项目教练的前期培训,让教练先吃透大赛的相关文件、比赛方案、技术标准、评价标准等。职业院校积极利用“走出去”的方式,先选派大赛教练先期接受企业技能大师的指导。在指导学生项目训练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对参赛学生进行项目辅导,教师必须先丰富自身的专业理论和提升自身技能水平。指导教师能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会主动开展教学反思和咨询企业师傅,以此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每一次在技能竞赛承办院校、教练之间可相互交流,通过观摩他校选手比赛的即时录像,比赛完后调整自身在指导学生过程中的一些尚需改进之处,领悟更加科学的指导策略和方法,提升了教练的指导水平。
(四)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竞争意识
职业院校的学生一般对文化课不重视,而对技能实践操作有兴趣。技能大赛的初衷是为了选拔具有一定专业理論水平并且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大赛为学生提供了一展技能风采的机会,让那些中考或高考失误的学生找到了另外一条实现价值的路径。那些文化基础差且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对学好一技之长又有浓厚的兴趣,勤于动手操作,不希望被社会所淘汰。从2007年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开始,技能比赛在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就读职业院校的学生人数都在逐年提高,行业企业都希望从职业院校录用有一技之长的毕业生,有些企业甚至高新聘请具有丰富企业一线实践经验的高级技师,过去几年,许多大型企业主动与职业院校联姻,签订订单式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协议,于是在许多职业院校诞生了如宝马、奔驰冠名班,班班爆满。从实践来看,曾经参加过职业院校省级以上技能大赛的学生,专业技能方面一般会比其他学生略胜一筹,甚至在比赛场地就被企业相中。学生在技能大赛中获得的成绩,不但是他们以后就业、晋升的重要资本,同时页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自信心的建立,从此一改“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广大学生学技能、练技能、赛技能的良好学风,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不断提高。通过技能大赛在学校、市、省、国家的层层举办,提前让学生感受“竞争”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学校就培养学生形成分工合作、战胜对手的集体意识、荣誉意识。同时参加技能大赛还可以磨炼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五)吸引行业企业的主动参与、赞助
许多职业院校因为资金条件有限,对专业设备投入不足,但为了能顺利参赛,领导会千方百计克服各种困难。经过了技能大赛“真枪实弹”的比武后,职业院校的领导认识到设备投入的重要性。为了让学校在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领导们都会加大比赛项目设施设备等硬件的投入。随着比赛项目的不断调整与扩充,更多的实训设备充实到汽车专业各实训功能室,为学生的实训提供了有效的设施设备保障。有了比赛成绩后,企业也会主动找上门,愿意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还可以举办企业冠名班,新生入校时企业便与其签订用工合同,企业与学校共同打造冠名班。冠名班突出了专业特色,形成了整体优势,实现了资源共享,有利于树立专业品牌,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综合能力,为企业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持,扩大院校在社会的影响力,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得出结论,行业企业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推手。职业院校是否与行业企业达成深度合作,直接影响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技能大赛的推广,迫使职业院校的项目指导教练和参赛学生主动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向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和专家讨教技术标准,促使职业院校聘请行业企业能工巧匠进行技术指导。结果,不仅密切了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而且有助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便于校企开展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合作,实现企业、院校双赢。当前,作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收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数以万计的学生在技能大赛的舞台上尽情释放青春光彩,开启自己的追梦之旅。随着每年技能大赛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主动参与的行业企业的数目越来越多,许多品牌企业意识到和职业院校合作的重要性。事实证明,许多企业已主动渗透到职业院校的教学环节中来,甚至有些企业免费为职业院校提供本行业最先进的实践教学设备,有的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场地,甚至派技术专干直接参与职业院校一线教学。校企的深度合作,缩短了教学与实践的距离,解决了人才供需错位的矛盾。
二、为汽车行业企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具体手段
(一)根据市场调研,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
放眼世界,着力未来,在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的顶层设计下,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上汽通用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大赛以汽车售后服务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往年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比赛子项目,目的是与世界技能大赛比赛模式接轨,将原来的汽车定期维护、车轮定位、发动机拆装与测量、故障诊断、汽车空调维修整合为汽车整车维护、车身修复(钣金)和车身涂装(涂漆)3个子项目。职业院校在面对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客观条件下,应大力培养与汽车行业企业对口的具备相应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水平,掌握一定的汽车专业理论知识、汽车操作技能的一线技术技能工人。汽车专业职业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面向汽车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客车、货车的销售,以及使用、维护、修理、检测、维修接待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高级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对汽车尤其是小轿车的维修技术人员的需求量急速增长,职业院校汽车技术技能教学应满足汽车企业的现实岗位需求。
(二)本着岗位实际需求出发,重塑新的课程体系
