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基层医院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及其策略
2018-05-16吴艳秋
吴艳秋
猝死在临床上具有发病突然、进展迅速、病情危急、患者病情难以预料以及病死率高等多种特征,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有相关调查表明,在我国猝死发生率每月为40%,虽然该疾病能够得到救治,但是抢救成功率却较低[2]。本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急诊抢救室患者108例,分析产生猝死原因、继发死亡原因及复苏成功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急诊抢救室患者108例,包含心源性猝死、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外伤性疾病及中枢系统疾病等类型。其中女性患者人数为52例,男性患者人数为56例,年龄在23~78岁,平均年龄为(62.51±5.87)岁,50岁以上占87.96%(95/108)。
1.2 方法
首先,持续心外按压,尽量减少中断,建立有效肺通气使患者头后仰,清除呼吸道的异物及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实施气管插管,并接简易呼吸器进行机械通气。其次,配合使用仪器进行电击除颤,直到心脏复跳或放弃抢救[3]。最后,建立颈外静脉等外周大静脉或者静脉通道选择正中静脉,并配合使用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呼吸兴奋剂等复苏药物,同时注意做好脑保护[4]。
1.3 复苏成功标准
心电监测为自主心率;呼吸机辅助通气或者自主呼吸;可触及大动脉搏动;出现窦性心律并维持在两个小时以上。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用%表示计数资料。
2 结果
猝死地点在家里占27.78%(30/108),在医院占36.11%(39/108),在公共场所占25.00%(27/108),其他场所占11.11%(12/108)。其中有心脏基础疾病占80.56%(87/108),36例存活患者100%使用电除颤且发现患者发生猝死到抢救开始时间均<10 min。
3 讨论
心脏骤停后4 min时间内是猝死复苏的最有效时间,对于猝死患者而言心脏骤停是其过早死亡的关键性因素[5-6]。复苏关键原则为生存链多个环节的加强,主要包含了以下五个方面:心脏骤停的立即识别及急救反应系统的启动;胸外按压早期CPR的强调;高级生命支持;是否有指征迅速除颤;综合心脏骤停后治疗[7-8]。
对于在公共场合或者家中猝死患者,在120到达时大部分已经超过了抢救时限,虽然经过了各种抢救但有效复苏的仅有2例,且预后较差。这类患者应当迅速启动急救反应系统并进行CPR,也就是进行现场必要的急救,待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后交给专业人员[9]。基于此,要求一般群众要具备一定的心肺复苏急救意识,为此,我们每季度组织各类服务群体进行猝死急救技能及基础知识的训练,从而能够在患者心脏骤停会给予必要的急救,为接下来的治疗争取时间[10]。
因为心脏骤停后患者无任何反应,会出现呼吸不正常或者没有呼吸的情况,常见濒死喘息现象,很容易与正常呼吸相混淆,施救者即使受过专业培训在进行大动脉搏动的单独检查也不可靠,因此通过呼吸进行判断很容易错过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最新版心肺复苏指南要求在患者无呼吸或喘息呼吸时非专业人员即可以给予胸外心脏按压,保证血流不中断,提高复苏有效率[11]。
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早期人工气道建立、除颤器的使用,同时合并使用心脑呼吸兴奋剂,是复苏的主要手段[12-13]。
综上所述,影响基层医院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常见因素包含患者基础疾病史、猝死发生地点、年龄、诱因、抢救设备运行情况及心肺复苏开始时间等。复苏成功率与复苏各环节具有紧密相关性,想要提升复苏后生存率要对脑复苏治疗给予高度重视。
表1 患者猝死诱因分析表
参考文献
[1]郭建,杨正飞,凌钦,等.左西孟旦对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J].临床急诊杂志,2017,18(12):933-937.
[2]邢孔彬.由急诊室人员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对提高其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4):68-69.
[3]徐捷,龚秀芹.79例患者院前心跳呼吸骤停采取心肺复苏的临床分析 [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4):15-19.
[4]王涛,秦俭,王长远,等.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在急诊科应用的疗效比较 [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7):673-675.
[5]于增智,马照琳,田雪莲,等.综合措施在提高老城区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中的作用探讨[J].中外医疗,2015,34(9):79-80.
[6]孔庆钻,陈光丑,林久座,等.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影响因素分析 [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2):62-63.
[7]周咏梅,肖小培,李萃萃,等.喉罩人工呼吸支持对急诊科心肺复苏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复苏后综合征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7):1310-1314.
[8]李秀云,陆小花,孔秋燕,等.萨勃心肺复苏仪和徒手人工标准心肺复苏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3):139-140.
[9]陈彩凤,朱雪梅,陆茹茵.情景模拟实践演练对基层医院护士长心肺复苏能力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3):195-196.
[10]王小刚,高丁.院前心脏骤停患者505例心肺复苏的临床体会及其成功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4):39-41.
[11]谢弘,陈素芬,杨朝福.影响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3):155-156.
[12]钱丽萍,张琨,王龙.专职化院前急救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4):141-142.
[13]吕远军,吕远新,梁明俊,等.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对医院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