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2018-05-15马波吉日鲁者

科学与技术 2018年20期
关键词:水环境研究对策

马波 吉日鲁者

摘要:目前我国水环境正面临极大威胁,水污染状况不断加重。作为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技术前提,水环境监测通过监测分析水中污染物,将污染源和污染因素找出,并对水污染级别进行评价,随时监测水质量以及对水生态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文章重点就我国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问题;对策;研究

引言

当前我国的工业与农业都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但是付出的代价却是环境被严重的破坏,特别是频发的水污染事件,让我国的水环境安全一直处于工业与农业污染的严重威胁的状态。作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手段和技术的前提基础,水环境监测就是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一定的检测分析,将污染源找到,划分水体处于的污染程度等级,能够为人们的安全用水提供重要的保障,其意义重大。

1我国水资源环境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对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也日趋严重。据相关部门统计,2010年我国排放生产、生活废水超过400亿吨,并将以每年约18亿吨的速度继续增加。而这些排放的废水中,只有少于1/5经过相关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其余未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直接汇入了水环境。水环境与水生态在不断地遭受破坏,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地表水质污染日益严重;江河湖泊、湿地等生态环境自调能力越来越弱;地下水超采与污染日趋严重;水土流失现象不断扩大。根据环境监测结果统计分析,我国水环境状况依然严峻,河流湖泊有机污染、富氧化问题严重,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越来越多的水环境问题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水资源和水环境不断恶化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极大阻力。

2我国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2.1水环境监测指标不全面

水环境的监测依据来自国家制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中规定的监测项目和上下限值是水环境监测的依据。目前我国水质基本监测指标仍是以重金属和综合性指标为主要对象,其中有机指标又多在集中式水域选样本检测。国内外关注度较高、对人体及周围环境有极大伤害的有机类污染物,如12种典型POPs和新型POPs污染物,并没有被纳入我国水质监测指标中进行常规监测,这就造成我国水质监测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我国水环境污染状况,直接影响了我国对水质环境质量控制目标的实施,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监测方法体系的建立。

2.2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

目前国际上对于水资源的管理通常是以流域为单元,我国也由原来的电源、区域监测逐步转变为以流域为单元的监测管理。然而长期以来的区域管理、各扫门前雪的管理模式使得各区域间过分看重自身利益,难以从整个流域间统筹思考问题。流域管理的思路仍处在表面阶段,没有实现真正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各区域间统筹划一的有效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水资源评价管理,需要直管部门以流域内不同河段、不同的水利水电工程或不同流域结合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程度来划定区域机构的责任范围,各区域间责、权、利的有机统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水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前提。

2.3监测参数和监测对象不能反映水质问题

我国推行的监测指标中对于各大水系都是以有机污染监测为主,而且大多数都为综合性指标,无法合理地反映各断层之间的水质问题。一方面水环境监测项目缺乏针对性,出现对某一些污染程度较轻的项目进行反复地、重复监测的问题,如对于Hg2+、Pb2+和Cu2+等离子浓度始终保持在所需水质标准允许范围内的水体,不必要对其进行周期性反复测定,可适当拉大监测时距,另一方面漏测可以表征水质状况的有害参数。各水域间有不同的汇流方式,污染源也各不相同,污染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也有较大的的差别,应用同一种监测参数来衡量彼此水质间的优劣显然难以被专业认可。根据污染源的不同,来选取相对危害大、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对象,专一定相关监测参数来判定水质问题。

2.4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偏低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是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监测数据向环境管理决策转变的重要环节。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的好坏反映了监测站综合技术能力的高低,也决定着监测站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目前重监测轻分析,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偏低,是各级环境监测站的“通病”。大部分监测站只注重实验室检测和报出监测数据,不重视监测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因而不能及时发现和改正工作中的问题;编制的水环境质量分析报告,大多只是对监测数据的描述和简单分析,没有总结出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也就提不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应有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3我国水环境监测问题的解决对策研究

3.1加大水环境预测研究的力度

现阶段,水环境监测最主要的方式是水质监测和水污染控制,然而对水环境的预测情况不足水环境的预测分析尚未实现系统化,并且对于水资源的整体情况研究相对滞后。水环境监测自实施以来,统计出大量监测数据,但是积累的监测成果并没有被完全利用。因此,通过对水环境监测的现状以及实验进行分析,并分析预测水环境,包括不同流域以及季节对水资源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开展对水利和水质监测的使用,从而提升水资源服务的能力。

3.2实验室工作的推进

目前为实现省界自行监测的全覆盖,流域结构需要建立实验室,或者是与相关监测机构取得联系一起共建实验室,通过建立实验室扩展监测范围。积极构建分级监测体系,按照现行法规和责任划分,并充分落实各水域分区监测任务,不断推进功能区内的共建工作,进一步实现各检测体系间的优势互补,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要密切监测重点區域的水污染源头,最终实现系统全面的落实使水环境监测体系的目标。

3.3深化水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

便监测质量是水质监测的生命线,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成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对水环境监测加强质量管理,监测组织质控系统是环境监测的基础,因此要做好基础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和体系建设。质量控制体系要素是监测体系基本的单元,体系得以存在的前提和依据便是质量控制系统实现文件化,同时它也是试验室分析工作得以规范以及人员行为得以达标的依据。

3.4水环境监测能力的强化

通过对水资源实施动态监测,可以随时掌握水质情况,同时也可以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再有通过对水资源的实时监控,可以在一些事故诱发初始得以发现,避免事故扩大化,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实施动态监测是以先进技术为前提的,因此要引进先进设备和培养专业人才,通过对通讯技术、数据存储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等加以利用,水环境监测系统能更加准确的对水域质量状况加以反映,同时它还具有多参数采集、实时和连续的特点,要求其配置灵活、高自动化、组网方便。对水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会造成实验室采样点少、随机误差大以及劳动强度高,通过提供及时和有效的数据,能为科学决策提供监测数据支撑。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缺水之国,目前我国的水资源已经进入危险的初期,同时还有大部分水环境被严重污染。直至目前为止,水资源监测系统得到建立和健全的城市也非常少。水资源危机的日益严重给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怎样使水资源环境的监测体系得到建立和健全便成为目前环境监测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莉.浅谈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J].绿色环保建材,2018(09):58-59.

[2]杨泽长.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4):109.

(作者单位:凉山州环境监测中心站)

猜你喜欢

水环境研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关于藻类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利用分析
实施天顶湖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必要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