汽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汽车后市场的服务岗位也在不断调整,于是,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也应不断重塑。职业院校可参考以下做法:第一,汽车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取舍应遵循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实际,以汽车售后市场服务岗位的能力需求为指引,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最高目标,立足实际岗位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第二,真正设计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从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考虑着手,把汽车服务岗位进行能力分解,确定汽车专业的技术工人应具备的一般专业能力和核心专业能力有哪些。第三,改变汽车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时代性,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如开发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模块化实训项目,适应汽修厂(汽车4s店、汽车服务中心)岗位的需求。第四,要在汽车专业教材结构上有实质性的改变,利用信息技术与教材相结合,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促进了学习革命。教材+APP,移动端课程视频学习;用移动端扫描二维码,即可展现与该知识点对应的扩展讲解;教材中的AR增强现实;教材+二维码;教材+三助平台(助考、助学、助教)。特别提醒,从汽车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取舍上,一定强调汽车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克服汽车专业教学依然存在的内容过时、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发展需要的弊病。
(三)知行合一,分项目将专业理论、实操实施一体化教学
针对汽车技术技能大赛的要求,在职业院校应遵循教育规律,做到知行合一,分项目将汽车技术理论、实践操作实施一体化教学有利于汽车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将理论、实操实施一体化教学是指将专业理论与专业实操进行整体融合,目的是改革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依据当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这种教学模式不是人为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截然分开,而是将理论、实操知行合一。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以能力本位为重心,以汽车后市场服务岗位的需要为依据来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它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素质结构,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提高为出发点。它是直接面向汽车后市场服务岗位群,注重立足于汽车服务岗位需要,找准汽车与相关工作项目方向的契合点。
(四)将汽车维修综合实训课程延伸到企业,实现专业教学和现场作业相衔接
校企双方共同合作是培养汽车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如果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同设立“校企特区”,校企双方通过订单模式,双方联合招生、多元办学、师资共享等多种途径共同培养人才,企业提供作业场地、配备专门的教学区,如电脑室、图书室和一体化教室,供学生使用,特别是汽车维修综合实训课程安排在企业实施教学可行性更高,同时也更逼真。校企特区将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渗透在现场的真实环境中,把生产现场作为教学的地方,实现了以学校为中心向以企业为中心的转变。学生到校企特区后,职业院校老师直接在企业实施教学,企业技术人员也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技术简单的任务企业直接交由学生来为客户服务,把学生变成准企业人。
在广东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部分职业院校和当地企业创办校企特区,出来的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事实证明,校企特区拓展了学校的培养渠道,共享了企业资源,盘活了双方的设备利用率。一方面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了质的转变,同时也为职业院校的教师提供了到企业一线实践的机会,最终让企业得到了量身定做的優秀毕业生。
三、技能大赛更应看重比赛过程和检验目的
技能大赛是促进职业院校发展的强心针,大赛表面上是比职业技能,实际上是比职业素质;大赛表面是比单项技能,实际上是比专业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对全社会来说,通过技能大赛活动的开展,教育主管部门的目的是:重构尊重劳动、重视技能、大力发展职教的决心。鼓励更多的学生以及行业一线的技术工人能够从技能展示中感受职教的魅力,让广大青少年真实体会劳动人民最光荣,吸引更多的中考落榜和高考不理想的毕业生学好一技之长。
(一)比赛结果确实重要,但比赛过程更重要
每一届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职业院校技能比赛总会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的效应。然而,一些职业院校表现为透支比赛热情,涌现出“比赛专业户”,甚至出现“以赛代考”“以赛代学”的过于急功近利的乱象,从而走向另一种“应试教育”。技能比赛是形式不是根本目的;技能比赛只是检验和激励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全部;技能比赛结果确实重要,但比赛过程更重要;技能比赛的重点不在于名次的先后,奖杯的厚重,奖金数目的多少,而在于使学生在参赛中通过与他人的角逐发现自己的专长和用武之地。技能比赛要避免“为比赛而学习”“获奖名次是硬道理”的错误倾向,正确树立技能比赛是“比技能、促质量、谋发展”的竞赛观,牢记“以比赛促进教学、以比赛发现问题”的辩证观。
(二)选拔只是一种手段,检验才是最终目的
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向社会充分展示的重要窗口。通过技能比武选拔优秀生进入高一级职业院校继续深造。参赛选手通过技能比赛活动在多种新闻媒体的关注下向全社会展示个人或团体的专业技术、技能和职业文化,那是显露身手的难得机会,但选拔只是一种手段,落脚点是在向全社会展示职业教育成果,是在向全社会传达“未来在手上”“技能创造人生”的信念。
技能大赛是国家相关部门对职业教育的检阅。通过设置具有代表性的专业竞赛项目来检阅职业院校的教学成果,了解职教特色,检查职业院校学生教学质量的培养,学生是否掌握了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等。通过设计一些单项比赛检查学生的综合实力,通过学生的个人表现看团体力量,透过学生的岗位实践判断做人情怀,这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检验。技能大赛是选拔人才,但最终目的是检验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鉴于时下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转型升级,当前我国正处于急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相关教育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充分借鉴技能大赛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模式,促进汽车售后市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改革,另一方面新闻媒体要在全社会大力宣导“技能宝贵”的优良风气。为了让技能大赛健康、有序发展,相关教育部门和行业协会必须下基层务实调研,发扬民主作风,汇聚各行各业专家进行顶层设计,在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和职业教育特点的大赛机制,全面围绕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具体的职业技能大赛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将我国职业教育推向新的水平。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