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18-05-15杨珞
杨珞
【摘 要】现代社会和市场对一专多能的综合型音乐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在高等教育中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音乐学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此文就对独立院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展开分析,而后对其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音乐学;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发展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4-0133-01
独立学院想要保证音乐专业学生能够在将来就业获得良好发展,首先应及时对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透彻的剖析,及时发现其中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有效的措施进行优化和革新,从而保证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切实满足社会市场对音乐专业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一、对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表现出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
(一)教学模式完全套用母体学校缺乏创新。由于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增加以及公办大学教学资源的过剩,为了实现对剩余教育资源的有效分配,促使独立院校的兴建与发展。独立院校在初始成立时几乎都是完全套用母体学校模式,缺少自身的教学特色,也严重缺乏自主革新的意识和勇气,学生能力和特点不突出,音乐综合能力较差继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
(二)音乐学专业教学模式和内容过于单调陈旧,缺乏创新。在独立学院的音乐学课程体系中主要包含声乐、器乐以及合唱指挥等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基本都是采用母体学校的模式。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对声乐课程教学中基本都是将歌唱技巧和方法以及气息练习作为核心,而忽视了“学生怎样正确地理解歌唱曲目意境和情感、怎样正确发声”等具体问题,当学生在发音方法学习中出现问题时,却不能依据学生个体特点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三)音乐学专业教师队伍结构缺乏科学合理性、师资力量不足。由于音乐学专业教师队伍基本是由青年教师以及社会聘请的人员所构成。但是,这些青年教师自身虽然具有一定的音乐学专业理论知识,然而其在教学经验、人生阅历、情感经验和实践等多个方面相对不足;而那些从社会聘请的音乐教师本身担负着其他的工作,无法将全部时间和精力投放到独立学院的音乐教学工作当中来,尤其是无法很好地展开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这也是造成独立院校音乐学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的主要原因。
二、解决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有效策略分析
(一)优化音乐学专业课程教育体系,革新教学模式。首先,應充分依据社会市场发展切实需求,将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型音乐人才当做课程体系结构优化和教学模式革新的最终目标。使学生不仅具备体系化的音乐学专业理论知识,并能够使学生在实际音乐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歌唱能力、音乐表演能力以及舞蹈钢琴音乐技能。专业人才培养作为音乐学专业教学的核心,应构建以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为前提,重视学生音乐综合能力和技巧的教学模式;构建起突显现代音乐教学理念、口语表达能力的实际应用增强型音乐人才为教学目标的全新教学模式。并且应重视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融合,通过选修课程开拓学生知识面和视野,让学生综合知识得到全面提升。
(二)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教与学的紧密融合。由于独立学院自身教育教学特点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是为社会和市场发展供应专业技能实用性人才的主要场所。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应大胆地走出去,与社会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继而摆脱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市场需求相脱离的困境,培养出社会和市场真正需要的“一专多能”音乐综合型人才。详细措施如下:可充分依据院校自身音乐学专业教学特点以及人才培养计划与社会知名演出企业和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不断优化音乐学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建立音乐教学实训基地,继而为学生音乐实训活动、毕业岗位培训等提供良好平台;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专业性较强的音乐活动和赛事,在物质以及精神层面对踊跃参与各种文艺演出和音乐赛事等活动的学生予以奖励,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和积累丰富的音乐表演经验,从而为将来就业打好坚实基础。
(三)应进一步加强音乐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由于独立学院建设和发展与其母体院校之间的紧密关系,所以在其专业教学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充分利用母体学校教学资源和教师力量,聘请母体学校的资深教师来兼任独立院校的学科领头人,继而不断完善和健全独立院校音乐专业教师队伍。也可返聘那些实践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素养高深的退休教师重新回到教学岗位,并给予政策上的优待,他们内心也更加愿意投入到这份工作中来。这样不但能够充分发挥老音乐教学工作者的余热,更能够借助老教授的名誉和声望切实增强学院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并且也能够更好地开展新老教师的“传帮带”,构建起一支人员组织结构合理、专业教学能力水平高、综合素养强的音乐学专业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于琦.独立学院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大舞台,2012(12):230-231.
[2]张怡.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设计,2016(7):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