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标准馆文献信息化建设初探
——以绍兴市标准馆为例
2018-05-16郭培培张素银朱海英孙一栋高烨明
郭培培,张素银,朱海英,孙一栋,高烨明
(1.绍兴市标准化研究院,绍兴 312000;2.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学院,杭州 310018)
1 引言
随着经济技术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标准已经成为世界“通用语言”。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国务院出台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和《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大力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建立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一场以标准提升引领的“品质革命”正在蓬勃开展。而标准文献作为以文件的形式表现的标准化工作成果,已成为标准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1]为了满足知识经济需求,做好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标准化技术支撑工作,绍兴市标准馆从实际需求出发,对国内外标准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并通过建立标准文献数据库和绍兴市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信息化手段为全市提供标准技术服务。
2 标准文献信息化建设情况
2.1 标准文献数据库
标准文献收集是文献工作的首要环节与物质基础,标准文献的数量、种类、结构体现了标准馆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绍兴市标准馆近年来大力建设标准文献数据库,目前全库标准中标准题录数据142万条,其中国内标准26万条,ISO、IEC等国际标准73万条,国外标准43万条(包含DIN德国标准、NF法国标准、JIS日本标准、ANSI美国国家标准、BS英国标准、GOST俄罗斯标准等),涵盖了270个国内外组织与97个行业。
2.2 特色产业标准专题库
为适应绍兴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满足绍兴特色产业的标准需求,绍兴市标准馆对相关产业或领域的标准进行综合整理,科学分类,形成了四大标准专题库(专题库标准文献数量见表1)。包括信息经济、先进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文化旅游等战略新兴产业,高端纺织、绿色化工材料、金属制造、现代住建等传统优势产业,具有绍兴悠久历史特色的黄酒、珍珠这类经典产业,以及食品安全、“五水共治”、节能环保等涉及国计民生的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类的标准。
表1 特色产业标准专题库标准文献数量一览表
以公共服务模块中按照“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目标要求而构建的“五水共治”专题库(专题库结构及标准数量见图1)为例,该标准专题库覆盖30多个行业,涉及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和评价等标准,按照五水种类分别建立,一水一标,涵盖了目前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国外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部分具有参考价值的作废标准,共收纳了各类标准2千余条。
图1 五水共治标准专题库结构图
2.3 标准文献信息服务平台
标准文献服务,包括流通阅览、宣传辅导、参考咨询、文献复制等。服务是整个标准文献工作的目的,因为诸如收集、整理、编目、保管等各个工作环节,都是为服务提供物质基础和创造基本条件的。只有通过服务这个环节,标准文献工作才能体现出真正的意义。[2]
绍兴市标准馆基于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可向企业和公众提供标准化技术服务的渠道(标准文献信息服务平台服务功能构架见图2)。
图2 标准文献信息服务平台服务功能构架图
标准文献服务可以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1)标准文献阅览
标准文献阅览是标准馆的基本功能。即以电子阅读和纸质借阅相结合的模式,作为公益性场馆对绍兴地区组织和个人免费开放、免费阅读。
(2)标准查询及购买
客户可通过标准馆中的查询设备实现标准题录信息查询,查询到的标准可进行全文阅览,电子文本购买、下载,以及标准原件代购。也可通过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查询及购买。
(3)标准有效性确认与动态跟踪
由于标准馆的丰富馆藏资源、便利的检索工具、与其它标准化机构良好的联系渠道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可为客户提供标准有效性确认报告,确认客户在用标准的更新、代替或废止情况,并及时跟踪更新企业或其他用户标准体系的数据。
(4)标准宣贯及标准化知识普及
标准馆作为标准文献收集与管理机构,能及时获得最新发布的标准文献和标准资讯,同时依托具备标准化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可为社会公众或有特定需求的客户提供某种新标准的宣贯讲解或其他特定服务。此外,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通过讲解标准化基础知识、开展答疑解惑专题活动、散发宣传物和标准书籍等方式,助力客户增长标准知识,树立标准意识。
3 标准文献信息化建设展望
3.1 需求导向,有重点地开展标准文献资源建设[3]
虽然绍兴市标准馆目前馆藏的标准文献资源总量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常用的国际、国外标准(ISO、IEC、ANSI、ASTM、BS、NF、DIN、JIS)[4]都有收藏,基本涵盖了目前现行有效的各类各级标准,但仍然存在重复收集与有所遗漏的现象。例如印度、加拿大等国的国家标准,以及国内、国际上的一些专业团队(学会、协会)标准,实际上存在一定的用户需求,但由于客户需求对接不精准、购买版权价格高等原因,几乎没有收藏。另外,绍兴特色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及主要出口产品等领域的部分相关标准和技术法规,由于购买渠道不畅的原因,存在一定缺失。
在人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收集到所有的标准文献资源。因此,应在对客户的真实需求和国内外标准文献真实情况两个方面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同时兼顾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有重点地、稳定且连续地拓宽馆藏范围和内容。
3.2 以人为本,打造复合型标准化人才队伍
标准馆工作人员一般具备一定的标准化专业素养,但标准文献信息化建设需要运用大量的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能熟练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作为提供标准文献收集、加工与服务的机构,工作人员还需要具备标准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分析能力。针对上述人才需求,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引进具备良好业务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需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有目标、有计划、分层次、可持续地学习与培训。在修炼内功的基础之上,发展“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积极寻求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合作,建立全市标准化专家学者数据库,实现人才共享、资源共建、合作共赢。
3.3 加大投入,拓宽建设资金渠道
当前,世界标准文献的品种和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态势,标准更替迭代速度不断加快,购买标准的费用也随之每年递增。同时,标准文献的加工,尤其是特色产业标准专题库建设的不断深入完善,也需要稳定持续的资金投入。绍兴市标准馆应当强化保障,多方筹措,加大财力、物力支持力度。一是以政府标准化专项资金为保障,每年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网络标准数据库更新、纸质标准收集等平台基础性建设,以便标准馆正常运作;二是从标准馆全年工作业务收入中划拨出一部分,作为标准馆运作的补充资金;三是通过科研项目立项获得项目经费。
3.4 优化升级,提高标准文献信息服务水平
现阶段,绍兴市标准馆可提供的标准文献信息服务方式大部分还停留在网上、电话咨询,线下现场办理的阶段。为了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标准信息服务,应在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搭建标准综合管理系统。标准综合管理系统的构建统一了对外服务窗口和客户信息系统,一方面,标准馆工作人员可结合客户的特定需求,提供标准文献信息服务,如设置好变量后,由系统自动提供标准跟踪信息,及时向企业定制发布标准作废、变更信息,为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客户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实现各项业务办理的直接下单、实时跟踪、成果查询等操作。
参考文献
[1] 李春田.标准化概论(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 阎洁.浅谈质检机构标准文献管理与标准信息服务[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04):24-25+15.
[3] 卢丽丽.标准文献工作的发展与国家标准馆的建设[J].中国标准化,2012,(05):60-62.
[4] 陈艳.广西标准文献馆信息化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4):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