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戏曲服装的色彩内涵

2018-05-15陈治华

戏剧之家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国戏曲服饰内涵

陈治华

【摘 要】色彩可以引发人们的各种联想,有各种象征意义。中国戏曲人物的粉墨登场,少不了戏曲服装的色彩之美。色彩是创造环境,塑造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戏曲服装的色彩是一种语言符号系统,也是戏曲艺术的载体之一,不仅起到了美化和装饰的作用,而且还直接或间接地标志了人物的身份。

【关键词】中国戏曲;服饰;色彩;内涵

中图分类号:TS9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4-0105-02

色彩直接诉诸于人的视觉器官,同时也会引发人相对应的思维活动,如情绪、感情、精神、行为等。构成色彩心理活动的基本方面——色彩表情、色彩联想、色彩象征,深刻表现出色彩心理现象的实质及在艺术创作中的特殊地位与重要作用。正如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说:“色彩是一个媒介,能直接影响到心灵”。不同的色彩对于身处不同时代、地域、民族、历史、宗教、阶层等背景中的人们具有不同的内涵,会引发不同的联想。于是,赋予它的特定涵义及专有表情也就各具意蕴。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色彩的爱好、习惯、风俗上也形成了规律。中国戏曲服饰博大精深,艺术积淀丰富,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的精华之一,反映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和美学追求。戏曲舞台上,色彩是创造环境,塑造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戏曲服装的色彩,同样沿袭着中华民族的用色习惯,受这种习惯的影响,中国戏曲服装显示出“错彩镂金、雕馈满眼”的装饰色彩之美。除了色彩以外,戏曲服装还具有几大构成要素,即款式、纹样、刺绣、面料及文化内涵等,其中,款式作为服装的载体,起着构成服装基本艺术形式的决定性作用,色彩则是服装的“灵魂”,纹样和刺绣相互关联,和其他配饰一起,突出体现了戏曲服饰的鲜明特色,这些要素一起组成了绚丽多彩的中国戏曲服装。

虽然我们常看到舞台上的帝王将相身穿各种颜色的盔甲和袍服,但受中国戏曲艺术整体发展和程式性因素等制约,这些盔甲和袍服的颜色不能像普通服装那样随意使用,在穿戴时都有一定的规范,为此传统戏曲服装在色彩处理上局限于十蟒十靠的制度。所谓的十蟒十靠指的是上五色和下五色的蟒(文将服装)和靠(武将服装)加在一起的总称。上五色即红、绿、黑、白、黄,下五色即蓝、紫、香色、淡青、粉。这十种颜色中,黑白色所占比例最大。

谭元杰在《戏曲服装设计》中将戏曲服装特征总结为可舞性、装饰性、程式性三大美学特征,其中程式性是戏曲服饰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指角色扮演舞台角色时在服饰上所遵循的规则。这种规则在色彩上的表现是——戏曲服饰的每种颜色及颜色间的搭配,都和角色的特定类型建立了稳定的关系。戏曲服饰的颜色与扮演人物类型的对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即阶级有别,性格有别,方位有别,风俗有别等。人物的每次粉墨登场,都要根据其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以及演员的演技、流派特色差别来扮相、造型、脸谱勾画,配合不同色彩的服装,造出中国典型的戏曲人物。以至于这种程式性使得观众在一看到人物造型的色彩时,就能大致推断出人物的性格、身份等等,可见色彩在戏曲服饰中的重要性。

首先,色彩在戏曲服饰中可以表现人物等级。戏曲服装的人物等级受明代生活的影响较多。在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对生活中的服装色彩有严格的规定。明代《明史·舆服志》中记载,民间“不许用黄”,文武官员的公服,一品至四品服绯,五品以下服青、绿,戏曲服装基本上也是如此。戏曲服饰讲究“宁穿破,勿穿错”,一般来说,身着上五色人的地位要高于下五色。黄色(正黄或明黄)为帝王专用,帝后的蟒袍为黄色,象征着皇权,但又视角色的年龄而有深浅之分。年轻的帝王用浅黄色,年老的太上皇、太后则用深黄色。其他颜色中又以红为贵重,身着红色的一般为地位较高的官员,除帝王专用的黄色蟒袍外,还有红蟒,多用于巡按,状元和宰相等角色;紫是红的补充,其次为绿、蓝,黑色最卑微;驿丞、门官、更夫穿的“青素”,穷途潦倒的书生穿的“富贵衣”,家院穿的“海青”,衙役穿的“青袍”,贫妇穿的“青衣”,都用黑衣。但它可以塑造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庞大雄伟的场面,同时又可以塑造上至皇帝下至贫民各种类型的人物。

