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英职业教育合作下的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与实践

2018-05-16陈建国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山市试点校企

陈建国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鼓励中外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是探索教育与产业融合,推动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要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大胆探索实践,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

2014年3月24日,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与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签署《中英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示范区备忘录》。中山市明确,要引入英国现代学徒制框架,在借鉴学习英国的基础上建设符合本地特点的现代学徒制。

2015年8月,中山市成为教育部批准的首批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现代学徒制支持政策和文件,建设了具有中山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政策支撑体系。确立了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的流程,构建现代学徒制的载体,创新成本分担机制,形成了中山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推广模式。

一、强化政策供给,为试点工作“保驾护航”

政策保障是试点工作成败的关键。获得教育部批准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市以后,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牵头制定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5年--2018年)》,并要求各试点学校按照实施方案,成立有企业和行业参加的试点领导小组,制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细则。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牵头组织专家组,指导试点学校完善相关制度,如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招生招工制度、四方协议制度、双导师制度等。为调动学校和企业推行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中山市政府出台文件,对培养学徒的企业和学校分别给予生均2000元的补助。为营造良好的现代学徒制推广环境,市政府出台《中山市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暂行)》,为企业深度参与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政策支持。从宏观政策看,市政府将现代学徒制试点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在中山市“十三五”规划、新型专业镇转型升级、振兴装备制造业等综合性文件中,均专门提及现代学徒制并提出推广的要求。

二、初步确立了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的流程

利益因素是决定校企合作的深度与程度最关键的因素。现代学徒制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学生要真正介入到企业的运行中来,必会打乱企业正常的生产和运营。因此,在开展现代学徒制工作的过程中,首先想到的是必须要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包括人员、岗位、项目、任务、时间、场地等各方面的支持。要让企业能够真正具有积极性并提供有效支持,就必须使企业在合作中得到实际的效益,找到校企双方利益的共同点。对于学校来说,开展学徒制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实用的人才;对于企业来说,让学生以学徒的身份接受企业的培训,提前让学生熟悉本企业的运作流程、技术要求等,目的也是为本企业的未来培养人。因此,校、企双方找到利益的交集点是合作开展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

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找到好的合作企业是成功实施的关键。我们在开展学徒制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好的合作企业至少得符合以下基本的要求:一是综合实力强,工作岗位多。因为只有这样的企业才拥有丰富的“资源”(比如产品载体资源、企业指导师傅等人力资源等)。二是企业制度要完善,管理(操作)要规范。学生下到企业,除了学习技术、积累经验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作规范。一个没有完善的工作制度和科学、规范管理(操作)的企业,是没办法让学生形成良好职业意识的。

三、中高职联动,形成中山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推广模式

2014年3月,中山市与省教育厅、英国驻广州领事馆签订备忘录,引进现代学徒制,中山市也成为全省较早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地级市。2014年10月,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下发了《关于公布首批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的通知》,决定在沙溪理工学校等7所中职学校的7个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2015年全市招收了第一批现代学徒制学生。2015年,中山市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开始试点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分别为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山中荣印刷集团,同年招生17人,2016年学院将上述两个专业列入自主招考专业,共招生50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年开始试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为电梯工程技术,2016年将工商管理专业也纳入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016年共面向合作企业在职员工和应往届中职毕业生招收了50人(见表1)。

职业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后,人才培养质量均显著提高,但我们在試点过程中也发现,不管高职还是中职,学生在企业工作时间还不够长,岗位训练强度有待增加,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潜力还待深挖。为此,中山市出台了《中山市中、高职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中教体[2016]90号),将辖区内的中职学校和高职学院组团式发展,在部分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探索“五年一贯制”培养,将学制从3年(不管高职和中职)变为5年,大大增加了学徒在企业工作的时间,为学徒培养质量提供了保证。

四、构建现代学徒制的载体,创新试点工作的抓手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人化”的技术,看不见也摸不着。现代学徒制若要试点成功,必须创建一种使推广对象看得见也摸得着的“物化”的载体。

中山市从2015年开始在沙溪理工学校的“汽车应用与维修”(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专业引进英国汽车工业协会的IMI项目。该项目按照现代学徒制的要求进行课程设计和实践训练,只要完成规定的课程和实践并考核合格,就可获得英国汽车工业学会颁发的IMIAL二级轻型车辆维护修理职业资格证书。由于有“物化”的项目,沙溪理工学校的现代学徒制推广效果较好,开始面向社会开展培训业务并带动学校周围形成了专门从事汽车维修的“汽修一条街”。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山特色的“三级递进、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将现代学校教育与传统学徒制相互融合、围绕企业用工和现代产业用人标准,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基础,在吸收传统学徒制“做中学、学中做”的现场教学优势上,充分实现产教融合、工学对接。“三级递进、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学生不出校门,通过校中企提供的若干岗位就可以完成从技能学习到岗位培训的全部工序,真正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无缝对接。

