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海原南坪水库土坝坝体裂缝原因分析
2018-05-16
(宁夏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宁夏 银川 750001)
由于土颗粒间存在空隙且很容易产生相对移动,因此在坝体自重和水压力的作用下,坝体和坝基都会由于压缩而产生沉降。过大的不均匀坝体沉降会造成坝体开裂,甚至形成漏水通道从而威胁坝体的安全。对于裂缝要根据其性状,分析原因,并根据其危害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目前国内对于坝体严重的裂缝,多采用坝体内部建低塑性混凝土防渗墙,解决由裂缝引起的坝体稳定、渗流等各类问题。
1 工程实例及分析
1.1 工程情况
宁夏海原南坪水库属山区丘陵小型水库,呈东西方向布置,为均质土坝,坝长480m,坝顶高程1603.00m,设计蓄水位1601.00m,最大坝高35m,库容980万m3,死库容138万m3,水库流域面积6.69km2,自2009年蓄水至今,根据用水需求,水库最高蓄水位1593.16m,长期保持低水位运行。目前地表可见部分主要裂缝分布在断面0+105左右两侧,共13条,且输水涵管周围出现两条10.0~20.0mm宽横向裂缝,下游马道处出现塌坑现象,虽经过灌浆处理,裂缝仍有发展趋势,左坝肩存在渗漏隐患。具体如图1所示。
1.2 裂缝原因分析
1.2.1 原始资料查询
a.设计数据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原设计坝顶高程1603.00m,马道高程1593.00m,通过测量坝顶、坝前及坝后马道位置的实际高程,与原始设计数据相比,绘制出坝体断面高程前后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图1 坝体后坝坡裂缝示意图
图2 坝体断面高程前后变化
现状测量平均坝顶高程在1602.24~1602.53m范围内,坝顶沉降范围0.47~0.76m;坝前马道现场测量高程1592.34~1592.39m,沉降量范围0.61~0.66m;后坝坡马道现场测量高程1592.70~1592.88m,沉降量范围0.22~0.30m。由此数据可以发现大坝坝前、坝顶、坝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大坝整体明显存在不均匀沉降现象。
b.原坝体处理方式探讨。水库输水涵管穿过坝体左坝头,基础为井柱承台梁结构且嵌入基岩1.0m,经计算复核,基础井柱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输水涵洞采用井柱承台梁结构且嵌入基岩,输水涵管井柱间采用水泥土回填,两侧采用壤土回填。水泥土变形能力[1]较两侧湿陷性壤土变形能力差,在大坝顶部发现,输水涵洞对应处隆起,形成小“驼峰”线。而坝体中间涵管基础易与管身脱离,出现裂缝,该裂缝发展成明显的贯穿裂缝,由此出现接触渗漏。
1.2.2 现场钻探取样试验分析
考虑大坝坝体稳定及实际现状,在坝后进行地勘钻孔取样,本次勘察断面标号分别在1#、2#、3#(对应坝面道路桩号0+400、0+330、0+105)处布置观测探坑,共布置9眼探坑(井),探坑深度3m,根据取样土的压实度计算绘制出不同高程断面的压实度,绘制同一断面不同高程压实度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压实度示意图
大坝初步设计要求坝体的断面压实度设计值在98%以上,3号断面位置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的仅占44%,1号、2号断面满足设计要求的占80%。在同一高程不同断面的压实度也是不均一的,试验发现在探坑中浅土红色的碾压层极坚硬,干密度较大,而土黄色的碾压层干密度相对较小。查询资料发现3号断面位置下面是输水涵洞埋设位置,而埋设位置主要是水泥土,坝身其他部位均是浅红、黄色的当地均质拌和土。该部位在多次灌浆过程中跑浆较严重,坝体内和输水洞和坝体接触部位存在隐形裂缝。
1.2.3 原坝基坝体处理分析
