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目标

2018-05-15邓以林

科学与技术 2018年20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课程目标小学

邓以林

摘要: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培养核心素养,让学生掌握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和品质。学生在将来要走向社会,在做事的之前要先学会做人,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而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德育主要途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贯彻核心素养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本篇文章主要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目标进行探讨,期望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有所启发。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程目标

引言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尤为重要,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观、社会观、价值观的关键,教师要积极响应课程改革要求,思想品德教学要紧紧围绕培养核心素养目标,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将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从教条主义禁锢中解放出来,将其融入到学生实际生活中去,增强他们学习感悟,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意识,帮助他们树立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和个人品质,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培养核心素养,不但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还能让他们掌握参与社会活动技能和品格,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目标

新课改革强调的是能力和素质,学生不但要具备较高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去。核心素养牵扯到的内容比较多,其中涉及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能力发展、社会参与性等,这些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的比较多,所以教師要抓住这个契机,制定课程目标要围绕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意义会更加深远。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要引导学生思想和行为,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参与意识。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清楚公民权利和义务,还能增强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独立的看法,是非和丑恶的辨别能力会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让小学生了解人文、经济、政治、文化等,拓展了他们视野,促使他们热爱生活,感恩生活。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目标制定策略

1、思想品德课程要服务于生活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要回归生活,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身边去感受思想品德教育,加深他们对这门课程感悟,这样才能真正触动学生内心,他们对自觉的约束行为,人文素养也会提高。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选取一些贴近生活励志故事,或者是真实案例呈现给学生,激起学生共鸣,在无形中去引导学生思想。比如在学习《祖国妈妈,我爱您》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搜集祖国建设成就资料,或者开展知识竞赛,让学生掌握和祖国相关的知识,同时还要以这个主题排练节目,歌颂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爱国情怀的培养要从小抓起,教师将爱国教育融入到生活中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讲讲听过的爱国故事,在激发学生参与思想品德教育积极性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对祖国认识,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学生要就能发自内心的热爱祖国,树立长大报效祖国的情怀。

2、引起情感上共鸣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要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就必须调动学生参与课程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探索中去领悟为人处世道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如果只是讲道理,课堂教学就会显得枯燥无聊,学生容易走神,思想品德教育也就不能达到良好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培养核心素养实际需求,创新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热情,引起情感上共鸣,学生感悟会更加深刻,会联想到自身的生活和学习,明白什么该做,哪些是错误的做法,从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取案例再现、情境教学法、讲故事、辩论赛等,引导学生融入到课堂中去,在交流和思考中去感悟道德。比如在学习《我和大师交朋友》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熟悉民族英雄、发明家、文学家等,了解大师生平,这时学生就能明确大师就是对社会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产生情感上敬佩。还可以声情并茂讲故事,或者为学生提供辩论机会,如“大师都是天才吗”,学生就能将自己的观点阐述出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会提高。

3、拓展学生视野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局限在课堂和教材中,教师要拓展学生视野,将思想品德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提高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意识,进而逐渐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涉及到各个方面知识,学生名族自豪感会增强,文化自信也会提升,在这个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树立全球思维,对于世界上多样文化形成包容心,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学生具备了全球化思维就能更好的使用社会发展,也能实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融合。

4、培养批判意识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要培养学生判断和批判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要摒除死记硬背,而是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问题中去,通过批判去反思,这样就能更好的践行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比如可以为学生播放生活中不文明行为,或者危害公共安全行为,学生对这些行为进行批判,然后反思自己应该怎么做。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下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目标重视能力培养,增强学生体验和感悟,引导他们形成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和品质。

参考文献

[1]田平.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小学品德课程教学路径分析[J]. 学周刊,2018,376(28):64-65.

[2]范微微,俞春霞.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路径探索[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1):58-60.

[3]张万华.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新探索[J]. 教师,2018(12):23-23.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兴隆林业局兴隆小学)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学课程目标小学
走向学科育人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提高学生思品课学习内驱动力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