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动画教育创新改革研究
2018-05-15谢倩玮,高明珍
谢倩玮,高明珍
【摘 要】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优秀动画人才的重任,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动画人才。但是,目前动画高职教育尚未完全成熟,可以通过改革教师招聘的考核形式、校企合作、创办校内工作室、利用地方文化和经济发展高职动画教育等方式来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效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动画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4-0118-02
一、高职院校动画人才培养现状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从上个世纪末起,非师范、非医学、非公安类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都将学校的名字以“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为后缀来进行规范,这些院校也就成了我们当前的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传授专业知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推动着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在动画人才培养方面,高职教育以自身特有的优势,为社会发展输送大量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动画人才培养优势
1.专业设置的机动性。高职教育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根据时代的潮流趋势及社会的需求,一些新的课程及专业会被提上日程,而一些无法适应时代变迁的课业则会被淘汰。随着近几年信息化的普及,移动电子商务等课程也随之开设。而动画专业的课程设置,随着三维动画受众群体的增多,也愈加向三维软件深度学习发展。高职院校根据社会的需求及时更改课程设置,始终与社会密切联系,服务于社会。
2.学生培养的实践性。高职教育相当注重实践技能,而不是照本宣科,它注重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方式方法。比如软件学习,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他们会直接让学生对一些实用的例子进行操作练习。对于期末考试,也并非以笔试形式进行,而是会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所以高职学生的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具有优势的。
3.学生就业的高效性。高职动画专业教育主打“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动画人才为目标,坚持艺术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招牌。在校期间,学生就有机会到企业去学习,形成了“先就业,后择业”的模式,学生能准确定位自身未来的就业方向,因而在进入公司后能快速适应公司安排,无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培训,公司和企业也更愿意招收这样的员工。据统计,用人单位每年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略高于本科毕业生,并且对高职毕业生从业情况也给予了高度肯定。从数据来看,目前高职毕业生工作完成情况,优秀占20%,基本完成占52%,同时高职毕业生的工作稳定性也较强。
尽管高职院校的教育有诸多优势,但是新形势下,普通本科教育在深化改革,经济发展等方面对人才要求有所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动画人才培养的不足也逐渐凸显。
(二)高职院校动画人才培养的不足
1.师资方面:教师聘任制度效仿本科,过于注重学历。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师招聘计划时,采取的是先报部门,再由人事处汇总形成教师招聘计划的方法,导致高职教师招聘变成了人事处的“独角戏”。人事部门无法结合整个学校的情况,也自然难以形成一套独创的合理完整的招聘模式,因而本科院校招聘模式雷同等情况也随之出现。此外,高职教师招聘设置了过高的学历门槛,然其培养理念是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动画人才为目标,所以教师招聘可以放低对学历的要求,将重点放在教师的操作技能上。
2.培养方案方面:缺少独立的差异化的培养方案。相比于其他专业如艺术学而言,动画专业进入高职院校的时间较短,培养方案也未成体系,因而教师多选择本科的教科书进行教学。但是,高职院校的动画教育不同于本科动画教育,绝大部分本科学校招收的都是艺术生,而高职动画却不然,很多高职院校的动画专业招收的都是非艺术类学生,所以,针对生源不同的问题,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弥补他们在高中阶段所缺失的美学知识,而不能单纯照搬本科动画人才培养方案。
3.教材方面:普遍借用本科教育的教材,自有教材少。教材建设工作对高职教学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障。而真正适合高职动画教育的书本和资料比较匮乏,并且有些仍受本科动画的限制,教材强调理论知识,基础课程大多相仿本科教材,例如软件操作教学涉及的FLASH,PS等,这些软件课程的教材和本科也大同小异,使用教材中的案例也几乎雷同。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这种教材难度较大,学生难以掌握,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对学生的学习无疑是不利的。
二、高职动画教育改革策略
(一)改革教师招聘的考核形式,增大操作占比
对于教师招聘,人事部门应该和需要招收教师的系部充分沟通,根据实际情况,了解学校对于教师的要求,并以此确立一套合理的招聘考核制度。特别是动画这种人才稀缺的专业,高学历门槛很有可能导致师资力量薄弱。考虑到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对理论要求并不是很高,所以完全不需在学历这块过分要求。高职动画教育对学生技能培养十分重视,那么对教师操作技能的要求也更应该注重,所以在考核时可将笔试考核的比重降低,加大实践操作的占比,甚至可以招收一批在公司上班的技术型人才作为外聘教师,这样的教师可以第一时间获悉公司人才需求,在授课的时候将学生往这方面引导,这也符合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