由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创建的“跨企业、跨学校”培训,被认为是现代学徒制中国化的成功模式之一。该公司在阳江市万象产业转移工业园建立的“跨企业、跨学校”培训中心,显示出良好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效果,得到了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的高度赞扬。获得这个消息后,中山市积极行动,吴月霞副市长亲自带队到阳江市和太仓市(舍弗勒公司所在地)考察,并邀请舍弗勒公司的张振中主席为全市中职和高职院校的中层以上干部作“跨企业、跨学校”培训的讲座。按照市相关领导指示,2017年中山市投入3.5億元建设“跨企业、跨学校”培训中心,为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建设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工匠”。

五、创新成本分担机制,激发学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

由于我国刚刚进人工业化的中后期,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还达不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同等程度。因此,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就成为现代学徒制试点成败的关键。为加快现代学徒制的推广,市政府出台文件规定,每培养一个现代学徒制学生,政府分别对培养学校和企业补助2000元,通过利益驱动激发企业和学校试点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另外,为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中山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暂行)》规定,中山市将按学校专业群遴选若干个固定的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和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基地,每年对评估为优秀的基地进行奖励。

六、储备人才,为现代学徒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试点的目的是为了推广,现代学徒制的持续发展需要大量的懂学徒制、知学徒制的人才。试点工作开始不久,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就组织相关试点学校的校长到英国学习现代学徒制,考察英国现代学徒制中心、PROSKILL和北方职业教育联盟等单位。为培养数量充足的现代学徒制推广的师资,翻印了《西方学徒制研究》和《走进现代学徒制》两书作为内部学习资料,要求每个试点学校组织学习,并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关晶博士、舍弗勒有限公司张振中主席等专家专门来进行现代学徒制师资的培训。2017年6月和10月,中山市政府为教育局追加预算经费,分2次对全市约30位学徒制试点学校骨干老师及企业人事部负责人和36名教师进行培训,受训人员全部获得AEVO资格证书。

七、破解困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几大难题

1.为解决人才培养质量不高这一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衡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高低不能只看学生在校期间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的技能水平、实践(生产)经验和职业素养。由于一个人的技能和经验无法在课堂中培养出来,只能在实践中获得,因此,通过学徒制这一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岗位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生产经验和职业素养。

实践证明,通过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施,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的心态发生较大的转变。随着学习地点由学校转到企业、学生的身份从单纯的学生转变为既是学生,又是学徒(企业的准员工),学生的心态也由单纯的学习状态向“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转变。学生的双重身份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既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还要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大大强化了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学校,学生以模拟项目为载体,开展技能训练,教师根据所完成项目的情况评定成绩,成绩有好坏之分,但只要超过60分都算合格。但在企业,学生要完成的是产品,产品必须满足企业、客户质量的要求,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格品和废品之分。这就要求学生将产品的质量放在第一位,在师傅的指导下,严格按工艺流程操作,才能做出合格的产品。经过长期的训练,大大强化了学生的质量意识。

2.为解决专业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供新的渠道

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对接,解决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职业学校的专业老师最缺乏的就是操作技能和生产经验,通过学徒制这一模式,在企业师傅的辅导下,学生在参与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和实践经验,从而为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技术能力不强、生产经验薄弱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实训设备与企业设备对接,解决设备使用差异化的问题。学校的设备和企业的设备因其功能定位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快速地使用企业的设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让学生提前学习使用企业的设备,从而消除了学校与企业之间设备差异化所带来的困惑。

学校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对接,解决真实职场岗位锻炼的问题。学校和企业两者定位的不同,决定了两者功能的差异:前者的功能是育人,后者的功能是生产。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能较好地解决“育人”与“生产”的交叉、融合这一难题。

3.为解决“零距离”就业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现代学徒制真正做到“双元”育人。一元是学校,另一元是企业,校企双方在育人分工上各司其职,真正做到双元育人,双向培养。

现代学徒制让学生拥有了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为成为企业的“准员工”“员工”过渡打下基础。

现代学徒制真正做到工学交替。1/3时间在学校,2/3时间在企业,真正实现了“在生产中学习、在学习中生产”,是真正意义上的工学交替。

现代学徒制真正让学生在岗位中成才。实践从学校的“模拟实训岗位的模拟实训项目”向企业的“生产工作岗位的产品项目”转变,让学生直面客户,对学生的工艺、技能、纪律等各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不同的岗位环境,培养效果大不一样。

4.解决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因材施教”的问题

“人才培养一锅粥”“优劣学生一个样”是职业教育最大的问题。学徒制以企业为平台,让部分优秀学生提前参与生产的实践,通过企业师傅“手把手”的传授与训练,让这些学生先习得技能,通过“先进”带动“后进”,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因材施教”的难题。

5.解决了校、企“优势资源共享”的问题

校、企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拥有各自的资源优势,在培养人才的工作中就要做到错位开展,最大可能地发挥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和优势。学校的长项是基础专业知识、基本的专业技能等,而企业的长项在于生产性实践、职业道德养成等。因此,学校做得好的让学校去做,企业做得好的就让企业去做。学徒制正是遵循这一原则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这一工作,充分利用校、企各自的优势资源,通过“工学交替”的过程培养人才。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中山市试点校企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中山市南朗镇南朗小学作品集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PCT协作式检索和审查(CS&E)试点将于2019年3月1日重启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山市国资委发布首份国资国企社会责任报告
中山市四大医院近十年发展和竞争状况研究
国资委力推国企改革“十项试点”
玩具产品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