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综合保健预防第一恒磨牙龋患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5-16翟彬
翟彬
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医院口腔科,山东济宁 272102
第一恒磨牙在口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及功能,并且承担的咀嚼力最大,因为第一恒磨牙萌出的时间较早,龋患的发生机率非常高,龋患在儿童时期就时有发生,发病率较高,龋患比较容易在双尖牙的裂沟、面小窝以及磨牙处发生,根据牙齿的破坏程度分为:浅龋、中龋、深龋和浅龋;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随着龋患的发展细菌的蔓延会导致患者正常的咀嚼功能受到影响。所在儿童时期进行对第一恒磨牙龋患的保健预防是至关重要的,正确的保健和预防可以有效降低第一恒磨牙的龋病机率。为此在2015年9月—2017年9月该次调查中采取了常规口腔保健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该院口腔科收治的患儿80例,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患者包含了男性患儿15例,女性患儿25例,年龄7~8岁,平均(7.25±0.25)岁;对照组患者包含了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21 例,年龄 7~8 岁,平均(7.25±0.25)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口腔保健方法。实验组采用口腔综合保健预防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患儿的口腔基本情况展开调查,问卷调查包含:饮食情况、刷牙次数、刷牙方法、家长对恒牙的了解和重视程度[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龋病的相关意见和诊断标准对患者口腔进行检查:患儿采取直坐位,在自然的照射下采用平面口镜及CPI探针对口腔进行检查,对已经出现第一恒磨牙龋齿的患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窝沟封闭或氟化物等,在患儿的饮食中增添钙摄入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牙齿的钙化程度,对患儿及患儿家长普及应用口腔综合保健预防方法,方法如下:正确刷牙:采用三三制刷牙方法,采取顺刷法进行每天刷牙三次,晚上刷牙后不吃任何食物及喝饮料、果汁等,在牙刷的选择上选取刷毛较短的牙刷为宜,刷牙时的压力掌控在650~800 g[2],对刷牙的正确姿势进行反复练习,可使用牙线对邻面清洁;健康教育:通过模型、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教育模式,体现出龋齿的危害,引导患儿及患儿家长了解预防龋齿的重要性,促进患儿及患儿家长对龋齿预防的主动性,同时将正确的预防方法告诉患儿及患儿家长;定期检查,家长每两个月对患儿进行龋齿检查,每六个月来院检查,能够保证龋患早发现、早医治,并对家长开展刷牙的正确姿势、时间等综合方面进行指导,确保家长可以掌握龋齿预防的方法。饮食控制,要求家长对患儿的饮食进行管理,不要让患儿饮用过量的饮料、果真,不要使用过多甜食、零食,在咀嚼食物时尽可能双面咀嚼,并养成饭口漱口的好习惯。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
对两组患儿龋齿发生情况对比进行对比和分析。龋齿情况:牙齿遇冷热疼痛、牙疼、牙釉质腐蚀;检查时间为:6、12、18和24个月,龋齿发生率=龋齿发生人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该次调查涉及数据均输入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计数资料如治疗情况等应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龋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龋齿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龋病在儿童时期的发病率较高,龋齿比较容易在双尖牙的裂沟、面小窝、磨牙处发生,称为窝沟龋;相邻牙齿的接触面发生龋齿,称为邻面龋,根据牙齿的破坏程度分为:浅龋、中龋、深龋和浅龋。在没有明显表现时,仅在牙釉质的表面上有黄褐色斑点;中龋:有明显表现,在牙齿表面出现黑洞,患儿吃甜食时会引起牙痛,经刷牙或漱口后,疼痛感减轻或消失;深龋:患儿在饮用冷水或者热水时出现剧烈疼痛,主要是由于龋洞内的细菌渗透牙髓组织,而引发的牙髓炎所导致。龋病由细菌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一系列慢性疾病来牙硬组织[3],是世界卫生组织列举的对人危害最大的三大疾病龋病为其中之一,龋患在儿童时期就时有发生,因为7~8岁的儿童自控能较差,没有及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没有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在睡眠时唾液分泌量下降,导致了细菌的滋生及繁衍,是导致龋患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因素[4],所以在儿童时期进行对第一恒磨牙龋患的保健预防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对患儿的口腔基本情况展开调查,是为了能更好掌握患儿口腔内情况,能够更好的为第一恒磨牙做好有效的预防措施,第一恒磨牙的胚胎在3~4个月就开始形成,出生时钙化开始,2~3岁时完成左右牙冠钙化,6~7岁在口腔内萌出[5]。因为第一恒磨牙萌出的时间较早,往往有被很多患儿家长认为是乳牙往往得不到重视,第一恒磨牙在口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及功能,并且承担的咀嚼力最大,发挥作用时间最长。根据研究结果表明,现在儿童的饮食习惯中爱饮用果汁和饮料及食用甜食为多数,导致第一恒磨在萌出或者半萌的时候就有龋患出现,发生龋患的机率较高及时间较长,如果不及时对龋患进行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会加重龋患病情,病情严重的患儿需要拔除换牙,从而导致咀嚼功能减弱。为了能够有效的预防龋患的发生,对患儿及患儿家进行直观的教学,让患儿家长督促监督并指导患儿正确有效的刷牙、漱口,并减少饮料、果真、甜食的食用量,从根本上预防龋患的发生。在对口腔综合保健预防第一恒磨牙龋患的预防中,可采用口腔综合保健预防方法,减少第一恒磨牙龋患的发生人数,其预防效果良好。在该次治疗中也发现,实验组龋齿发生率为37.5%,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预防第一恒磨牙龋患中,可采用口腔综合保健预防方法进行预防,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景国华.健康教育对预防儿童龋齿患病率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12(9):1117-1118.
[2]余伟.口腔综合保健对儿童少年口腔卫生及行为改善的效果评价[J].中国校医,2014,16(1):75-76.
[3]张鑫.口腔综合保健措施对儿童少年口腔卫生及行为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18(7):18-19.
[4]施晓萍.磨牙龋齿采用口腔综合保健的预防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3(5):14-15.
[5]季子涵.口腔综合保健对儿童龋齿的预防效果观察[J].生物技术世界,2016,26(1):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