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大量输血患者用血情况及血液检测指标变化分析

2018-05-16吴玲谷世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红细胞血小板

吴玲 谷世娟

大量输血是指一次性输血超过自身血容量的1~1.5倍或者输血速度大于1.5 ml/(kg·min)。大量输血主要适用于低血容量休克。虽然大量输血也会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像发热、溶血反应、凝血障碍、枸橼酸中毒和低钙血症等。但不可忽视的是大量输血成为首要挽救患者的治疗方式,尤其是在创伤或者手术引起的快速大量出血,例如遇到车祸、肿瘤、器官移植以及腹腔这类大手术患者的血容量迅速的丧失。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210例大量输血患者发现在手术前后大量输血患者血液检测指标变化较为明显,且用血情况也不尽相同。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当地中心医院住院部外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需要大量输血的210例患者。纳入标准:均已确诊为需要大量输血,输血量:24 h内输血量≥1 600 ml(红细胞8 U),并通过审批。排除标准:严重肾功能障碍、充血性心衰患者。男110例,女100例。年龄在14~62岁,平均年龄在(42.3±3.6)岁。车祸手术者20例,肝肾移植21例,主动脉夹层54例,消化道出血53例,难产者17例,肿瘤切除者18例,其他27例。A血型39例,B血型64例,O血型32例,AB血型75例。

1.2 方法

患者在输血前以及输血后24 h,抽取全血4 ml在1小时之内待检:利用CA-500的血凝仪进行凝血四项FIB、TT、PT、APTT检查;输血前后抽取1管促凝血标本5 ml,1小时之内进行检测:血清指标检测采用贝克曼AU540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测试所需试剂均为原装试剂。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患者输血前后的血清指标、凝血四项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用血情况

据搜集资料整理可知:第一次单纯使用红细胞的患者有40.1%,用量在4~5 U,主要是用来治疗车祸或者外科大手术的患者。59.9%患者采用血浆600~800ml和3~4 U红细胞。第二次75%的选用200~800 ml的取血包和4 U的红细胞的方式。

2.2 输血前后患者的血清指标变化

在大量输血后,患者的血清标本中ALT、LDH、AST、TBIL、DBIL分别提升了5.79%、17.73%、7.37%、12.92%、12.09%。效果显著优于输血前(P<0.05)。见表1。

2.3 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四项指标变化

手术大量输血前后患者血液中凝血四项中FIB降低了9.25%,TT、PT、APTT分别升高了9.90%,10.39%,10.36%。变化均优于输血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大手术,车祸导致大创伤中患者经常由于血容量的丧失,导致组织供氧不足,凝血因子缺乏,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危机患者的生命[1]。通过静脉输血补充患者血容量,改善缺血缺氧状态,补充凝血因子,挽救患者生命[2]。但是大量输血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循环负荷过重、枸橼酸钠中毒、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大量的库存血快速输入到患者体内容易使凝血因子活性下降,出现非凝血因子缺乏性功能障碍,为防止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应输注新鲜的血液制品[3]。储存时间过长,白细胞释放的物质影响到红细胞脂质,红细胞的脂质发生改变,红细胞变形、破碎,溶血[4]。储存时间越长,ATP消耗加快,细胞膜上的钠钾离子泵功能弱化,进一步加速红细胞破碎,衰老。当红细胞破碎时,细胞内的物质进入血清,使得血清浓度改变。

本研究表明,在大量输血之后,TBIL与DBIL分别升高了12.92%、12.09%,可能由于大量输入库存血中含有很多破碎的红细胞,这些红细胞在肝脏网状内皮系统分解,释放出的血红蛋白经过转化,成为胆红素。由于肝脏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有限,过多的胆红素不能有效地排除体外,导致TBIL与DBIL明显升高[5]。LDH在大量输血后明显提升了17.73%,这是由于破碎的红细胞内的LDH流入血清中,导致血清中LDH升高,这与杨懿岚、张琦等研究一致[6]。同时杨懿岚通过研究认为年龄与患者手术前输血指标的变化联系不大。本研究中发现在用血的过程中,使用血小板的机率较小,为10.3%,推测血小板供应较为紧张,不像红细胞悬液大量供应,其次当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时候,医生可能并未重视。研究显示[7-8]大量血液使用的过程中,血小板的使用率为14.0%,这与本研究血小板的使用率相差不大。有研究[9]发现在严重的创伤中,除了积极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止血之外,采取血小板的补充十分有意义,能够有效地补充凝血因子,进行止血。手术大量输血患者在用血的时候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的用血,掌握输血指征,提高输血效果。

表1 输血前后患者血清指标变化(±s)

表1 输血前后患者血清指标变化(±s)

类别 输血前 输血后(24 h) t值 P值ALT(U/L) 23.85±10.10 25.23±11.13 2.103 LDH(U/L) 162.43±48.36 180.16±50.13 7.024 AST(U/L) 25.36±11.31 27.23±12.32 2.563 <0.05 TBIL(μmol/L) 9.13±3.44 10.31±4.11 1.987 DBIL(μmol/L) 2.15±1.12 2.41±1.56 1.310

表2 大量输血前后凝血四项指标变化比较(±s)

表2 大量输血前后凝血四项指标变化比较(±s)

FIB(g/L) 4.54±1.16 4.12±1.01 3.125 TT(s) 16.56±2.31 18.20±3.11 2.161 PT(s) 13.96±2.05 15.41±2.14 1.061 APTT(s) 40.16±3.16 44.32±3.98 8.763<0.05

参考文献

[1]刘桂芳,金勇,夏和凤.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治疗时血浆和红细胞的比例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6,42(14):1579-1581.

[2]宋瑞.分析大量输血患者的用血情况及血液检测指标变化情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2):119-120.

[3]李兴华,王恩波.大量输血对患者血液指标影响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5):2318-2320.

[4]唐晨,齐祺,杨懿岚,等.围手术期输血对骨科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 [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7):714-716.

[5]曾月婷,梁结玲,莫水群,等.大量输血后常见血液指标变化情况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20):2383-2385.

[6]杨懿岚,张琦,宋晓冬,等.输血前后患者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及原因分析 [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8):986-987.

[7]张芃,宫济武.输血管理信息中临床输血评估评价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7,19(3):222-226.

[8]韩伟.大量输血治疗后患者部分检验指标检测值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6):61-62.

[9]韩冰,谭斌,李毓龙,等.大量输血患者用血情况及血液检测指标变化分析 [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5):498-500.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红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不同时间制备的血浆及冷沉淀的质量对比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