a.前坝坡分析。由坝体断面高程前后变化图可知,上游坝坡沉降量明显高于下游坝坡,这是因为上游坝坡由混凝土框格支护,内填筑卵石护坡,护坡厚度0.3m,最大冻土深度1.59m,设计上游砌护层偏薄,不能满足抗冻胀要求。卵石粒径小自重小,且无棱角,自稳性较差,风浪冲刷时易发生滚动,淘刷明显;水位在上游马道处浸泡,长期低水位运行,框格受坝体沉降与冻融作用破损严重,故而上游马道存在裂缝明显比下游坝坡多。
b.坝基填筑分析。水库坝址区沟壑比较发育,且切割较深,大坝采用分区回填,施工时坝基处理采用挖除和强夯结合的方式,壤土料场土料填筑在截渗槽及浸润线以下;土料经改性处理后填筑在1598.00m高程以上;对建基面以下的截渗槽、截渗槽上游侧的主沟道采用改性土填筑,设计提出的坝体填筑标准基本合适。大坝坝体于2008年8月开始清基施工,2009年4月即填筑至1598.00m高程(其中包括冬季休工期4个月),大坝填筑施工速度偏快,不利于大坝沉降控制。
经本次地质勘察,击实试验土样最大干密度在1.87~1.89g/cm3之间,按照压实度98%的要求,土样干密度应在1.83~1.85g/cm3之间,而所取土样实测干密度均在1.45~1.80g/cm3之间,勘测实际压实度范围较大,均匀性较差且压实度无法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对坝基湿陷性土层和右坝肩采用强夯处理,施工工艺可行,强夯处理深度8m,左岸探井发现均具有湿陷性,湿陷土层厚度3.0~10.0m。坝基一些地段清除表部3m土层后尚有厚度大于8m的湿陷性壤土,因此,认为坝基尚有部分壤土仍存在湿陷性。
2 坝体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与结论
a.南坪均质大坝坝体裂缝是由于坝体不均匀沉降所引起的。
b.坝体不均匀沉降是由于坝体施工工程中分区回填,填筑过程不均匀引起,加上输水涵洞井柱承台梁结间采用水泥土回填,沉降变形能力很小,而两侧坝体为湿陷性壤土基础,沉降变形能力较大,因此在输水涵洞对应坝段该问题尤为突出。
c.上游坝坡裂缝除受上面两个因素影响外,还存在护坡方式不当、保护层厚度不够及受冻融循环等因素影响。
3 解决方法与建议
a.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截流,消除坝体内部裂缝,防止坝体渗漏问题,同时保证坝体心墙稳定性。采用泥浆灌浆和化学灌浆封堵输水洞周围的裂缝,消除坝体裂缝引起的接触渗流问题。
b.填筑坝体加厚培高至设计高程,保证坝面的均匀性和美观性,消除部分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表观裂缝。
c.改变上下游坝坡砌护方式,采用0.2m河砂垫层+0.20mC20抗冻混凝土面板替换卵石护坡,尽最大可能保证上游坝坡免遭冻融循环破坏,同时可避免波浪造成的水蚀和雨蚀。
d.下游坝坡采用培土加厚加宽处理,即在1593.00m以下仅对基础处理,不同段落采用不同处理方式,其中0+000至0+325段和0+375至0+475段,开挖后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翻夯碾压、块石挤密,桩号0+325至0+375段暂时不处理;在1593.00m以上,直接清除表面覆土、破损的格条、马道,然后在其上直接碾压。坝内水平褥垫排水仍维持现状,挖出该段排水沟,并在其后设置范围内新增复合土工膜带,沿原排水沟外侧贴坡设置,土工膜铺设后,回填0.20m天然级配河砂,进行碾压回填。下游坝坡加固培土后,采用草皮护坡,重新铺设纵横排水沟,以便减少流水对坝体的冲刷。
4 工程实施后的效果
工程程措施实施后,坝体裂缝全部消除,有效阻断了坝体内存在的隐形裂缝渗漏通道,下游坡脚处少量积水全部干涸;纵横排水沟排改造后,未出现冲刷痕迹,排水取得显著效果,改造后的前后坝坡马道、格条也未出现沉降现象,下游坝坡明显得到改善。运行至今,坝内水位逐渐上升后至设计水位,下游坝坡坡脚仍未出现渗水痕迹,前坝坡改造后,面板未出现裂缝;坝顶改造后,坝面未有积水,排水畅通,未出现裂缝现象。故该工程措施取得了效果明显,有效保障大坝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正勇.水泥土及其性能介绍[J].水泥工程,2005(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