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唐卡的信息化呈现及艺术体验

2018-05-15邓思杭

中国信息化 2018年3期
关键词:唐卡受众互联网+

邓思杭

信息技术的进步对于唐卡文化而言,无疑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维度的发展空间,亦是其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思量部分。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唐卡的信息化呈现及艺术体验改变了传统艺术审美形式,相关的实操案例在为所有人提供了大量成功经验和借鉴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现实问题。未来唐卡及其他民间传统艺术应当如何借信息技术得到科学、可持续的发展,仍需把握好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度”。

一、引论:信息时代的唐卡艺术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信息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无论是各类信息的获取和传递,还是信息的高效处理与利用,这些对传统行业的生存与发展都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而在艺术产业里,“互联网+”时代与新兴的信息技术亦多有涉及,他们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发展、创新带来了诸多机遇及新的挑战。

唐卡艺术是藏民族独有的一种造型艺术形式,也是中国民族民间传统艺术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其历史、文化、民俗、经济等综合价值极高。传统的唐卡艺术多在特定空间呈现(比如寺庙、博物馆、藏族聚落等),或以翻摄、印刷等方式传播,影响力主要在僧侣、藏民和藏文化研究者、艺术热爱者之中,受众相对较为固定、狭窄。随着人们对于这一艺术的重视,唐卡的传播途径拓展到了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多个方面并由此逐渐出现在更多的受众视野里,加上艺术作品价格的屡创新高、人们对藏文化的追捧,使得当前的受众对于唐卡艺术的呈现及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的呈现及艺术体验方式似乎很难满足他们的现实需求。

立足于“互联网+”时代背景,借助信息技术之力,唐卡艺术的综合呈现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启示,受众的艺术体验途径亦可得到更多维度的拓展,最终使得这一宝贵的艺术文化得以更好的宣扬、普及与传承,发挥其更多的应有价值。

二、信息化呈现及艺术体验方式

唐卡的信息化呈现及艺术体验主要体现了几个优势:首先,可以高效获取到各类资料,尤其是那些尚未公开或已遭破损的宝贵图像,使得更多人不用身临其境也能看到尽可能宝贵的图像;整合各种唐卡信息,通过信息化的数据整理为其进行数学建模,可以使之得到更好的保存保护;利用信息化技术例如VR呈现等,延展文化价值的深度及广度,可以让唐卡的综合呈现拥有更多方式,同时可以为受众搭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唐卡艺术鉴赏活动的文化体验性、信息交互性、个性化定制;对于唐卡文化本身而言,信息技术可以为其提供高效优质的传播平台,这对于其活态生存及创新发展而言都能发挥积极作用;等等。

(一)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唐卡艺术的信息整理交互和艺术体验

一个内容具有鲜明特色和明显针对倾向的信息交互平台对于艺术的体验及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吸引更多受众参与其中,实现更大的综合价值。

首先,可以針对唐卡文化建立起一个以线上为主、线下相辅相成的文化信息交互平台,这个可以通过移动手机端的App应用作为基础来设立。该应用可以根据受众对于唐卡呈现、艺术体验的不同要求分列各类内容板块,譬如唐卡文化概述、艺术鉴赏、学术讨论、创作交流、远程教学等等,整合和重新配置信息资源,为不同受众提供相应的详细服务。譬如,可以在唐卡文化概述这一板块之中介绍不同时期、地域的唐卡分类、流派、艺术特征,配合相应的图片及文字简介,对于宝贵的唐卡作品进行数学建模,进而予以传承与抢救保护;在App里增加学术交流板块,用户受众可以直接与研究学者、唐卡画师进行零距离交流,解决相关问题,学习到更多知识,加强交互体验;在App关于唐卡的绘制教学板块中,可以介绍唐卡艺术不同颜料的配置及使用方法,亦可提供在线填色、作品分享等服务;提供大师讲座、画师展示、作品评析等内容,利用较为成熟的VR技术,让受众可以更好利用数字信息去鉴赏、学习、体验到唐卡艺术的深厚文化内涵等等。