(二)教师到企业培训学习,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并编著教材
首先,我们可以从师资这块进行校企合作,好的教师是搞好教育的必备元素,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师资相对比较薄弱,许多都是由平面设计、插画、艺术学等专业的教师转入担任,教师的专业性不强,借助校企合作途径提高教师水平无疑是势在必行的,学校可以将教师送至企业进行培训,例如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的信息技术工程系就和厦门的“大拇哥”有类似协议合作,教师在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清楚定位未来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也能有更为明确的定位,与此同时,还可以从公司学到最新的动画制作方法及当下的新兴技术。笔者就到厦门联合优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期间也接触了一些制作动画的新软件,例如QUMARION机器人、优漫优创等,以这些新型软件作为教学工具,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对于动画的学习兴趣。
其次,可以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这样可以实现学校和公司的资源共享,也能实现对学生的良性培养,创造出具有针对性的高新技术人才。许多高职院校和公司制定了如下教学方案。
第一年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如素描、色彩、动画基本造型设计、运动规律等;第二年到企业学习,公司派专业教师进行授课;第三年学生直接在公司实践,期满合格直接被公司录用上班。这种培养模式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学校在节省器具配置成本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增强他们在动画这一行业的竞争力。
最后,校企合作制定相关课程教材,对于一些专业性强的课程,我们可以让在一线的公司员工协助撰写,结合他们以往工作经验及最新资讯,编写出一套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教材。例如软件教学,可以将案例改为他们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这样也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大有裨益。
(三)创办校内工作室,设立“导师”制
以“导师”为核心,创立“差异化工作室”也是高职教育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對于工作室而言,拷贝台、电脑、线拍仪器等动画制作所必备的器材都需要完善。至于工作室的内容,可以围绕“承接当地的广告片、动画片、平面设计等工作”“完成毕业设计”“参加比赛”这三大块内容展开,而工作室的导师可以选择2-3个相关专业的教师。建立以导师为核心的工作室,可以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加强双方之间的交流。另外,学生在接触几个项目,了解了动画的整个制作流程之后,也就明白了动画制作流程的繁琐,知道每个步骤都需要动画制作人员齐心协力配合完成,这样也就使他们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工作室的考核可以以比赛获奖情况作为评价标准,学生们可以通过参加比赛,巩固自身在动画故事脚本设计、运动规律、场景设计、色彩、软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也能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从而查漏补缺。与此同时,工作室可以通过承接当地的项目,尽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新的发展趋势,知道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准确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
(四)利用地方文化培养特色动画人才,推动经济发展
地方经济的好坏,直接影响高职教育的发展,如偏远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发展常常受到招生困难、办学条件有限、教师素质低下等问题的制约,而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受高职教育的影响。例如,常州纺织学校利用地区特色,发展教学,实现学生和地方企业的对接,让学生为地方特色产品设计富有创意的外包装,使得原来普通的产品拥有了其附加值,更具竞争优势;宁德职业技术学院与闽东博物馆长期合作,该院学生为博物馆绘制当地的英雄故事漫画,一方面展现学生的良好创意;另一方面也对当地的文化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
借助地方经济文化特色,将动画人才智力资源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将文化转换成资本,并以此发展创意经济,也是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途径。例如湘西,如果将其民间美术纳入高校美术教育教学体系,从艺术造型、艺术理论等方面都可以扩大湘西民间美术的文化视野,这样不仅是保护,更重要的是对湘西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结语
新常态下,“工匠精神”契合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而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型、服务型”人才,正是为国家培育一批优秀的工匠,因此,高职教育做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更应该加大力度改革创新,发挥地域优势,深化校企合作,调整课程建设和培养方案,合作共赢,提升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谷利民.湘西民间美术在本土高校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传承思考[J].戏剧之家,2016,(13):183.
[2]黄晓梅.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7.
[3]汤文忠.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