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治疗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升高1例

2018-05-16李洪兵王纯陈周文玲陈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二聚体抗凝计数

李洪兵 王纯 陈周 文玲 陈娟

随着治疗技术的日趋完善,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的适应证不断拓宽,根据去除细胞的种类分为治疗性白细胞单采术,治疗性红细胞单采术和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本院收治1例因外伤引起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继发性脾功能亢进,血小板进行性增高患者,进行治疗性单采血小板去除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41岁,土家族,于2016年12月16日因10+米高处一重约50 kg重物砸伤患者背部,致患者当即感颈部、胸背部、腹部等多处疼痛难忍等入院。

1.2 辅助检查

CT示:(1)双侧多发性肋骨骨折,左侧液气胸并左肺下叶膨张不全,左侧后胸壁积气,左肺下叶挫伤;(2)胸骨骨折,左侧肩胛骨粉碎性骨折;(3)T9椎体爆裂性骨折、左侧附件骨折并椎管轻度狭窄;多个颈椎、胸椎、腰椎附件骨骨折;(4)脾脏密度欠均匀,脾周少量积液;(5)右肾低密度影,挫伤可能;右肾结石;(6)腹腔少量积液。急诊血常规血小板计数(PLT)78×109/L,D-二聚体>10 000 ng/ml。

1.3 诊断

(1)多发性损伤;(2)创伤性失血休克;(3)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4)凝血功能障碍;(5)右肾结石;(6)脾破裂。

1.4 治疗过程

(1)外伤性脾破裂切除术;(2)胃修补术;(3)止血、抑酸护胃、抗感染、制动;(4)溶栓;(5)单采血小板去除术。

2 结果

2.1 患者溶栓治疗情况

患者在进行血小板去除术前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8小时给药一次,抗凝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3天,治疗前后血小板、D-二聚体结果如表1,表2。

2.2 患者单采血小板去除情况

治疗三次共采集血小板悬液750 ml,去除血小板8 601×109/L,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血小板数量、血凝四项以及TEG,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8小时给药一次,联合抗凝治疗,单采血小板去除术治疗3次后血小板降至407×109/L ,患者血小板计数达到预期治疗值,无血栓发生。治疗后血小板、D-二聚体象结果如表3,治疗前后TEG结果如图1,图2。

图1 血小板去除术前TEG

图2 血小板去除术3次后TEG

3 讨论

治疗性单采血小板去除术主要用于清除血液中的血小板,血小板增多症是指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高于参考值上限,血小板计数≥500×109/L是血小板单采术Ⅱ类适应证,预防性治疗或治疗继发性血小板单采术属于Ⅲ类适应证[1]。

脾脏贮存约1/3新生成的血小板,并清除多数衰老的血小板。创伤性脾破裂后随即出现的衰老、凋亡以及畸形的血小板,脾脏清除功能被立即终止,同时血液中正常的血小板继续衰老凋亡[2-3]。患者因外伤引起脾破裂术后血小板进行性增高,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达1 179×109/L,比较脾切除术前术后的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含量变化,患者血栓风险大,一般主张当血小板数超过 (300~500)×109/L,即应使用抗凝治疗[4-5],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8小时给药一次,抗凝治疗3天,血小板计数从1 179×109/L下降至875×109/L;D-二聚体值从7 940.9ng/ml下降至5 998.2ng/ml;抗凝治疗效果不明显,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合理选择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治疗性血细胞去除治疗是对血液中不良成分的一种机械性去除,由于可以快速有效地去除血液中过高的异常血细胞,改善患者高血细胞淤滞[6-7]。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是化学疗法的一种辅助手段[8],可以在短时间内降低血小板计数,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及出血风险,能为外伤患者的后续治疗争取时间,经过连续三次去除,血小板计数从875×109/L降至407×109/L;D-二聚体从5 998.2ng/ml下降至2 987.6 ng/ml,治疗效果明显,达到预期效果,与何斌,孙梅,吉承玲等文献报道结果相似[9]。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在常规监测患者血常规,凝血象的同时还应用了TEG,它能在体外模拟人体凝血全过程,TEG血小板试验图的应用为相关疾病抗血小板药物监测提供了新方法,可辅助评价抗血小板药物剂量的选择以及疗效评估,作为一种新型凝血功能动态检测以及血小板功能检测手段,能很好的评估凝血因子水平、纤维蛋白原功能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判断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效果[10-12],是一种能动态分析凝血形成和纤维蛋白溶解全过程的曲线图以及血小板聚集异常的检测方法。它能快速提供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功能和纤维蛋白溶解等有关凝血和纤溶的相关信息,其中血小板图能反映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情况,目前主要应用于指导术中输血、各种药物的应用、诊断、溶栓及抗凝治疗等,血小板去除前后TEG结果如图1图2所示,去除治疗后的血小板功能活性指标(MA值)较之前明显降低,但是仍高于正常值范围,Angle下降不明显,患者的综合凝血指数(CI 值)有所缓解,与王光敏,郝一文,王林林等报道一致[13],在后续治疗中仍然要联合药物治疗。由于本院所做病例少,对此治疗术相关的数据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但从此病例的治疗过程与效果看,单采血小板去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见效快,副作用小。

表1 患者溶栓治疗前血小板、D-二聚体结果

表2 患者溶栓治疗后血小板、D-二聚体结果

表3 单采血小板去除术后血小板、D-二聚体数

参考文献

[1]陈小伍,于新发,田兆嵩.输血治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344-388.

[2]韩德荣.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67例[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3,25(1):67-68.

[3]李伟敬,崔艳,夏瑞雪.外伤性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动态变化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30):6333-6334.

[4]符伟国,王利新.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疾病诊治争议与共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1):66-68,71.

[5]马军.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10):833-836.

[6]李君君,王颖,黄丽芳,等.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在血液病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18(7):28-30.

[7]杨成民,刘进,赵桐茂,等.中华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72-683.

[8]孙莹,晏佳楠,刘先桃,等.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在血液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3,26(9):642-644.

[9]何斌,孙梅,吉承玲,等.血液成分单采术在血液病的临床应用.第四届全国血液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全国淋巴瘤诊断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 [C].2014 :314-315.

[10]陈俊敏,宋德刚,刘晓霞,等.2016年脑血管病临床研究新进展[J].临床荟萃,2017,32(5):107-112.

[11]田艳,赖冬,董婉妮,等.血栓弹力图在创伤后大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中的作用 [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9):1024-1026.

[12]武红霞,张侠.血栓弹力图在凝血系统中的临床应用[J].微循环学杂志,2015,25(3):76-78.

[13]王光敏,郝一文,王林林.血小板去除术联合多种药物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观察及血栓弹力图检测的作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4,20(6):319-321.

猜你喜欢

二聚体抗凝计数
古人计数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结绳计数
Mutually Bene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