其次,色彩在戏曲服饰中还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气质。不同的色彩在戏曲服饰中有着不同的象征,尤其是与戏脸谱的色彩一起,标志着人物的身份、表现着人物的气质性格。红色象征忠勇、耿直、威武、庄严,大多用于富有血性的人物,代表人物关羽,勾红脸着绿蟒绿靠,形成色彩上的鲜明对比;黑色象征直爽、刚毅、无私、智慧,代表人物包拯,勾黑脸着黑蟒,也可表现暴躁、鲁莽、耿直,代表人物张飞,勾黑脸着黑蟒黑靠;白色象征阴险、奸诈、刚愎自用,代表人物曹操,勾白脸着红蟒,也可表现正直儒雅、俊扮,代表人物赵云,着白蟒白靠;蓝色象征勇猛、中直、具有反抗精神,代表人物窦尔敦,勾蓝莲着蓝蟒;绿色象征强横、刚勇、暴躁,如程咬金,勾绿脸着绿蟒;黄色象征凶残、阴险、工于心计,如宇文成;粉色象征年轻、风流倜傥,代表人物吕布;香色象征庄重、沉稳、年老,代表人物佘太君等等。色彩甚至可以表現人物的年特点,比如白色、粉色等浅色多为年轻人穿着,紫色、香色、湖色等深色多为老年人穿着。这些色彩的使用使得角色跃然于舞台,观众在看到人物的同时也能通过色彩联想到相应的人物身份、性格等。

再次,戏曲服装的色彩还可以表现民间风俗。例如红色在中国一般是民间最喜爱的颜色,甚至会成为中国的代表色。从历史角度来讲,在古老的五方,五行、五神的观念中,红色代表火焰、太阳,象征着胜利、富贵、吉祥。反映到传统京剧的服装上,红色属于上五色,一般作为身份较为高贵的官员穿着。当然,红色是京剧舞台上各阶层人物的共同追求,它的最主要功能是表示吉祥喜庆,如婚庆场合,新婚夫妇的服饰总少不了穿红、披红,这时候无论他们身份地位如何,都以红表示婚姻幸福。红色还可以表现家庭团圆,寿辰之日,庆功仪式。但在戏曲舞台上临刑的犯人要穿素红色的罪衣罪裤,监斩官要穿红官衣、红斗篷,这也是风俗的曲折反映。杀人是大凶事,为了避凶邪、图吉利,故必须用红。白色与红色相反,象征大凶、死亡,白衣在中国风俗中是哀悼之服,剧中死者的亲属多衣白,披麻戴孝,或在头上缠一白布以表示。色彩的风俗习惯延续至今,逐渐形成了民族的审美风俗。

最后,戏曲服装的色彩对于表现舞台的整体美有着重要的作用。戏曲服装的色彩最终要服从舞台需要,舞台效果也是要通过的不同颜色,使舞台色彩丰富,使观众看得目不暇接,制造出相应的气氛。戏曲服装的色彩、脸谱的色彩不仅要符合人物的地位、身份,更要与舞台的整体相协调。早期的戏曲往往一台大家都穿相同的衣服,而在现代戏曲表演中,演员的服装则更注重衬托人物个性,“一人一服”,通过不同的色彩、款式、面料、纹样刺绣等,将人物区分开来,同时也将戏曲服装的装饰性则显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舞台上演员众多,根据剧情需要,每个人物的服装需要做到既变化丰富又整体统一,还需要和道具、布景做到和谐一致,才能达到完美的视觉效果。另外,服装的质料,也能影响舞台的色彩效果。各种丝织品和棉织品,由于有明暗不同的质感,可以丰富舞台色彩的层次和变化。同时,它们之间也可以互相衬托,使华丽与纯朴都能得到加强。

戏曲服饰的色彩除了给人以鲜明、悦目的视觉效果和强烈的色彩对比外,还具有很强的标志性,传递了中国传统色彩装饰的美的内涵。中国戏曲服饰要在“为人物传神抒情”为最高审美追求的基础上,主观上力求“唯真”与“唯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中国戏曲文化之精髓。

参考资料:

[1]朱郁华.古代中国人的色彩审美意识[J].江南大学学报,1990(01).

[2]王云亮.略论传统戏曲舞台色彩观念之渊源[J].中国戏曲学报,2004(08).

[3]周萍.论中国戏曲服装色彩寓意[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3).

猜你喜欢

中国戏曲服饰内涵
昭往彰来——《中国戏曲志》编纂出版工作纪实
动物“闯”入服饰界
“前海”与当代中国戏曲评论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挖掘习题的内涵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