(二)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唐卡艺术与数字化呈现及体验维度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对于唐卡艺术而言,无疑极大拓展了其呈现与体验的空间、维度。信息化技术在很多当前的美术展中多有体现,比如在成都等地所作的莫奈主题画展等等,这便是基于投影技术一级VR技术所涉及的数字化艺术呈现与体验活动。这样的形式突破了空间艺术较为传统的实地鉴赏形式,让很难实现的艺术鉴赏活动获得更多的可行性,它们对于唐卡艺术而言也颇具启示意义。

相关的受众不需要奔波于各地的藏族民居、寺庙或者博物馆,直接可以在当地甚至家庭便可实现艺术鉴赏活动——这些是基于对于唐卡的数学化建模、三维虚拟现实和远程数据交互、VRP-MUSEUM网络三维虚拟展馆等相关信息技术共同实现的。只要有关人员传输数据信息至平台上并让所有受众可以直接使用相关设备进行数据解析,那么受众们便可根据需求随时在网上查阅和选择想要鉴赏的内容下载。此为,相关的体验内容除了呈现唐卡画作内容,还可以在呈现及艺术体验活动中极大还原原生文化环境,比如构建寺庙建筑场景、播放藏传佛教音乐、模拟祭祀仪式活动、配合文字与虚拟导游解说等,真正实现信息化技术对唐卡艺术呈现的文化真实性,加强与受众之间的文化深度体验性。

(三)借以信息技术,提高唐卡艺术的影响力,形成活态传承与创新开发的共赢

“互联网+”时代所实现的信息交互效果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影响力的拓展延伸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唐卡艺术的受众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分众群体明显、集中、狭窄。正是因为许多人对唐卡的半解、不解和误解,导致唐卡艺术成为艺术市场经济的“泡沫”载体,亦或是满足许多人对于边缘文化的猎奇心理——所以,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一宝贵艺术文化,同时也是为了形成活态传承及创新开发合作共赢的发展态势,基于优质高效的信息技术对唐卡艺术进行相关的推广和传播势在必行。

较为直接的实现手段应当是借助网络,基于所搭建的高效分众信息交互平台,开展更多的文化传播及普及活动,以建立和发展自媒体、移动信息端为主要战略,譬如搭建一个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唐卡图片、介绍、讲座活动等,使得受众拓展行为更具广度与深度;在此基础上加入“体验式”受众互动,邀请部分唐卡研究学者、唐卡画师、唐卡艺术爱好者等共同参与实际的操作体验活动中来,譬如开通远程教学、线上艺术交流等等,并建立起一个较为健全的客服服务平台,与受众打破信息交互的空间隔阂,实行实时交流;建立抢救与保护唐卡艺术的公益宣传平台,呼吁人们关注濒危唐卡艺术、生活困难的传承者群体,实现非遗保护;通过高效的传播活动,吸引发展资金,提高政府与社会的关注,使得相关的传统产业、文创产品得到有效利用与开发;等等。

三、总结及思考

当然,信息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数据建模失真;虚拟呈现无法完全替代实地体验,受众的实际体验仍存在着诸多不足;过度依赖信息的虚拟呈现及艺术体验,无形中破坏了唐卡绘制工艺的非遗价值,对其独特的艺术特征造成了不良影响等等。这些问题都应当予以重视,毕竟科技应当服务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及保护,而并非简单的取代甚至负面影响。

如《文化创意与非遗保护》书中所述:“抓住文化遗产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魂魄,才能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精髓不在保护中流失。” 处于“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进步的确可以为唐卡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挥很多积极的作用,不仅拓展了受众群体、让更多人了解到唐卡艺术的魅力,也拓展了其未来的发展空间,但不应违背其文化发展规律。让唐卡文化真正形成一个有机的“文化生态圈”,科学、可持续发展,才能使其实现更高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

猜你喜欢

唐卡受众互联网+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李雪:唐卡收藏进入理性阶段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以恭敬之心绘画
唐卡:不仅是藏品,更是种信仰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