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疼痛及术后感染的影响

2018-05-16冯平霞朱芬英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围术循证疼痛

冯平霞 朱芬英

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控制并治愈患者病情[1]。但手术患者通常会在围术期产生生理及心理的应激反应,出现心率较快、血压异常等不良反应,同时会增加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降低围术期的生理及心理舒适度,甚至会影响治疗效果,加之术后创口感染事件,可能会影响病情病的康复及预后[2,3]。因此,本研究对手术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旨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术后身体疼痛,减少术后感染事件的发生,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1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74)和观察组(n=74)。纳入标准:无既往手术史;无重要器官严重疾病;无精神性疾病史以及认知障碍、明显交流障碍;无手术禁忌症。其中对照组男性45例,女性29例;年龄22~61岁;腹部疾病22例,颅脑疾病20例,胸部疾病16例,四肢疾病16例;手术时间1.25~4.88小时,平均时间2.45±0.57小时。观察组男性43例,女性31例;年龄22~63岁;腹部疾病23例,颅脑疾病18例,胸部疾病17例,四肢疾病16例;手术时间1.33~4.70小时,平均时间2.32±0.46小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批准,并取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签字同意。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外科手术的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健康教育、术前准备,术中生命体征监测,术后抗感染、遵医用药、体位护理、运动护理、饮食护理等。在上述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循证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确定循证问题:负性情绪,围术期疼痛、术后感染;(2)护理计划:①负性情绪:综合评价患者的实际情况,术前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教育、手术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在交流的过程中应保持亲切、随和,并采用问答的形式引导患者倾诉,通过交流剖析患者的心理诉求,并利用安慰、劝导、鼓励等技巧进行心理护理,教会患者腹式呼吸法以及全身肌肉放松法以缓解心跳加速症状;麻醉前采取同样的方法帮助患者适应手术环境,使患者能够快速进入麻醉状态;术后待患者清醒后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进展顺利,并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强化患者自信心;②围术期疼痛:术前疼痛是由于患者本身疾病疼痛,加之受手术应激反应导致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提升,术前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可以缓解手术应激反应,采用注意力转移法转移患者注意力;术后采用音乐、影视、聊天、全身放松、呼吸法帮助患者缓解患处疼痛及切口疼痛,必要时不保留使用止痛药;③术后感染:术前帮助患者做好术前备皮工作、手术室消毒工作;术后注意切口辅料性状,保证病房及患者皮肤、衣物的干净清洁,定时更换切口辅料,并强化各种留置介入导管的管理。

1.3 观察指标 于住院1天、术前2小时、术后1天采用SAS[4]评价患者的焦虑程度,焦虑分界值为50分,超过50分代表存在焦虑症状,分数越高焦虑症状越严重;采用SDS[5]评价患者的抑郁程度,抑郁分界值为53分,超过53分代表存在抑郁症状,分数越高抑郁症状越严重。于入院1天及术后1天采用VAS[6]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范围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记录两组患者切口感染、菌血症、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术后感染事件的发生情况。

2.结果

2.1 心理状态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1天的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2小时及术后1天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对比(分)

2.2 疼痛程度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1天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2小时及术后1天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分)

2.3 术后感染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事件的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对比[n(%)]

3.讨论

循证护理是在综合分析患者实际病情以及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权威科研理论,以及自身临床经验为决策依据,整理出的一套科学化且极具针对性的护理模式[7]。手术疗法本身具备的有创操作属性以及手术室科室的特殊性,会对患者造成生理及心理的强烈应激反应,影响手术的进展及治疗效果,因此需要根据患者在围术期存在的护理问题,以问题的循证作为导向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前2小时及术后1天 SAS评分、SDS评分和术后1天VAS评分、术后感染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对手术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降低患者的身体疼痛程度,并有效避免术后感染事件的发生。融合心理学技巧的访谈可以有效构建护患之间的信任关系,缓解术前患者的焦虑情绪,有效的疾病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及手术的认知水平,避免认知盲区导致的紧张情绪,同时借助腹式呼吸、肌肉放松以及视觉、听觉干预等方法可有效转移患者注意力,平复焦虑、紧张、抑郁等负性情绪[9]。术前的负性情绪缓解以及术后自信心强化可有效降低患者交感神经张力,减少肾上腺素分泌过量,可以在降低疼痛敏感度的同时避免术后切口局部血管痉挛收缩,有利于切口修复,加之手术室消毒工作的完善、术后的抗感染措施,进一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10]。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疼痛及术后感染均具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许慧,季芳,赵云云,等.普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干预预防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2):2776-2778.

2 黄春珍,李琳娜,陈少妹,等.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负性心理情绪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7):74-76.

3 符冰,张志娥.预适应手术室环境对外科手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5):670-672.

4 曹琼芳.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与持续质量改进临床护理措施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8):107-109.

5 张一清,姚金燕,高玉琴.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心理干预对老年男性外科手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效果探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7):385-386.

6 杨志广,林星宇,张鹏,等.胸外科手术患者疼痛处理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206-4207.

7 黄苗,顾莺,张玉侠,等.循证护理实践准备度评估量表的研制及信效度评价[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7,12(2):121-125.

8 陈雪,史媛媛,李溪晶,等.Orem自理护理模式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整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1).

9 尹春娥.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0):1132-1133+1140.

10 陶一明,王志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指南(2017)》更新解读[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7,26(7):821-824.

猜你喜欢

围术循证疼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疼痛不简单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